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本文首先從紅色VR虛擬仿真試驗室的概念入手,分析了紅色VR仿真實驗室的特征,及其在教學中應用的原則,并重點研究了利用紅色VR仿真實驗室進行思政課教學的課堂設計流程及應用案例,為創(chuàng)新高校思政課教學模式提供了參考。
【關鍵詞】? ? 紅色VR資源? ? 虛擬仿真實驗室? ? 思政課? ? 教學設計
一、紅色VR虛擬仿真試驗室的含義及特征
1.1紅色VR虛擬仿真實驗室含義
虛擬仿真實驗室是一種以計算機技術為核心,結合相關科學技術,在視覺、聽覺、觸覺等方面與一定范圍內的真實或想象中的環(huán)境高度相似的數(shù)字化教學環(huán)境。在虛擬仿真實驗室,教師和學生可以借助立體聲耳機、圖形眼睛、數(shù)據手套等設備,與虛擬仿真環(huán)境中的物體進行互動,并產生相互影響。虛擬仿真實驗室是除理論和實物實驗之外的第三種研究設計手段和形式。
紅色VR虛擬仿真實驗室是以紅色文化為主要內容的三維立體動態(tài)實驗室,它以VR技術為依托,對現(xiàn)實或想象中的場景,例如“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井岡山會師VR體驗項目”“重走長征路VR項目”“紅色記憶VR項目”“紅色VR紀念館”等。在紅色VR虛擬仿真實驗室,教師通過情境模塊﹑交互模塊﹑體驗模塊﹑反思模塊﹑提升模塊進行教學。
紅色VR虛擬仿真實驗室主要以“紅色”為主要基調,由“人”“物”“物”“魂”四大基本要素構成?!叭恕敝傅慕柚鶹R技術在虛擬仿真環(huán)境中高度還原出革命志士的人物形象;“物”是指在虛擬環(huán)境中真實還原革命時代戰(zhàn)士使用過的物品,比如,服裝、坦克、飛機、步槍……也包括革命遺址、紅色紀念館等,這些可以加強虛擬環(huán)境的渲染力;“事”是指利用VR技術虛擬或者還原的革命活動或真實的歷史事件,也包括歷史背景、時代特征、人文風俗等多維文化現(xiàn)象?!盎辍敝傅氖怯伞叭恕薄拔铩薄笆隆比咚N含的精神。
1.2 VR虛擬仿真試驗室的主要特征
利用紅色VR虛擬仿真試驗室進行高效思政課教學,呈現(xiàn)同一系列的新特征,具體如下。
1.2.1教育時空的自由化
目前,我國主打紅色教育的主題場館數(shù)量眾多,這些革命歷史檔案館、革命人物紀念館、革命遺址等場所對大學生的價值觀教育起著重要的作用。這些紅色場所所蘊含的愛國主義、反抗精神、艱苦奮斗精神等對于塑造大學生的人格和三觀起著積極熏陶作用。但是,由于這些紅色主題教育場所位置分散在全國各地、參觀時間也比較固定,因此很難在高校思政課的教育中發(fā)揮作用,而VR技術便可以很好地解決這一問題。我們可以將VR技術還原不同的紅色教育場所,并將之運用于思政課的授課中。這樣思政課教師就可以根據教學目標在紅色VR虛擬仿真實驗室選擇不同的紅色VR資源展開教學活動。學生不必親臨紅色教育基地就可以受到教育,這就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原來的時空限制,實現(xiàn)了教育時空的自由化。
1.2.2教學情境的立體化
傳統(tǒng)的思政課教育以理論知識的傳授為主,創(chuàng)作手段也僅限于圖片、音樂、視頻等多媒體資料。這種以灌輸式為主的教學,很難構建引發(fā)學生共鳴和情感震蕩的教學情境,不利于知識的遷移。但是利用VR技術創(chuàng)設情境,學生便可以在紅色VR虛擬仿真實驗室中體驗沉浸式的體驗,獲得與真實世界幾乎相同的情感體驗。這種直觀化、立體化的教學情境有利于引發(fā)學生的情感共鳴,提升學生的精神境界。以“紅色記憶VR項目”的授課為例,學生不僅可以看到行軍水壺、坦克、飛機等物品360度的展示,還有過去歷史事件的再現(xiàn)。在紅色VR虛擬仿真實驗室,學生可以借助VR設備切實感受當時的社會變革,拉近自身與紅色文化的距離,這種立體化的教學情境可以幫助學生真正理解紅色文化的價值。
1.2.3體驗維度的多維提升
紅色VR虛擬仿真實驗室融合媒體技術、虛擬現(xiàn)實技術、網絡技術,為學生創(chuàng)設了一個多維的、沉浸式的教學環(huán)境。學生在紅色VR虛擬仿真實驗室學習,不僅可以在視覺、聽覺、觸覺方面形成多維感知,還可以切實感知紅色文化。如在紅色VR虛擬仿真實驗室通過VR視頻和設備,讓學生感受呼嘯而過的炸彈、從耳邊擦過的子彈等戰(zhàn)爭場面,這些會加深學生對戰(zhàn)爭的理解,震撼學生的心靈。
二、紅色VR虛擬仿真實驗室在高校思政課教學中的設計原則
2.1真實準確原則
