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孫欄
摘 要:高中化學的教與學,是學生深入學習化學的關鍵階段,如何提升化學的教學質量和教學效率是教學規(guī)劃中非常重要的一點?!叭乇碚鳌敝傅氖窃诨瘜W學習過程中建立起獨特的思維模式,“三重表征”可以實現(xiàn)化學知識的深入描述,同時構建良好的知識體系關聯(lián),形成完善的化學知識架構,對化學觀念有良好的認知。這對于化學的教學來說意義重大。觀察到學生在化學學習的整個過程中,很難建立起“三重表征”之間有效的學習體系,難以引導學生進行深度學習,化學教學的整體效果也受到影響。所以,如何利用“三重表征”促進高中學生對化學的深度學習,就成為化學教學發(fā)展的關鍵。
關鍵詞:“三重表征”;化學教學;學習方法
“三重表征”作為一種傳統(tǒng)的教育理念,早在20世紀80年代初期就被教育學者所提出。而將“三重表征”理念融入高中化學教育中,能夠展現(xiàn)出良好的應用優(yōu)勢,不但有助于提升高中生對“三重表征”的深刻理解,同時也有助于學生對化學知識的學習和認知,提高學習效果?;凇叭乇碚鳌眮碚f,其中的“表征”指的是人類通過頭腦記錄和呈現(xiàn)信息的一種模式。基于物質構建起微觀、符號以及宏觀表征,構建良好的化學思維。宏觀表征指的是外界物質可以隨著宏觀現(xiàn)象呈現(xiàn)在人類的腦海中,而微觀表征則是對微觀層面上的反應,符號表征是指字母、圖形等信息在人類腦海中的呈現(xiàn)?;瘜W這門學科作為科學知識門類,其內容包含了大量的自然變化規(guī)律和物質特性的研究,結合人類的認知分析,通過對自然界中各類現(xiàn)象的實質進行研究,基于分子和原子領域探尋真相,并采用特殊的化學語言呈現(xiàn)出來,進而形成“三重表征”。為此,本文基于“三重表征”在化學教育中的滲透模式展開分析,探討高中化學教學創(chuàng)新策略,提高教學效率。
一、“三重表征”概述
針對“三重表征”概念展開分析,它主要是可以將宏觀事物呈現(xiàn)在人類的心理層面,從而獲取相應的感知和反應,基于圖像、動作以及聲音構建良好的教學場景,并且通過對其概念進行解釋,構建出人類的感知反應?;诨瘜W這門學科的特點,主要是針對自然界中的物質變化和性質及結構組成展開探究,然而化學的學習和研究也主要體現(xiàn)在宏觀和微觀等層面中?!叭乇碚鳌敝饕轻槍瘜W的學習和交流表述,并通過適當?shù)姆绞脚c符號表述出來。因此,在開展高中化學知識的學習中,大部分學生都會在自身的心理形成一個“三重表征”能力,而當學生對宏觀、微觀以及符號表征的能力越強,就表示對化學知識的理解越深刻,同時也有助于學生對化學科學的理解。
(一)宏觀表征
宏觀表征主要表達的是學生肉眼可見的事物變化,通過物質本身呈現(xiàn)出的物理特征以及化學變化,給學生在心理上帶來的直接感受。這種感受所呈現(xiàn)的就稱之為宏觀表征。在高中化學中,高中生能夠針對物質的外部特征進行觀察,了解物質的性質、顏色和外部特點,從而給學生留下一個心理感受,能夠通過化學語言對該物質進行準確描述。比如:在化學中提到氧化銅,首先浮現(xiàn)在學生腦海中的就是黑色粉末。通過宏觀表征能夠幫助高中生實現(xiàn)情境再現(xiàn),比如:在今后提到氧化銅物質時,宏觀表征就會直接呈現(xiàn)出來。
(二)微觀表征
微觀表征指的是除了肉眼可見的物質特點以外,物質內部的成分、組成結構以及會出現(xiàn)的化學反應等特性。微觀表征的產(chǎn)生并不能通過學生直接肉眼觀察獲取,而是需要借助講解和知識學習,在學生腦海中構建一個物質的微觀世界,對物質的微觀形成感知。比如:在了解鉆石結構時,了解鉆石的內部是正四面體網(wǎng)狀結構,在此過程中能夠為學生傳遞一個邏輯認知,對鉆石的內部結構形成微觀表征。而微觀表征能夠豐富高中生的想象能力和創(chuàng)造力,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微觀意識。
(三)符號表征
