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熒娟
摘 ? 要:在小學美術教學中,教師要融入生活化的理念,挖掘生活化的 素材,運用生活化的思維,去探尋生活之美,從而促進藝術素養(yǎng)的提升。 本文主要從確立生活目標、豐富生活要素、轉變思維方式等角度闡述小學美術生活化教學的有效策略。
關鍵詞:生活化教學;小學美術課;策略
陶行知先生是我國教育史上的偉大人物,他提出“千學萬學,學做 真人”的言論,指出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應當求真知、講真理,做一個真誠的人,而一個追求真知、講真理的人,不單單體現在課堂之中,也應當體現在生活之中。所以,在講解美術知識時,教師應當從生活元素出發(fā),營造課堂中的生活氛圍,讓學生追求美術知識,認識到美術學科中的道理,從而使得學生在追求真知 中,真正地做一個“真人”。
一、確立生活目標,尋找生活之美
教師要拉近藝術與生活之間的距離,引領學生以生活化的視角去發(fā)現,能促進學生想象力、創(chuàng)造力的提升。教師要設法讓美術課堂變得生動有趣,要借助于生活化的教學引發(fā)學生思維的發(fā)散,調動他們學習美術的興趣。在傳統(tǒng)教學中,學生不愿動口表達,只喜歡“靜聽”,他們對美術創(chuàng)作缺乏興趣。教師要以生活化的方式教學,將線條、色彩、構圖等元素放大,調動學生學習美 術的興趣,增強他們學習美術的自信。教師要將生活中的圖案與學生喜歡的物品結合起來,讓學生的創(chuàng)作更具生活化,能豐富學生的審美想象。教師可以引領學生走向室外,觀察花花草草,讓他們感受小花的不同顏色、花瓣的不同形狀,再用自己的彩筆、油畫棒繪畫著色,能畫出不同的小花裝飾。生活中的事物都擁有不同的美,教師要引領學生去觀察生活、發(fā)現生活中的美,可以從學生熟悉的事物出發(fā),用眼觀賞、用心挖掘,以自己的畫筆記錄生活。 學生在發(fā)現美、欣賞美的過程中,要形成深刻的理解,要建立知識與生活的聯(lián)系,在生活中開展探索活動,能提升學生的藝術素養(yǎng)。
二、豐富生活要素,趣化教學過程
在小學美術教學中,教師要因材施教,引導學生畫出富有個性的作品。教師要融入生活見聞、人文景觀等內容,及時幫助學生補充知識,將信息素材等融入美術教學中,拓展學生的視野,拓展學生的能力。教師要營造和諧的學習氛圍,善于調動學生的好奇心,激發(fā)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引導他們積極地參與美術活動。教師要為學生提供一個空間,與學生共同創(chuàng)作美術作品,調動他們已有的經驗,讓他們體會到美術創(chuàng)作帶 來的愉悅。教師要選擇豐富的美術 活動,引領學生做游戲、做手工,并對學生加以必要的指導,讓他們能愛上美術。 每個學生在自己的頭腦中會勾畫出自己的美術作品,教師要引導他們將所學的知識點與自己的生活世界相聯(lián)系,實現對教材深度的理解。教師要構建生活化的教學情境,為學生選擇趣味的內容,讓學生充分地展示自己的個性,大膽地表達自己的見解。教師既要為學生留 有自學的空間,鼓勵他們的獨立思 考、大膽發(fā)現,也要組織學生共學交流,共同解決問題,以靈活多樣的方法學習美術知識,促進學生綜合素養(yǎng)的提升。教師將不同興趣、不同學法、不同個性的學生異質分組,讓他們的多種個性得到展示,不同潛能得到發(fā)掘,從而能使美術課堂變得更加活躍。學生分享自己的作品,并從創(chuàng)作的視角、美學知識的應用等方面加以說明,讓其他學生也能感知作品的美。小組成員之間彼此合作、共同設計,能促進他們團隊合作能力的提升。
三、轉變思維方式,參考學生生活
在小學美術教學中,教師要改變學生被動的學習方式,讓學生在掌握基礎知識的基礎上去深入思考,去認識、處理生活中的問題,立足于生活的視角去運用、創(chuàng)造美術作品,感受到美術對生活產生的影響,這樣會讓生活變得更豐富、更精彩。學生要形成生活化的思維,用自己的雙手去裝扮生活,表達自己 對生活的熱愛之情,領略到生活之美,去探索生活中帶來的美感。 教師要讓每個學生融入生活化的學習之中,展示他們的個性,讓他們往多樣的方向前行,充分表現每個人特點。教 師要引領學生去探索、發(fā)現,與同學分享自己創(chuàng)作的作品、繪畫的工具,從而獲得藝術的體驗。教師要為學生留有探索的空間,讓他們拓展藝術創(chuàng)作的思路,學會運用多種方法去解決問題。教師要挖掘生活中的素材,讓美術教學中的知識點與生活內容聯(lián)系起來, 讓學生在探索、創(chuàng)作 中產生共鳴。 教師要引領學生觀察自然,當學生對實物等熟悉了以后,設計起來就會得心應手。教師要教會學生讀教材的方法,讓他們感受符號化、視 化的內容,增加學生對學習內容的感知,讓他們體會到學習美術的興趣。如在學習《冷色和暖色》內容時,教者提出問題,當你看到藍色時,你會聯(lián)想到什么? 學生會想到藍天、大海等,也會由藍色聯(lián)系到涼爽; 當看到紅色時,會想到太陽、火焰,會覺得暖洋洋的。學生只有結合生活中的經驗,從而建立了感覺冷的、涼的色就是冷色以及感覺暖的、熱的就是暖色這樣的概念。
四、動手創(chuàng)作活動生活化
美術動手創(chuàng)作活動應該也要生活化,這不僅符合學生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也 是孩子們更愿意嘗試接受的。在小學階段,孩子們都喜歡動動手、動動腦等。因此,教師可以組織一些生活化的動手創(chuàng)作活動,學生們參與這些活動中,通過自己動手動腦,積極參與,不僅培養(yǎng)了學生動手的能力,還在一定程度上發(fā)展了學生身心健康發(fā)展。生活,給了孩子們創(chuàng)作的源泉。美術動手活動不僅僅是 課堂教學活動,而生活化的美術實踐活動,更像營養(yǎng)補給液一樣,不僅可以讓孩子對創(chuàng)作更有興趣,也培養(yǎng)了孩子的動手能力,孩子也會更加熱愛自己的生活。
總而言之,傳統(tǒng)美術課堂是機械的,遠離學生生活的,這樣的教育方式不具有現實意義。所以,為了更好地體現美術學科的教育價值,讓學生高質量地追求美術真知,教師有必要引入生活元素,打造生活化的教育情境,創(chuàng)建生活實踐操作活動,以便學生在充斥生活氣息的學習方式中,逐步提高學習美術知 識的質量。
參考文獻:
[1]田其鑫.淺談如何將小學美術課堂與現實生活相聯(lián)系[J].小學生(下旬刊),2021(03):40.
[2]黃瓊.小學美術生活化教學的思考[J].小學生(中旬刊),2021(03):98.
[3]李靜.將小學美術教學生活化的嘗試與探究[J].小學生(下旬刊),2021(02):25.
[4]秦新賢.堅守本真 培養(yǎng)真人——小學美術課堂中融入生活元素的策略[J].小學生(下旬刊),2021(02):126.
[5]陶行知全集[M].長沙: 湖南教育出版社,1985.
[6]王鈺.淺析小學美術教學中生活化教學策略[J].新課程學習·中旬,2013( 8) : 66 - 66,67
3943500338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