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強
摘 ?要 ?高中《體育與健康》課程全面實施選項教學,體育教師的教育觀、課程觀、教學觀、學生觀都發(fā)生了深刻地變化,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都得到了充分的發(fā)揮,上課氣氛活躍。然而在實施選項教學后,學生整體的體能確明顯下降,值得體育教師思考。為此,筆者基于長期一線教學經(jīng)驗,探究實施選項課后學生體能下降的原因,結合田徑必修課教學,提出改善措略,試圖為高中新課標的修訂與實施尋找新思路。
關鍵詞 ?高中體育 ?體能下降 ?原因 ?改善
《普通高中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提出:“提高運動技能水平,增強運動技能的運動能力?!斌w育教師的教育觀、課程觀、教學觀、學生觀發(fā)生了深刻變化,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都得到了充分發(fā)揮。然而,在貫徹新課程標準基本理念的過程中存在著許多值得一線教師面對和思考的問題——施行新教學模式后學生整體的體能明顯下降。為此,文章基于學校的教學工作實踐與啟發(fā),探究學生體能下降的原因及改善措施。
一、學生體能下降的原因
(一)教師的觀念問題
新課程的實施,是對傳統(tǒng)教學思想的一個沖擊。新課程注重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情景式教學,主觀上使一些教師不重視基礎教學,只要學生積極參與就行,容易忽視體能訓練,只想輕松上完每一節(jié)課,借口說“以人為本”,實質是“放羊”。
(二)學生的興趣問題
目前,已有很多教師通過調查研究,指出學生的興趣問題是新課程下全面實施體育教學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許多學生都不愿參加苦、累和單調不好玩的項目,即使選擇了自己喜歡的項目,也只是注重“玩”。例如,上足球課時,教師在講解兩人間穿插配合時,很多學生都不會很認真地去進行練習,而是想著快些進行比賽,很多教師在教學中都有這樣的體會。
(三)教學內容問題
據(jù)調查,大多數(shù)學校不設田徑選項課,但田徑運動恰恰是與體能訓練最緊密、不可分割的。曾經(jīng)有學校開設過,可由于報名人數(shù)寥寥無幾,最后都取消了。隨著選項課開展,許多教師在教學中忙于指導學生練習技術,而忽視了在教學中進行體能訓練的任務。
二、解決學生選項課體能下降的改善措略
(一)貫徹新課標,轉變教育觀念
新課程目標提出:“高中學生運動能力發(fā)展的重點是發(fā)展體能、運用技能和提高運動認知?!蹦侨绾卧谶x項課發(fā)展學生的體能呢?通過研究,筆者認為課表把田徑列為18學時必修教材,就是要通過田徑教學來發(fā)展以及學生的體能素質,因而田徑教學不能少,這是國家對高中學生體育課程學習的要求。但在教學的系統(tǒng)性、完整性、細節(jié)等方面,我們必須適應新課程的要求,要在田徑教學中體現(xiàn)教與學的教學、教育、學習、評價等方面。
(二)改變傳授方式,優(yōu)化、整合教材,激發(fā)學生興趣
傳統(tǒng)的田徑教學只是以提高教師為中心,學生始終圍繞教師轉。而高中學生已有自己的興趣愛好,并有一定的創(chuàng)新能力。面對中國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學生在威嚴下“被迫”學習,遏制了其學習主動性,提不起興趣,導致學生對田徑項目產(chǎn)生了抵觸心理,田徑教學內容無法深入開展。因此,我們必須改變教學方式,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如可以利用信息技術進行田徑教學帶給學生新奇、激烈的精彩影像,并在學生欣賞高水平的跑、跳和投的比賽中給予指導和激勵,使學生逐漸加深對田徑技術的了解與領悟。或者,可以把主動權交給學生,充分發(fā)揮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讓其根據(jù)影像領悟的技術進行模范示范,教師加以糾正,讓其在表現(xiàn)中掌握運動技能。這樣,可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從而主動學習,領悟教學研究內容。
(三)改進教學評價,實施過程性與終結性評價相結合
在以往的評價中,只強調某項技術的運動最終成績,沒有關注教學過程中相關的態(tài)度和行為;對學生的單一、片面、僵化的評價,扼殺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在教學評價中,要堅持“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采用“人性化”“主體開放”“多元化”的評價,讓學生在必修課和選修課期間可以通過自我評價、相互評價、教師評價發(fā)現(xiàn)自己的不足和進步,并注意過程評價與終結評價的有效結合。
(四)開拓進取,積極構建符合本校實際的教學模式
在高中選項課教學的實施發(fā)展過程中要避免只注重課堂的氣氛活躍。在教學設計中要有增強體能的途徑和方法。我們可以嘗試將田徑教學分配為三年,每學期建立學生體能的數(shù)據(jù)庫并持續(xù)跟蹤評價,讓學生及時了解自己的體能狀況,教師再提出合理的進一步要求。
三、結語
新課程的實施給了體育教育教師可以施展自己才能的廣闊天地。在新課標和新理念下,田徑課堂教學是選項課基礎,應在高中選項教學中滲透與加強,把田徑內容教學與選項課的體能練習有效結合,養(yǎng)成體能鍛煉的習慣,進而不斷提高學習他們的身體素質。
參考文獻:
[1]邱伯聰.高中體育課堂有效教學探討——兼論促進學校素質教育開展[J].體育科技文獻通報,2014(07):19-21.
[2]邱伯聰.高中體育與健康課程學習評價再探討——基于《體育與健康》新課程標準修訂與實施[J].體育師友,2013(04):43-45.
[3]賴天德.學校體育改革熱點探究[M].北京: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