軒蘇磊 麻安莉
【摘要】體育是一種行動的教育。通過參與體育運動,有利于培養(yǎng)大學生的組織紀律意識、終身體育意識、集體主義觀念等道德品質。在高校中的體育課以公共體育選項課方式呈現(xiàn),通過不同項目結合個人興趣愛好,達到培養(yǎng)人的目的。公共體育選項課的開設是否符合高校學生的興趣、效果的優(yōu)劣決定著培養(yǎng)目標的完成度,本文采用文獻資料、問卷調查、訪談法等研究方法針對公共體育選項課的開設項目、教學大綱、教學方法、課程考核等方面進行分析,根據(jù)教學反饋與效果得出的信息提出相關性建議,以期為公共體育選項課的教學改革提供理論性參考。
【關鍵詞】公共體育;選項課;教學反饋;教學效果
2002年教育部頒布了《普通高等學校體育與健康教學指導綱要》,新綱要明確指出,體育課程是寓促進身心和諧發(fā)展、思想品德教育、文化科學教育、生活與體育技能教育于身體活動并有機結合的教育過程,是實施素質教育和培養(yǎng)全面發(fā)展的人才的重要途徑。原蘇共中央和部長會議的決議(1966年)曾指出:“體育是形成人的道德和精神面貌的積極社會手段,促進人的全面協(xié)調發(fā)展……?!睂W校體育是社會體育的基礎,大學生在學校所受到的體育教育,將會延續(xù)到社會。畢業(yè)步入社會后將從事各種職業(yè),健康的體魄和多樣化的體育技能將為他們發(fā)揮自己的聰明才智,貢獻于社會打下良好的基礎,而他們所掌握的體育知識,也為事業(yè)的成功和開展社會交往創(chuàng)造了條件。
1 研究對象與方法
研究對象
公共體育選項課的教學效果為研究對象。
研究方法
1.2.1 文獻資料法
通過中國知網(wǎng)、網(wǎng)絡、圖書館等查閱公共體育以及校園體育選項課程開設的相關文獻資料、書籍和文件。
1.2.2 問卷調查法
根據(jù)體育科研方法對位問卷設計的基本要求,充分體現(xiàn)調查的目的和需要,依照課題擬定的具體調查目標設計問卷。課題組進行充分討論,并請相關專家進行判定,最終形成問卷。
12.3 訪談法
本文以西北民族大學公共體育選項課教師、非體育教師和在校大學生為調查對象進行訪談。
1.2.4 數(shù)理統(tǒng)計法
針對問卷調查和訪談得來的資料進行梳理統(tǒng)計分析。
2 結果與分析
2.1 公共體育選項課開設項目統(tǒng)計分析
根據(jù)表1得知,西北民族大學公共體育選項課以技能主導類項目分類方法分類,分別是同場對抗類類、隔網(wǎng)對抗類和表現(xiàn)難美類。同場對抗類項目有籃球、足球;隔網(wǎng)對抗類項目有排球、乒乓球、羽毛球、網(wǎng)球、毽球;表現(xiàn)難美類項目有健美操和武術(套路)。公共體育選項課全部都以每周2學時、開設在第2-4學期、共有108學時。全校開設的體育選項課都是常規(guī)性的體育項目,結合學校的課程資源開設,基本上滿足學校在校學生體育學習的興趣和愛好。但是從技能主導類項群分類方法來說,偏向于隔網(wǎng)對抗類,相對分布不均勻。項目雖多,但具有時代特色、新興的體育運動項目并沒有開設,缺乏吸引學生、滿足好奇心的體育運動課程。
2.2 公共體育選項課教學大綱內容反饋與分析
教學大綱是根據(jù)學科內容及其體系和教學計劃的要求編寫的教學指導文件,它以綱要的形式規(guī)定了課程的教學目的、任務;知識、技能的范圍、深度與體系結構;教學進度和教學法的基本要求。從運動訓練學知識來解讀,隔網(wǎng)對抗類、同場對抗類和表現(xiàn)難美類項目在教學大綱上有一定的區(qū)別,教學目的、任務、知識等方面存在差異。
從表2結果得知,教學大綱中表現(xiàn)難美類項目對于學習內容反饋較少,占比66.7%,隔網(wǎng)對抗類綜合反饋較為適中,占比75.4%;在教學進度的安排方面,隔網(wǎng)對抗類項群項目反饋合理的居多,占比77.1%,表現(xiàn)難美類項群項目反饋一般的較多,占比83.6%;在技術難易方面,隔網(wǎng)對抗類和表現(xiàn)難美類項群項目反饋較為困難;理論課程安排方面,三個項群項目均反饋較少。從教學大綱的反饋來看,表現(xiàn)難美類項群項目主要是健美操和武術(套路),其原因在于兩個項目內容學習周期長、動作較為復雜等,在固定的時間內,無法安排更多的學習內容。隔網(wǎng)對抗類項群項目大部分需要多人協(xié)作,在競技比賽中必須的達到一定的配合默契度,并且各自擁有較為熟練的技術動作,所以學生反饋技術比較困難。在理論課程安排情況,學生反饋較少,說明在教學大綱中重視了技術方面的學習,忽略了理論知識的學習。
2.3 公共體育選項課教師教學方法的反饋與分析
教學方法是教師和學生為了實現(xiàn)共同的教學目標,完成共同的教學任務,在教學過程中運用的方式與手段的總稱。它包括了教師的教法、學生的學法、教與學的方法。分別從教師使用教學方法的合理性、教師講解、動作示范、指導學生動作等4個方面來進行反饋。
