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麗君
摘要:伴隨社會的快速發(fā)展,人們對教育行業(yè)的要求已經(jīng)逐漸變高。在小學美術課堂中,美術欣賞可以增強學生的欣賞能力,并且也能培養(yǎng)其對美術的興趣,它也作為小學教學工作的一項關鍵內(nèi)容。在美術欣賞教學中,通過課堂對話的方式,可以改變學生的審美,調(diào)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創(chuàng)建良好的課堂氣氛,從而提升教學效果。
關鍵詞:小學美術;欣賞教學;課堂對話;案例研究
小美術欣賞教學中,怎樣提升學生的主動性,讓學生緊跟教師的思路來學習已經(jīng)成了現(xiàn)階段教學工作的重點研究問題。在小學階段,因為學生的年齡較小,在很多方面都不夠成熟,不具備良好的自控力和主動學習的能力,并且審美能力也有所欠缺。所以,在實際教學活動中,教師應運用課堂對話的教學模式,合理引導學生,讓學生占據(jù)課堂的主導地位,投身于課堂學習中。
一、在欣賞教學中運用課堂對話的作用
在美術課堂中,課堂對話等形式已經(jīng)成為了當前重要的教學模式,其作用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幾方面:其一,增強學生學習的主動性,這種教學方式改變了傳統(tǒng)教育方式,能夠把學生放到課堂的主導位置,通過引導的方式,幫助學生獨立思考。進行課堂對話可以讓學生對美術作品產(chǎn)生濃厚的興趣,進而仔細思考教師提出的問題。其二,幫助學生形成發(fā)散性思維。對于學生來說,課堂對話的教學模式是不存在任何束縛的,整個課堂氛圍更加輕松愉悅。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一般不存在任何壓力,教師所設置的課堂問題也比較開放,學生可以自由回答,拓展自身思維。因為學生的很多方面都不成熟,審美思維也沒有形成;利用課堂對話可以讓學生參加到課堂學習中,在正確的指導下,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意識,促進學生的健康發(fā)展。其三,教學目標的達成。課堂對話這種教學形式對教師很多方面的要求都比較高,教師應制定合理的教學目標,每堂課學生可以學到哪些知識,掌握哪些審美要素。與傳統(tǒng)教學模式相比,學生更愿意接受課堂對話的形式。
二、合理調(diào)動五感,凸顯個性對話
五感是指用視、聽、嗅、嘗、觸來體驗客觀事物之刺激,也被叫做感覺。在欣賞教學中,調(diào)動學生的五感是開展課堂對話模式的基礎和依據(jù)。教師應讓學生在一定空間中看、聽、摸、聞,并非是在設定好的情境里被動感受,應處在主動學習的主導位置,全方面地感受作品。在一定程度上能夠加深學生對美術作品的印象,使其利用所學知識進行個性對話。
比如,在《畫家·梵高》一課中,教師應為學生介紹《向日葵》等作品,在授課前準備好教學道具,主要包括:三十株向日葵、花瓶和亞麻布。在教學活動中,讓學生聆聽一段優(yōu)美的音樂,并緊閉雙眼,雙手觸摸向日葵。在體驗過后,讓學生說出若由自己畫,會怎樣畫?
生:我認為這些畫有葵花籽的味道,會有更多的人來欣賞,因此,我所作的畫需要有賞花人。
生:我比較喜歡國畫,因此若我畫,我會將花放到瓶子里邊看邊畫,顏色的選擇有很多,比如,黃色和墨綠等。
師:從你們的闡述中能夠感知你們都有自己的風格與看法,現(xiàn)在我們共同品析下《向日葵》這個作品,再從構(gòu)圖與筆觸上分析一下你對這個作品的想法。
生:我覺得這幅作品比較有生命力,更有活力。
生:在畫面中,能夠看出作者十分喜歡用黃色,感覺黃色比較刺眼。
通過構(gòu)建和諧的課堂環(huán)境,調(diào)動學生的五感,使其在學習中,感受到作品夸張的造型和濃烈的色彩,體會到向日葵頑強的生命力。從學生的討論中可以得知這是一節(jié)活躍的美術課。另外,評述的方式有很多,角度也存在較大差別,所有學生都能對藝術作品進行評述,發(fā)表自己的看法[1]。
三、調(diào)動學生的興趣,引導其主動參與
課前導入:在教學活動開始前,組織學生進行一個小游戲。有哪位學生敢到前面來,做一個稍微難受的活動,怕困難嗎?
生:不怕困難。
師:同學們看到了什么?(用一個布把學生的頭蒙?。?/p>
生:他被麻布蒙住了。
師:他連材質(zhì)都可以看出來。
生:只是將頭蒙住了。
生:一個沒有臉的人。
師:那如果這樣呢(把布自然下垂)?
生:覺得頭發(fā)到前面了。
生:像是身體被切掉了一塊。
師:被誰切掉了?
生:像是被鬼切掉了。
師:由一個被蒙面的學生,引入這節(jié)課的主題——“這樣表現(xiàn):想改變什么”,基本全部都是問題。
案例研究:在怎樣開展課堂對話方面,有關學者認為:在教學活動中應向?qū)W生提問一些比較開放的問題?!痹诮虒W開始前,教師就向?qū)W生提出了一個問題,并進行了一個游戲,向同學們挑戰(zhàn),學生們都不清楚教師的目的,只有一部分學生舉起了手。教師用一塊布蒙住了學生的頭,這位學生充當了一個蒙面人,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調(diào)動了學生的興趣,每位學生對蒙面人的想象都不相同,學生的回答也存在一定差異性,開放性問題的設置激發(fā)了學生參與的積極性。經(jīng)過研究證明,在教師的指導下,問答活動學生的參與度是比較高的。由于學生的年齡很小,其注意力不會過于集中,而興趣是吸引學生注意力的重點,教師應借助學生的這一特點,將問題設置在各個教學流程中,不光豐富了學生的課堂體驗,為后續(xù)游戲環(huán)節(jié)奠定了良好的基礎,也符合學生愛玩的天性,使其全身心的投身到課堂學習當中[2]。
四、借助畫家故事,提升對話興趣
名作賞析是欣賞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而作者的創(chuàng)作目的和背景是作品賞析的基礎。所以,欣賞教學的主要環(huán)節(jié)變成了:了解畫家-鑒賞作品-評述作品。在欣賞教學中,教師應借助畫家故事,激發(fā)學生的對話興趣,通過生生對話和師生對話的方式,使學生參與到對話活動當中,凸顯出其個性特點[3]。
結(jié)束語:總的來說,小學美術欣賞課程是一門十分重要的課程,這門課程不光能提升學生的審美水平,還能培養(yǎng)學生對美術的興趣。因為學生的自控力較弱,其審美能力也有待提高,所以,在教學活動中,要合理調(diào)動五感,凸顯個性對話,借助畫家故事,提升對話興趣,應通過課堂對話的模式,提升教學質(zhì)量。在作品鑒賞中設置一些問題,并對作品進行客觀評價,從而達成美術欣賞教學的目標。
參考文獻:
[1]朱劍榮. 小學美術名畫欣賞線上教學的探索與實踐研究[J]. 中學課程輔導(教學研究),2021(10):75-76.
[2]張彩瑜. 淺析小學美術欣賞課的有效教學開展[J]. 中學課程輔導(教學研究),2020,14(14):170-171.
[3]樊繼升. 善于捕捉,懂得欣賞——小學美術欣賞課教學研究[J]. 百科論壇電子雜志,2020(15):6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