鄒瑞娟
【摘要】在“雙減”背景下,如何減輕學生的負擔,增加課堂教學的效果是每個小學語文教師都需要思考的問題。在此背景下,小學語文教師需要思考課程統(tǒng)整路徑,采取有效的教學方法,在減輕學生負擔的同時提高課堂教學的實際效率。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需要在教學方法和方式上進行有效的探究,能夠從學科內部,社會生活與學科之間的關系以及跨學科的維度進行有效的思考,不斷地提高小學語文教學的質量,適應“雙減”政策下的要求。本文就針對"雙減"背景下小學語文課程統(tǒng)整路徑的新思考展開分析和討論。
【關鍵詞】“雙減”;小學語文教學;課程統(tǒng)整
“雙減”政策的推出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也能夠減輕學生學習的負擔提高教學的質量,同時減輕家長校外培訓的負擔。要做到這一點,教師就需要堅守教學的主陣地,能夠切實地提高課堂教學的實際效率。從小學語文學科教學來說,要進行有效的課程統(tǒng)整就需要從多個方面進行有效的探索,在不斷實踐的過程中提高小學語文教學的實際效率。
一、做好小學語文學科內部的統(tǒng)整
學科內部的統(tǒng)整非常重要,在“雙減”政策下,教師需要對學科內部的內容進行有效的整合。首先,教師要結合小學語文學科教學當中的五大內容,也就是閱讀,寫作,識字與寫字,口語交際,綜合性學習來進行有效的整合。教師要采用有效的讀寫結合策略,能夠有效地把閱讀教學和寫作教學相聯(lián)系,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同時,教師還需要加強對學生的口語交際,練習準確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從整體上把握教學內容,加強各個領域之間的關聯(lián)性。在其他語文學習活動的時候也需要進行有效的整合,教師要從學生的語言學習出發(fā),引導學生在參與學習活動的時候,主動地去規(guī)范自己的語言,主動地去進行學習和積累,引導學生學會審美和體驗,不僅讓學生掌握語文學科知識,同時也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個性品質,通過有效的整合使學生的語文綜合學習能力不斷得到加強。
二、加強語文學科和社會生活的統(tǒng)整
學生的語文學科知識學習與社會生活有著非常密切的關聯(lián)性。而且,小學階段的學生抽象思維發(fā)展不夠成熟,而對于和生活以及社會關聯(lián)性強的事物則能夠有效地吸引他們的注意力。因此,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需要進行有效的教學設計,要能夠把語文學科知識與學生的實際生活密切的聯(lián)系起來,要與學生創(chuàng)設一些真實的生活化的學習情境,而且要能夠把語文學科知識與社會生活從不同角度進行聯(lián)系,讓學生能夠看到語文學科與實際生活的關聯(lián)性,引導他們能夠針對社會問題進行認真的思考,能夠搭建起學科知識學習和社會知識的橋梁。通常來說,教師的生活閱歷比較豐富,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就可以把語文知識與社會生活相聯(lián)系,給學生列舉一些相關的實例,讓學生體會到學科知識與生活的關聯(lián)性,感受到語文學科的魅力和價值。因此,教師要組織學生都去參與一些社會實踐活動,并且把社會實踐活動語文學習相聯(lián)系。例如,讓學生參觀紅色革命基地和一些歷史古跡,并且寫一寫自己的觀后感。教師還可以組織學生參與獻愛心活動,志愿者活動,能夠在參與社會綜合實踐活動的過程中形成比較強的社會主義責任感,能夠在與人交際的過程中提高自身的語言表達能力,從而建立社會生活與語文學科的聯(lián)系,提高語文教學的效果。
三、進行跨學科的課程統(tǒng)整
小學語文學科知識與學生的其他學科也有著非常密切的關聯(lián)性,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就可以引導學生結合其他學科進行有效的學習和探究。在進行跨學科課程統(tǒng)整過程當中,教師要通過有效的教學研究,把語文學科知識與學生的數(shù)學,英語,科學,美術,信息技術等學科密切的聯(lián)系起來。例如,在學習了古詩詞之后,教師就可以讓學生進行詩配畫的活動,把詩歌當中的意境用繪畫的方式展現(xiàn)出來。通過這種方式實現(xiàn)美術學科和語文學科的有效整合,激發(fā)學生語文學習的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在跨學科整合的過程中,教師還可以組織學生進行跨學科綜合實踐活動。教師可以選取某一單元當中的某一篇文章作為主題,引導學生參與相關的綜合實踐活動,在活動的過程中聯(lián)系多個學科,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例如,在學習《爬山虎的腳》這一課之后,教師就可以進行跨學科統(tǒng)整,組織學生參與相關的綜合實踐活動,教師可以讓學生結合科學學科的知識自己去種植植物并且觀察植物生長過程寫一寫觀察日記,語文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引導學生學會觀察,學會寫觀察日記的方法,美術教師的引導學生學習繪畫植物的特點,能夠引導學生用繪畫的方式記錄植物的生長過程。數(shù)學教師則可以知道學生對植物的高度和時間進行統(tǒng)計和分類,并且繪制成統(tǒng)計圖表來進行分析。通過這種方式,能夠有效地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和信息處理能力。而信息技術教師就可以引導學生通過網(wǎng)絡,對種植信息進行收集,去整理一些植物種植的好方法,形成自己的資料包。通過多學科的整合,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為學生今后的發(fā)展打下良好的基礎。
結語:
總而言之,在“雙減”背景下,小學語文課程統(tǒng)整是非常重要的。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就需要尋求課程統(tǒng)整的路徑,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需要做好小學語文學科內部的統(tǒng)整,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應用能力。同時,還需要加強語文學科和社會生活的統(tǒng)整,把語文學科與學生的實際生活相聯(lián)系。教師還需要進行跨學科的課程統(tǒng)整,讓學生能夠認識到語文知識和其他學科之間的關聯(lián)性,在減輕學生學習負擔的同時提高學生語文學科學習的趣味性,激發(fā)學生學習的動機,促進學生的發(fā)展與進步。
參考文獻:
[1] 孫鳳霞. "雙減"背景下小學語文課程統(tǒng)整路徑的新思考[J]. 語文教學通訊, 2021(39):4.
[2] 梁修琴. 新課程背景下小學語文高效課堂構建的路徑思考——基于核心素養(yǎng)的視角分析[J]. 課外語文, 2017(9):1.
[3] 孔慶振. 新課改背景下的小學語文課程統(tǒng)整初探[J]. 課外語文, 2016(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