從表3結果得知,隔網(wǎng)對抗類項群項目的教師教學方法反饋為合理的較多,占比73.6%,其次是同場對抗類項群項目,占比64.1%,說明該類項群項目教師采用的教學方法得到學生們的認同;在教師講解示范方面,同場對抗類和隔網(wǎng)對抗類項群項目反饋較為清楚,分別占比78.6%和81.4%,表現(xiàn)難美類項群項目反饋一般,占比51.7%。學生的運動技術學習以模仿教師動作為主,教師教學對每一項技術講解清楚并進行規(guī)范的動作示范,是學生學好技術的前提,表現(xiàn)難美類項目動作較多,在固定時間內,教師無法進行多次重復示范,是導致學生反饋一般的重要原因;在教師指導學生動作方面,同場對抗類和隔網(wǎng)對抗類項目反饋較好,表現(xiàn)難美類項目動作多、學生多,水平不一,難以每生指導。
2.4 公共體育選項課教師組織情況反饋與分析
教師課堂組織管理能力是指教師對課堂教學中各種要素進行調控,使教學得以順利進行的能力。我們要提高教學質量,必須認真研究教學活動組織的基本環(huán)節(jié),并對這些環(huán)節(jié)提出質的要求。在教學中,隔網(wǎng)對抗類和、同場對抗類和表現(xiàn)難美類項目教學組織方式方法是具有一定的區(qū)別,根據(jù)教學目標的不同,采取適當?shù)慕M織方法。
從表4結果得知,隔網(wǎng)對抗類項群項目教學組織方面,通過學生反饋均為合理居多;在教師的組織能力強弱方面,同場對抗類和隔網(wǎng)對抗類項群項目學生反饋教師組織能力強,分別占比66.4%和70.2%,此類項目在基本技術學習結束后,均可以以競技比賽的形式展開教學活動,學生參與度較高,反饋較好,而表現(xiàn)難美類項群項目主要以個人技術為主,自行練習較多,在組織上存在一定的困難,教師的組織影響著教師的教學效果,好的教學組織能夠有效的組織教學;在教師利用場地調動隊形方面,學生反饋隔網(wǎng)對抗類項群項目教師能夠充分利用場地進行隊形調動,同場對抗類和表現(xiàn)難美類項群項目反饋教師利用場地不夠充分,沒有規(guī)范的調動,主要原因是場地數(shù)量不足,學生人數(shù)較多,在組織學生進行活動時較為擁擠,凸顯出沒有組織力;在教師上課充分合理利用時間調動學生學習方面,所有項目均反饋一般,分別占比51.6%、56.6%和47.8%,說明在教師上課過程中,沒有很好的結合教學大綱安排教學任務和組織教學活動,使學生沒有在上課時間完全融入到體育課程中。公共體育選項課需要教師有足夠的組織能力,組織學生進行練習,并充分結合教學大綱的要求和上課時間安排,合理安排學習內容,使學生在有限的時間內,學習運動技術和理論知識,達到鍛煉身體的效果。
結論
西北民族大學在公共體育選項課的課程開設中,項目較單一,未能結合新時代的發(fā)展,
開設具有時代特色的項目。體育課程開設總課時較為合理,共108課時。
教學大綱中教學內容的反饋,部分體育選項課教學內容安排不太合理,安排的教學內容
量和難易程度不統(tǒng)一,沒有結合教學項目要求進行合理編排教學大綱。
在教師教學方法中反饋,教師教學所用的教學方法較為單一,一直沿用年限較長的方法
進行,未能及時更新,結合最前沿的知識要求改革,導致教學效果較差。
教師在教學中的組織能力是展現(xiàn)教師教學能力的重要內容之一,在組織能力反饋中,公
共體育選項課教師的組織能力較為全面,但也存在部分項目教師組織能力較弱,特別是同場對抗類項群項目中,人員的復雜性、水平的不平衡性、性別差異、場地原因等都是造成難以組織的原因。
在課程考核反饋中,同場對抗類、表現(xiàn)難美類項目課程考試較為能夠體現(xiàn)所學知識和個
人能力,考核內容絕大部分屬于自己完成,不受外界干擾。隔網(wǎng)對抗類項目中部分學期考核需要和同伴共同完成,受對手影響較大。
在增設現(xiàn)有體育課程方面反饋,現(xiàn)有課程中部分開設不甚合理,項目較為單一,受天氣
影響較大。娛樂性、簡易性、過關率高等的康樂游戲類、探險拓展類、養(yǎng)生保健類等項目較為受學生歡迎。
參考文獻
全國普通高等學校體育課程教學指導綱要[C].教育部教體藝,[2002]13號
韓冰.終身體育視域下普通高校公共體育課程與教學改革探討--以哈爾濱G大學為例[D].哈爾濱體育學院,2017(6)
張萍,呂品,林森.體育教育專業(yè)排球必修課教學反饋調查與教學效果分析[J].沈陽體育學院學報,2005(12):86-88
周宏,胡國本.教師素養(yǎng)與能力[M].北京: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2000.
顧瑾璟.我國高校公共體育發(fā)展問題與對策研究[J].江蘇高教. 2020(12):82-86
余保玲,吳葉海,傅旭波,葉茵茵,潘雯雯,潘德運.普通高?!叭w育”課程體系的構建與實踐[J].體育學刊.2020(1):111-116
李曉琨,趙西堂,高峰.我國高校體育教學績效評價研究述評[J].南京體育學院學報.2019(9):63-74
課題來源:西北民族大學教育教學改革研究一般項目,項目編號:2020YBJG-55,
作者簡介:軒蘇磊(1989-),男,漢,山東濟寧,碩士,講師,西北民族大學體育學院,研究方向:體育教育訓練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