符號表征主要是通過一些特殊的符號或者圖形,指導學生構建起這些符號和實際物質的內在聯(lián)系。通過化學符號與物質建立的聯(lián)系,可以為學習化學提供幫助,形成學科語言規(guī)范,幫助學生更好地探究化學物質的變化與特性。比如:在學習“水”物質時,可以利用符號H2O來呈現(xiàn),符號中O表示氧元素,H表示氫元素,通過符號之間的關系,呈現(xiàn)出水分子和這兩種元素的關系,進而形成符號表征。對于化學的符號標準來說,一般包括結構符號、實體符號以及條件符號等,通過一定規(guī)則的符號設置,能夠準確地表述出物質的機構和元素組成,通過符號也使物質的宏觀表征與微觀表征有效結合在一起,實現(xiàn)良好的教學效果。
二、“三重表征”在高中化學教學中的應用方法
化學作為高中的基礎學科,在實際教學中仍然存在一些問題,比如:化學的知識過于抽象,導致學生很難準確地理解,同時學生在化學“三重表征”的建立較為困難。所以,為了能夠達到良好的化學課堂教學效果,教師必須充分探索“三重表征”的教學意義,基于“三重表征”直接的必要聯(lián)系開展教學,強化學生對化學標準的理解與應用,提高高中化學教學效率。
(一)宏觀表征能力的培養(yǎng)
在高中化學教學中,教師應該科學地規(guī)劃教學方式,積極探索化學實驗教學,以化學實驗活動的開展來培養(yǎng)高中生的宏觀表征意識。通過物質變化的實驗開展,可以有效提升高中生對物質宏觀表征的理解,進而對化學物質產(chǎn)生良好的認知,為今后的化學知識學習奠定基礎。此外,在高中生宏觀表征能力培養(yǎng)的基礎上,還要注重學生宏觀意識的強化,如果學生宏觀意識不足,不但無法形成良好的宏觀表征能力,對后續(xù)的微觀教育也會產(chǎn)生一定的影響。因此,在高中化學教學中教師要積極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組織化學實驗,讓學生通過實驗感受物質的宏觀變化,從而培養(yǎng)高中生宏觀表征能力。
(二)微觀表征能力的培養(yǎng)
對于高中生化學微觀表征能力的培養(yǎng)來說,其實很大程度受到宏觀表征能力的影響。如果高中生在前期沒有建立良好的宏觀表征體系,也就很難理解物質微觀的特性,從而不利于學生微觀意識的建立,阻礙高中生微觀表征能力的培養(yǎng)。而基于學生沒有形成良好的宏觀表征意識下,高中生對微觀表征的理解也僅限于教材和圖片,對于一些復雜的分子結構無法更好地理解,從而影響學生對化學知識的學習效果。為此,教師應該在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宏觀表征基礎上,經(jīng)常性地開展物質微觀模擬,利用多媒體形象地呈現(xiàn)物質的微觀機構,讓學生全面形成微觀表征意識,從而提高微觀表征能力,對化學知識的進一步學習提供支持。
(三)符號表征能力的培養(yǎng)
對于高中生化學符號表征能力的培養(yǎng)來說,其根本目的是建立起宏觀與微觀的聯(lián)系,形成良好的化學理論。為此,在高中化學知識教學中,教師必須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符號標準,讓學生掌握符號表征的含義,并提高學生對符號表征的理解與運用,從而更好地利用化學符號來表示宏觀物質和微觀物質,提高化學教學效率。
(四)“三重表征”認知模型建構過程
化學作為一門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質性質的學科,學習的過程中涉及宏觀、微觀、符號等多重維度,化學模型的建立也勢必需要結合宏觀、微觀、符號這“三重表征”。對于宏觀表征來說,它是針對化學物質的物理特性和化學特征通過宏觀角度呈現(xiàn)出來,能夠直接反映在學生的腦海中,而微觀表征是學生對物質的深入理解,包括物質的內部分子結構、微觀變化以及化學反應,是學生通過想象后在腦海中形成的反應,符號標準是基于特殊的符號來表示物質的宏觀與微觀特性。
(五)基于“三重表征”構建化學認知模型的教學設計
