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偉玲
摘要:幼兒園普遍采用學習故事的方法來幫助教師觀察、理解并支持幼兒的持續(xù)學習,同時記錄幼兒某一階段成長的軌跡和旅程,學習故事主要由“注意曲”“識別曲”和“回應曲”三部分組成[1]。本文基于中班幼兒戶外自主游戲,以學習故事的方式記錄幼兒“哇”時刻或“魔法”時刻,然后教師以積極視角根據(jù)《3~6歲兒童學習與發(fā)展指南》中五大領域的核心經(jīng)驗及學習品質來識別幼兒的游戲行為,最后從多個角度制定出進一步支持幼兒學習與發(fā)展的指導策略,這樣更有利于突出幼兒的主體地位,拓展幼兒自主游戲的深度[1]。
關鍵詞:學習故事、中班幼兒、戶外自主游戲
自我園開展戶外自主游戲以來,在小山坡,小朋友們在沙池旁邊的小棚子里煮飯炒菜,灶臺、青草、樹葉、石頭、大大小小的鍋碗瓢盆等材料激發(fā)了他們“廚房做餐”的生活經(jīng)驗,自由的游戲氛圍、充足的游戲時間、老師的材料支持與引導,讓他們在游戲中大膽表達、主動與人交往、大膽創(chuàng)新玩法。筆者追隨幼兒游戲的腳步,以學習故事的方式記錄下他們從廚房到飯店的“創(chuàng)業(yè)”之旅,并與幼兒一起推動游戲的發(fā)展[2]。
一、以學習故事記錄幼兒的游戲過程
案例一:“飯店”開張啦!
1.注意曲:發(fā)生了什么?
親愛的彤彤,戶外自主游戲時間,你和聰聰還有書玉穿上了廚師的衣服。你拿著一個碗,不停地往碗里裝沙子又倒出來,重復了幾分鐘。你看到旁邊坐著一只雕塑狗,你盛了滿滿的一碗沙子放到狗狗的嘴邊,摸著狗狗心疼地說:“狗狗快吃飯,不然你會餓死哦!”書玉走過來對你說:“彤彤,我們一起來煮飯吧!”你開心地回答:“好呀!”你們在旁邊放材料的箱子里拿出了更多的盆子,你說:“你想吃什么?”“我們煮稀飯吧!”你們兩個人開始往鍋里倒沙子,然后拿到灶臺上去煮稀飯。聰聰也過來了,你們?nèi)齻€人圍著灶臺,把沙子從鍋里舀出來又舀進去。這時我走過去,對著你們說:“這里是吃飯的地方嗎?我餓了,你們有什么東西吃呀?”“有稀飯,給你”,你遞給我一碗沙子,我假模假式的“吃”了幾口,我做出吃得很香的樣子。其他小朋友看到我到這里吃飯停留下來,你趕緊迎上去說“你們要吃什么?”,幾個小朋友說要吃稀飯,你的“飯店”就此開張了,但是沒過一會兒,飯店的人都跑光了。
2.識別曲:可能在發(fā)生什么樣的學習?
學習品質:處在泛靈階段的你把小狗當成你的小伙伴,將沙子想象成米飯,以物代物,在你已有經(jīng)驗的基礎上進行游戲拓展,你真是一個富有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的小朋友,你也是一個極具愛心的孩子。你在游戲過程中十分認真與專注,不壓其煩地玩著沙子。
社會領域:當別的小朋友邀請你和她一起游戲時,你能夠愉快地答應,也很樂意與她游戲,你能很好的與同伴友好相處。
語言領域:你有認真傾聽的習慣,你能夠聽清楚老師所說的話并及時作出回應,并且在老師語言的提示下,你能很快想出推進游戲的辦法,開起了飯店!
3.回應曲:我能為你下一步的學習做什么?
