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威
摘要:在我們中國的古代,有一位非常著名的教育學家,那就是孔子,孔子曾經說過,學成若天性,習慣如自然。由此可見,一個人的習慣,對他未來的成長有多么大的幫助,初中生正是養(yǎng)成習慣的最佳年齡,這個時候學生還處于三觀的養(yǎng)成階段,也是行為習慣的養(yǎng)成階段,如果可以在這個時候對學生進行一個良好的教育,培養(yǎng)他們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那么會對他們未來的發(fā)展起到非常大的幫助,對于初中生的良好習慣培養(yǎng)也是我國素質教育全面提升培養(yǎng)學生道德素養(yǎng)的基礎,因此老師應該在對初中生的行為習慣現狀進行探究,逐步分析讓學生養(yǎng)成良好習慣的策略。
關鍵詞:初中生;行為習慣;養(yǎng)成教育;策略探析
一、初中生良好行為習慣存在的問題
1.家庭教育方面存在問題
對于學生來說,他們的父母就是他們的第一任老師,在他們進行行為習慣的養(yǎng)成過程中,家長的教育以及家庭環(huán)境的影響,對于他們來說都是十分重要的影響因素,有一些家庭對于孩子的教育教學不太上心,以至于在家庭教育的過程中就對學生的行為習慣造成了十分不良的影響,因為現在依舊是獨生子女較多,許多學生在庭環(huán)境中十分受到寵溺,日常生活都不要學生自己動手,家長都幫忙完成這,學生沒有辦法養(yǎng)成一個可以自主自立的良好行為習慣,同時,還有一些家長只是注重學生的成績,只要成績好其他任何事情家長都可以幫忙解決,這樣也不利于學生養(yǎng)成良好行為習慣。
2.學校忽視德育的主體地位
受到之前應試教育的影響,我們在進行學校教育時,可能更多的是要求學生的學習成績的提高,而并不注重對于學生德育的培養(yǎng),這樣一味的追求升學率以及一位的追求學生成績的學生成績,對學生綜合素質培養(yǎng)來說是十分不利的,同時對于初中學生來說他們在學校的時間也是十分長的,老師的言行舉止對于學生也有潛移默化的引導作用,現在有一部分初中老師平時還是不注重自己言行舉止導致有一部分學生也會跟著學習,不利于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3.社會環(huán)境的不良影響
目前我們國家的經濟以及網絡技術都在迅速的發(fā)展著,現在的初中生對于網絡已經接觸的十分多學生們在網絡上面接觸到的信息也十分的復雜龐大,雖然對于網絡來說學生可以搜集到很多的信息對于知識面也有很大的擴展,但是網絡是有兩面性的,很多學生也在網絡上接觸到了許多不正之風,現在很多網站為了吸引大家的眼球,播放一些血腥的畫面以及非常暴力的視頻,這些視頻對于學生來說都是十分大的危害,會讓學生在腦海中也有這些不正之風,大家不容易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甚至會造成學生逐步走向犯罪之路。
二、初中生良好行為習慣養(yǎng)成教育的措施
如果想要讓學生的行為習慣都十分標準,同時如果想要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那么這就是一個十分漫長的過程,需要進行充分的養(yǎng)成教育,就目前初中生的行為習慣培養(yǎng)而言,還是存在很多問題的,老師需要對學生行為習慣的培養(yǎng)進行進一步的探究和引導,初中生正是心里成長發(fā)育以及三觀養(yǎng)成的良好時期,在這個時候我們要對學生進行積極的引導,抓住這個關鍵的可塑性大的時期,如果可以養(yǎng)成良好行為習慣,會對他們的一生都非常有用,為此如果想要養(yǎng)成良好行為習慣,就需要家庭,社會學校的合力才可以。
1.注重家庭教育的培養(yǎng)
學生在平時生活中接觸較多的就是自己的父母同時生長在自己的家庭環(huán)境之中,因此家庭環(huán)境和父母的教育對于學生的良好行為習慣養(yǎng)成來說是十分重要的,對此家庭應該在培養(yǎng)學生好行為習慣中注意以下三點,第一家長應該為學生努力創(chuàng)造一個十分有愛的環(huán)境,如果家庭環(huán)境是十分有愛的,那么學生也會體會到愛,體會到溫暖,在他們的為人處事過程中他們也會付出愛,更好地去愛別人。第二家長應該不斷的進行學習,如何更好的教育自己的子女,真正在科學的教育教學方式下,引導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同時也應該給予自己的孩子更多的愛,看到自己孩子的困難要及時積極的幫助學生解決引導。第三,家長對于學生的教育方式也應該進行逐步的轉變,不能對學生過于嚴厲,這樣會造成學生的叛逆心理,同時也不能對孩子過于溺愛,這樣會讓他們逐漸喪失自理行為,一定要結合自己孩子的身心特點,修改自己的教育方式,逐步讓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促進他們的三觀養(yǎng)成。
2.加強學校教育
家庭教育是十分重要的因素,同時學校教育也是必不可少的,學生白天都在學校中進行學習,學校也需要對學生良好行為習慣進行引導,對于學校來說主要需要注意以下三個方面,第一在學校應該給學生創(chuàng)造一個優(yōu)美干凈的校園環(huán)境,這樣學生在校園中才會更加的學會保護環(huán)境與講究衛(wèi)生,有利于學生樹立良好的行為習慣。第二,在學校進行學習時,學校領導應該為學生樹立一個良好的校風,良好的校風可以引導學生更好的進行學習,更好地提升學生的學習習慣。最后,學校一定要注重老師的言行舉止,老師和學生接觸是相當多的,同時老師也是初中學生普遍的模仿對象,如果老師的言行舉止是十分標準的那么也會對學生起到積極正向引導作用。
3.注重社會教育影響
隨著我國的互聯網逐步普及,現在大部分初中的學生都有手機,同時也對互聯網有了一定的了解,但是我們現在網絡發(fā)展的時候,就有這樣一種情況,就是網絡上的信息是具有兩方面的,有部分是暴力的不良風氣,這樣的信息會對學生造成一個誤導,因此社會應該努力為學生營造一個積極向上的氛圍,國家應該對這些非法網站進行打擊,加強對于網絡的監(jiān)管,禁止這些不正之風在網絡上繼續(xù)進行宣傳,其次是應該給學生更多的進行一些實踐活動比如說讓學生們積極參與一些公益活動,宣傳和諧社會的宣傳活動等,這些可以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之中處理良好的行為習慣和三觀品德。
初中學生是我們祖國的花朵,初中生的良好行為習慣是他們未來發(fā)展的原動力,在初中這樣一個可塑性極強的時間段,學校老師家長社會都應該擰成一股繩,幫助學生塑造良好的行為習慣,幫助學生樹立良好的品德,為學生未來的綜合素質發(fā)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馬芳.如何培養(yǎng)中學生良好行為習慣[J].大連教育學院學報,2010.
[2]吳麗萍.良好行為習慣的養(yǎng)成教育策略探討[J].當代教育論壇,2010
[3]楊平,朱海.中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培養(yǎng)[J]教育實踐與研究,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