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莉
閱讀的形式是多樣化的,如紙質(zhì)閱讀、有聲閱讀等,不同形式的閱讀帶來的效果也不一樣。筆者所在幼兒園結(jié)合幼兒的年齡特點,分析幼兒的心理需要,了解家長的實際需求,以適宜的方式開展了系列閱讀活動,通過“有聲”故事的互動,幫助幼兒發(fā)現(xiàn)閱讀的樂趣和意義,使幼兒慢慢學會聆聽、思考與分享,這對于發(fā)展幼兒的各種能力有著重要的價值。筆者結(jié)合自身實踐,在下文分析了“有聲”故事對于幼兒的各種益處。
專注力是衡量個體對于一件事情投入程度的指標,當前,專注力不足是阻礙幼兒學習與發(fā)展的重要因素。
在幼兒園日?;顒又校P者發(fā)現(xiàn),有的幼兒善于聆聽,專注力強,能立即執(zhí)行教師的要求;有的幼兒對于教師的指令“左耳朵進,右耳朵出”,專注力差,不能快速領(lǐng)會并落實教師的要求。根據(jù)筆者多年的觀察與實踐,開展閱讀活動是提升幼兒專注力的有效方法。教師要組織幼兒聆聽故事,用趣味性強的故事吸引幼兒的好奇心,培養(yǎng)幼兒的專注力。為了提升幼兒的專注力,筆者所在幼兒園選擇聲音動聽的教師為小班、中班、大班三個年級的幼兒錄制了符合他們年齡特點的繪本故事,并利用幼兒每天入園后、午飯時、午睡前、放學后等零碎時間播放。經(jīng)過兩年多的堅持,我園大多數(shù)幼兒逐漸養(yǎng)成了日常聽故事的習慣,學習時注意力更為集中。例如,小班幼兒年齡太小,通常只能對眼前的事物保持5分鐘的專注狀態(tài),但在閱讀活動中,他們能保持大約10分鐘的專注狀態(tài),做到不被其他事物吸引;中、大班幼兒已經(jīng)具備了一定的語言表達能力,他們常常會被故事情節(jié)深深吸引,會和同伴或是教師探討故事中的人物。在閱讀過程中,我園教師還會圍繞故事的內(nèi)容對幼兒進行提問,引導幼兒表達自己的想法。幼兒園定期開展聆聽“有聲”故事的活動,不僅有助于培養(yǎng)幼兒的專注力,還能促使幼兒習得一定的閱讀技巧,讓閱讀成為幼兒的生活方式。
對于正處在快速發(fā)育階段的幼兒來說,聆聽“有聲”故事有助于開發(fā)他們的大腦功能,幫助他們保持大腦的活躍度。
筆者所在幼兒園每晚在微信公眾號上推送各類睡前故事,包括經(jīng)典的繪本故事、原創(chuàng)的校園故事以及童謠。我園要求幼兒堅持每日“打卡”,歡迎家長和幼兒圍繞故事內(nèi)容與教師進行交流互動。在“打卡”活動初期,小班的家長給教師留言:“老師,昨晚的故事,我們家孩子聽得似懂非懂,不過他還是很有興趣地堅持聽了三遍?!睂τ诓糠珠喿x能力薄弱的幼兒,他們剛開始參與聽故事活動時,難以理解故事的內(nèi)容。但隨著他們閱讀經(jīng)驗的逐漸增長,他們理解故事內(nèi)容的能力也將逐漸提升。對此,教師應注重為幼兒營造良好的閱讀氛圍,鼓勵幼兒將“打卡”活動堅持下去。在“打卡”活動進行一學期后,大班教師做了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喜歡聽故事的幼兒越來越多,他們愿意在聽完故事后與同伴、教師進行交流。例如,在聽過《有趣的影子》后,有幼兒留言:“我覺得畫影子的情節(jié)太好玩了,我也想畫影子?!庇屑议L留言:“和孩子一起聽了校園故事后,我才知道他為什么吵著要和我一起爬山,原來是因為他對故事中的西瓜蟲特別感興趣,想上山找西瓜蟲呢?!苯處熞ㄆ诮M織幼兒聽故事,讓幼兒的大腦更活躍,促進他們大腦的發(fā)育。
家長帶幼兒聆聽“有聲”故事,與幼兒討論故事情節(jié),一起探討故事中蘊藏的趣味現(xiàn)象,這有助于提升幼兒的意志力,使幼兒形成不怕困難、堅持不懈、努力克服挫折的優(yōu)秀品質(zhì)。
幼兒渴望家人的陪伴,渴望家人陪自己玩耍,而聽故事就是一種非常好的親子互動方式。家長下班回家后,可以花幾分鐘與幼兒一起聽上一個小故事,或者給幼兒講講幼兒園在公眾號上推送的故事,讓幼兒嘗試用自己的語言講述這個故事。這種方式不會消耗家長太多時間、精力,還能促使幼兒學習新的知識,助推幼兒的成長。聽故事活動開展一段時間后,我園家長在給幼兒園的信中表達了他們的感謝,如:“感謝南行園故事會,我的女兒現(xiàn)在已經(jīng)養(yǎng)成了閱讀的好習慣,這是一個不錯的活動?!薄昂喍痰墓适峦ㄋ滓锥?,富有磁性的聲音有助于孩子睡眠。”“每晚的故事使我們一家人其樂融融?!薄八肮适略鲞M了父子間的感情?!奔议L陪伴幼兒聆聽故事,有助于增加幼兒的安全感,增進親子間的感情。
隨著聽故事活動的深入開展,家長逐漸與幼兒園達成了教育共識,家園溝通更為順利,家園共育的質(zhì)量也更高了。
除了完成幼兒園的活動安排外,筆者還利用其他時間引導幼兒進行閱讀,播放故事給幼兒聽,有效地豐富了幼兒的詞匯,增強了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
在活動中,有家長向筆者提出疑問:“我們多和幼兒講話是不是也能發(fā)展他們的語言能力,為什么一定要每天堅持聽故事呢?”誠然,家長或教師多與幼兒進行語言交流也是提升他們語言能力的一種途徑,但故事的趣味性強,且邏輯嚴密,相較于其他方法,更有助于提升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培養(yǎng)幼兒的邏輯思維能力。自幼兒園開展聽故事活動以來,筆者每天組織幼兒聽五個故事,慢慢的,有些幼兒能隨口向同伴講故事,能用自己的語言描述故事的細節(jié),他們變得愛說話了,口齒也比之前清楚了。在學期末,筆者通過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本班幼兒在堅持聽了一個學期的故事后,說話更自然、更流利了,還會時不時冒出一些四字詞語或成語。
幼兒時期是個體語言發(fā)展的黃金期,筆者認為,教師要定期組織幼兒聽故事,利用“有聲”的故事,“無聲”地潤澤幼兒的心靈,讓幼兒在學會聆聽的同時提升專注力,增強幼兒的思維能力。筆者所在幼兒園開展聆聽“有聲”故事的活動,以故事作為幼兒園課程的有益補充,有效提升了幼兒各方面的能力。幼兒教育工作者應圍繞“如何吸引幼兒的閱讀興趣”“如何科學開展閱讀活動”,進一步探索幼兒教育的開展方式,助推幼兒的全面發(fā)展。
(作者單位:江蘇省蘇州市吳中區(qū)木瀆南行實驗小學附屬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