教師自身:游戲快結束時,我加入了你,用語言提示了你,你開起了飯店,我要肯定你自然萌發(fā)的思維過程。我想,在游戲后和你們一起聊聊飯店今天的情況,共同找到問題,啟發(fā)你想辦法解決怎么樣讓飯店再有客人?我還應該給予你們更多的時間、空間,讓你們大膽嘗試、大膽實驗。
游戲材料:我會給你們投放更加多樣化的材料,增加食物數(shù)量和種類等,并相應的在下次游戲中提供制作這些食物的材料,包括超輕泥、各種顏色的彩紙、毛線、碗筷、盤子等,激發(fā)你們繼續(xù)做飯炒菜的興趣,支持你們開飯店的活動。
二、對開展學習故事的思考
小山坡,黃土泥沙、攀爬藤網(wǎng)、亭臺樓閣,這里依山傍水、鳥語花香,是幼兒最喜歡的地方。在這里幼兒能根據(jù)自己的興趣,巧妙利用著天然玩具和游戲材料,利用這些真實的自然物引發(fā)了各種創(chuàng)新的角色游戲與交流互動。在此過程中,筆者通過記錄學習故事,對幼兒進行觀察、解讀以及對后續(xù)游戲的支持,開始對學習故事的開展有了深入的思考:
(一)“注意曲”應秉承以兒童為本位的教育觀發(fā)現(xiàn)幼兒“哇”時刻或“魔法”時刻
首先學習故事倡導以第二人稱的角度進行撰寫,“你”的運用打破了教師以“我”為中心的記錄視角,記述的是發(fā)生在你(幼兒)身上的故事,這也意味著教師要去傾聽兒童,關注兒童的主體地位,這從側面反映了教師教育觀念的轉變,即從“我讓孩子怎么玩”的教師本位轉變?yōu)椤拔铱春⒆釉趺赐妗钡膬和疚籟3]。
(二)“識別曲”應以積極視角對幼兒的游戲行為從五大領域關鍵經(jīng)驗
及學習品質各方面進行分析
學習故事的“識別”過程中,教師對幼兒的“識別”應從積極視角出發(fā),立足于去發(fā)現(xiàn)幼兒身上的優(yōu)點和長處,致力于揚長培優(yōu),以促進幼兒進一步的學習與發(fā)展。
(三)“回應曲”應從多個角度制定出多樣化的指導方式且具備一定的
操作性
教師可從“幼兒自身”“教師自身”“游戲材料”“其他幼兒”以及“家園合作”等方面出發(fā),著眼于幼兒的最近發(fā)展區(qū),為幼兒提供帶有難度的有針對性的內(nèi)容,調動幼兒的積極性以及發(fā)揮其潛能,超越其最近發(fā)展區(qū)而達到下一發(fā)展階段的水平,然后在此基礎上進行下一個發(fā)展區(qū)的發(fā)展[4]。
(四)科學運用學習故事是提高戶外自主游戲質量的重要途徑
戶外自主游戲的自由、自發(fā)、自主的特性為“學習故事”的運用提供了有力條件。自主游戲有別于集中教育活動的目的性與計劃性,自主游戲時間中的幼兒更加自由與自主,教師在不打擾幼兒的情況下對幼兒進行觀察、理解與適宜支持。正因如此,以幼兒為本位的“學習故事”在戶外自主游戲中的運用更顯合適??偠灾?,在戶外自主游戲中,科學合理地運用學習故事三部曲能促進幼兒自主游戲水平質量的提高。
【參考文獻】
[1] 戚海林.學習故事在幼兒自主游戲中的運用初探[J].教育觀察,2020,9(44):9-11.
[2] 李麗華. 基于中班幼兒戶外自主游戲的學習故事案例展示[J]. 教育導刊(下半月), 2016, 000(012):62-64.
[3] 李星. “學習故事”在幼兒自主游戲中運用的行動研究[D]. 湖南師范大學, 2018.
[4] 劉暉. 論鷹架理論在幼兒園課程實施中的有效應用[D]. 廣州市幼兒師范學校附屬幼兒園, 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