在思政課中應用仿真技術,指的利用計算機對現(xiàn)實環(huán)境進行模擬,利用模擬的環(huán)境進行教學。在這一過程中要求教學結果應該與現(xiàn)實教學結果相符,甚至達到現(xiàn)實所不能達到的教學小高。為了實現(xiàn)這一目的,我們應該在在教學設計的過程中要盡可能地使用仿真程度高的教學平臺。
2.2科學性原則
眾所周知,任何學科的教學都不能與科學背道而馳,利用紅色VR虛擬仿真實驗室進行思想政治課教學也不能例外。教學的科學性通常體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首先,教學應有一個明確的教學目標;其次,要使用正確有效的教學方法;再次,教學過程中應明確重難點知識,且安排的課時比較合理。因此,我們在紅色VR虛擬仿真實驗室上思政課之前,首先應該從總體上對整個課程進行一個科學的規(guī)劃,其次要對學生的學習基礎有一個基本的掌握,這樣有助于合理安排教學活動,達到最優(yōu)教學效果。
2.3自主性原則
加強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是利用VR技術進行思政課教學的重要特征。眾所周知,與其他課程相比,思政課理論性較強,課程過程相對而言比較枯燥。但是加入VR技術之后,授課過程的新穎性得到提高,這就無形中提高了學生上課的積極性和自主性。因此,在設計VR技術輔助下的高校思政課教學活動時,教師應該進行課程的創(chuàng)新,增加一部分探索環(huán)節(jié),讓學生對目標問題進行自主探索和創(chuàng)新性研究,以充分發(fā)揮學生的自主性和主觀能動性。
2.4整體與局部相統(tǒng)一原則
堅持整體與局部相統(tǒng)一的原則,是利用VR技術進行思政課教學設計應遵循的另一重要原則。首先教師應該在思政課總授課目標的前提下,根據課程的具體內容進行整體的教學設計。首先要全面地把握思政課的教學目標,這是學習這門課程所要達到的效果;其次要根據教學目標,確定具體課程的重難點;然后要進行局部設計,即課程實施的具體細節(jié)。在設計課程實施的細節(jié)時,教師要注意局部模塊的設計要與課程整體設計相統(tǒng)一。各種不同的教學要素按照一定的邏輯結構組成了教學設計這一完整的系統(tǒng),因此,要想達成更好的教學效果,教師應該協(xié)調好各個教學要素之間的關系,使之形成互補。
三、紅色VR虛擬仿真實驗室參與思政課課堂的教學設計
3.1設計思路
利用紅色VR虛擬仿真實驗室進行思政課教學與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有所區(qū)別,VR課堂教學是把課堂交給學生,讓學生自主進行探索,完成意義建構。借助紅色VR虛擬仿真實驗室進行教學,可以使教學過程更加有趣、知識呈現(xiàn)更加利于學生的理解,使學生樂學、好學。紅色VR虛擬仿真實驗室參與思政課的教學設計思路主要從以下三個方面進行(如圖1所示)。
3.2具體教學設計
3.2.1課前分析
1.教學內容分析。以大一思想政治課中《中國近現(xiàn)代史綱要》課程中第六章的第一節(jié)“日本發(fā)動滅亡中國的侵略戰(zhàn)爭”內容為例,利用紅色VR虛擬仿真實驗室進行教學設計,安排學生進入紅色VR虛擬仿真實驗室進行學習與探索。
2.學習者特征分析。學生情況分析:已經基本掌握了思政政治的基礎知識,有一定的理論基礎。學習需求:對新生事物充滿好奇,討厭純理論灌輸式的教學模式,喜歡氣氛活躍的課堂。
3.教學目標分析。
1)認識日本滅亡中國的計劃,以及日本的殖民統(tǒng)治給中華民族帶來的深重災難,幫助學生認識帝國主義的侵略本質,激發(fā)學生反對外來侵略、捍衛(wèi)民族獨立的愛國主義精神。
2)通過閱讀教材和參考資料、進行VR體驗,從中獲取有關日本發(fā)動滅亡中國的侵略戰(zhàn)爭的主要原因,并對這些原因進行分析、歸納和總結。
3)通過相關歷史材料的相關展示和延伸閱讀,以及VR體驗,增強學生對日本發(fā)動滅亡中國的侵略戰(zhàn)爭的感性認識,讓學生切實感受當時國破家亡的苦難和萬千人們的反抗精神,進一步激發(fā)學生的愛國情懷。
4)在小組交流討論中,堅定自己的立場,能夠清楚地表達自己對日本發(fā)動滅亡中國的侵略戰(zhàn)爭的看法與觀點,同時能夠認真聆聽他人的意見。
3.2.2課中設計——教學流程
課堂教學安排主要了背景知識介紹、理論知識學習、VR內容體驗、VR知識回憶、課堂互動、完成學習任務單這七個環(huán)節(jié)。
1.背景知識介紹。在正式的知識講解之前,首先利用多媒體技術播放一段日本侵略戰(zhàn)爭的視頻,用影像吸引學生的關注。然后由教師或者學生介紹日本侵華的背景知識,奠定后面教學環(huán)節(jié)的理論基礎。