《普通高中化學課程標準》提出:對模型和原型的關系進行評價以改進模型,對復雜的化學問題情境中的關鍵要素進行分析以建構相應的模型,能選擇不同模型綜合解釋或解決復雜的化學問題。臺灣邱美虹博士所提供的化學建模過程,是在本文中提出建立化學認知模式的主要過程,而其“三重表征”理論也給化學模型新提出的方式和維度。所以,本節(jié)課以蘇教版“化學能轉化為電能”為例,教學主線是:通過“三重表征”,建立對相應的原電池認知模式,并理解現(xiàn)象與問題。
三、“三重表征”具體教學
(一)化學概念教學的“三重表征”
化學概念的教學旨在要使學生形成良好的基礎學習能力,對于概念的提出、作用和變化,從“三重表征”方面進行教學行之有效。比如:在氧化還原反應的概念教學中,可以通過視頻教學形式使得學生建立起宏觀方面的表征能力,而后對其結構進行分析和研究,至此從宏觀表征向微觀方面進發(fā),最終教授學生利用符號表征將前兩者進行表述,至此實現(xiàn)對化學概念的有效教學。
(二)化學原理教學的“三重表征”
化學原理的教學是根據(jù)對化學物質的研究和實驗當中的化學教學表現(xiàn),對其進行的總結歸納,而此過程應用“三重表征”能夠恰好使學生形成較強的學習能力。比如:在進行熱效應的化學實驗教學時,可以通過實際的操作使學生形成宏觀心理認知,而后利用相應的概念表達實驗過程的微觀變化,最后一步使用化學方程式對熱效應實驗過程進行表達,至此能夠體現(xiàn)出“三重表征”之間存在的聯(lián)系,也從而能夠使得學生建立起較強的“三重表征”聯(lián)系能力。
(三)化學結構教學的“三重表征”
化學物質存在的內部結構是在建立起相應的微觀表征基礎之上的,而微觀表征會直接表現(xiàn)在宏觀表征方面,從而利用符號表征將其進行表述。這三者之間的聯(lián)系在化學概念以及原理學習的過程中已經(jīng)體現(xiàn),并且概念和原理的學習也在很大程度上表現(xiàn)出了對化學結構學習的試探。這可以理解成為一種由表及里的學習過程。例如:在利用分子、原子模型進行教學時,學生已經(jīng)形成對物質微觀方面的認知,并且利用直接可見的模型,從微觀方面表現(xiàn)出宏觀的特征,之后對物質內部結構之間存在的關系用符號進行表達。
如:在化學反應原理“原電池”的教學中,學生對電子流向和溶液中離子的流向是經(jīng)常出錯的。但如果在教學中能夠幫助學生通過“三重表征”的剖析,有效地引導學生從原理的角度進行深度學習,就不容易出錯!以鋅——硫酸——銅構成的原電池為例:宏觀上,在硫酸電解質溶液中,鋅的化學活性比銅活潑,鋅失去電子,電子從鋅流出。在微觀上,鋅失去電子經(jīng)外電路流向銅,鋅失去電子變成帶正電荷鋅離子進入溶液,此負電極附近顯電正性,溶液中帶負電荷的陰離子就朝這個方向流向;而電子通過外電路到達正極顯電負性,溶液中帶正電荷的陽離子就朝這個方向流向。符號表征上,負極:Zn-2e- = Zn 2+,2 H++2e-= H2.通過“三重表征”的教學,可以引導學生更深層次的理解,在該原電池反應中的電子流向和溶液中離子的流向,歸納為“電子不上岸、離子不下水!”
結束語
在高中化學領域中,運用“三重表征”可以有效提升化學課堂效果,有助于學生更好地認識和解決化學難點問題,在高中生腦海中建立完善的化學知識結構,有助于學生進一步掌握化學基礎知識,對于高中化學教學質量的提高有著重大意義。
參考文獻
[1]趙路.基于“三重表征”的化學復習課的研究:以“元素與物質組成的表示”的復習為例[J].化學教育學,2019(3):55-58.
[2]陳莉.運用化學“三重表征”理論輔助構建物質微粒觀:以“物質構成的微?!睂n}復習為例[J].中學化學教學參考,2019(2):23-25.
[3]吳晗清,高慧.“三重表征”能力培養(yǎng)的瓶頸及其突破[J].中小學教師培訓,2018(7):61-65.
[4]陸軍.化學思維及其能力培養(yǎng)[J].中小學教師培訓,2018(6):61-65.
32535019082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