2.理論知識學習。安排學生進行理論知識的學習,為后面的教學環(huán)境進行鋪墊。理論知識的學習可以讓學生自主閱讀相關材料或者課本,也可以由授課教師講解相關理論知識。讓學生提前了解日本侵華戰(zhàn)爭的相關理論知識,可以為后續(xù)的實踐活動和VR體驗打下基礎,讓學生明確VR體驗活動的重難點,加強VR學習的針對性。
3. VR內容體驗?!?分鐘”原則是VR內容體驗環(huán)節(jié)應該遵循的原則。這一原則的制定主要是出于以下兩點原因:第一,為了實現(xiàn)教育的公平性。由于VR設備的價格原因,目前學校的VR設備相對有限,而“5分鐘”原則可以盡可能能讓每個學生都有機會多進行VR體驗。第二,方便老師更好地管理課堂,增強教學效果?!?分鐘”原則可以避免學生趁老師不注意而進入游戲模式。當然?!?分鐘”原則,并不是將時間固定在5分鐘,而是說,教師要根據教學內容調整VR體驗時間,但是時間不宜過長。
4. VR知識回憶。VR內容體驗環(huán)節(jié)結束之后,安排學生對VR知識進行回憶,以加強學生的記憶,引發(fā)學生的深入思考與探索。
5.課堂互動。課堂互動環(huán)節(jié)就是安排學生對相關問題進行探討,這樣不僅可以進一步鞏固所學內容,還能拓展學生的思維,讓學生針對特定問題進行發(fā)散思考與探索,挖掘學生的潛能。在對特定問題的討論中,學生可以充分表達自己的觀點。授課教師要在這一過程中發(fā)揮正確的引導作用。
6.完成學習任務單。學習任務單實際上就是對一個小小的課堂測試,它不僅可以幫助學生清楚地了解自己在這門課上的學習成果,也可以幫助教師掌握學生的學習狀況。
3.3課后評價及反思
授課結束之后,教師和學生應該對整體的授課過程進行反思,例如,教學過程存在的問題、學習任務的完成情況、學生的課堂表現(xiàn)等方面,評價與反思可以為下一次的紅色VR虛擬仿真實驗室授課作準備。
四、教學實施
采取小組合作學習方式開展探究性學習活動。首先根據學生的學習水平,對學生進行分組,每組5~7人,各選出一名組長。具體教學過程見表1。
五、結束語
本文設計了在紅色VR虛擬仿真實驗室進行思政課教學的教學過程,主要分為課前準備、課中授課安排和課后反思三個方面。在教學設計中不僅充分發(fā)揮了學生的自主性,而且讓學生自主探索教師不知的任務,培養(yǎng)了學生的探索精神和發(fā)散性思維。
與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相比,VR技術擁有無可替代的優(yōu)勢,它可以提供沉浸式、互動式的教學,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最大限度地增強思政課的教學效果。
參? 考? 文? 獻
[1]丁煒,姚雪存.基于四明山VR紅色教育平臺的思政課程研究[J].現(xiàn)代信息科技,2020,4(10):196-198.
[2]劉何雁.創(chuàng)新VR手段弘揚紅色文化——以VR紀錄片《紅色記憶》為例[J].現(xiàn)代視聽,2018(5):26-28.
[3]高義棟,閆秀敏,李欣.沉浸式虛擬現(xiàn)實場館的設計與實現(xiàn)——以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中紅色VR展館開發(fā)為例[J].電化教育研究,2017,38(12):73-78+85.
[4]梁軍,陳麗嬌.虛擬仿真技術對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影響——基于SWOT分析法[J].高教論壇,2018(3):6.
[5]李洪修,李美瑩.基于虛擬現(xiàn)實環(huán)境的深度學習模型構建[J]. 中國電化教育,2019(9):69-70.
[6]張毅翔,李林英.思想政治理論課虛擬仿真實踐教學的內涵及其建設[J]. 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6(6):60.
基金項目:1. 2019年度河北省高等教育教學改革研究與實踐項目“紅色VR虛擬仿真實驗室在高校思政課助課制改革中的應用研究”(項目編號:2019GJJG687)。
2. 2019年度河北省高等教育教學改革研究與實踐項目“師范專業(yè)認證視域下思想政治教育本科專業(yè)課程體系的改革與建構”(項目編號:2019GJJG539)。
3. 2021年度唐山師范學院基金項目“冀東革命紅色文化創(chuàng)新高校思政課課程模塊研究”(項目編號:2021B17)。
許小杰(1989.04-),女,漢族,河北唐山,碩士,講師,從事馬克思主義理論與思想政治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