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九才
【摘要】小學階段的科學教育是提高學生創(chuàng)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的重要學科,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師更加需要注重科學教育對學生綜合素養(yǎng)發(fā)展的重要意義,為其構建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使其能夠在快樂的氛圍中進行學習??茖W課程包含的內容非常多,而教師則可以利用豐富有趣的教學內容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不斷增強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從而為其未來的學習和發(fā)展奠定基礎。
【關鍵詞】小學科學;小學教育;教學對策;綜合素質
引言:科學教育是小學教學內容中不可忽略的重要課程,教師需要充分認識到此課程的教學意義,根據(jù)小學生的學習模式和科學教學內容設計相應的教學方法。在現(xiàn)階段的教學過程中,科學課堂存在著許多問題,師資力量并不能完全滿足科學教育的要求,課程安排不合理,并且教材內容也不夠完善。因此,教師需要尋找現(xiàn)階段的教學問題,并且開展相應的教學對策。
一、現(xiàn)階段小學科學教學的不足
(一)教材內容不完善
教材是開展教學的重要參考,能夠讓教師在開展科學課堂的過程中準確地抓住教學重點,明確教學目標和教學任務,并且還能夠讓學生跟隨著教師的節(jié)奏進行學習,但現(xiàn)階段的小學科學教材內容并不充分,教材體系并不完善,無法符合新課程改革對素質教育的要求。因此,教師更加需要以課本為教學基礎,引導學生通過互聯(lián)網(wǎng)等方式搜集相關的課外知識,這種教學方法不僅能夠提高其探究意識和獨自探究能力,還可以彌補教材的不完善。由于仍然存在著一些地方教育部門對科學課堂的不重視,現(xiàn)階段小學科學教材的編寫過于刻板,通常會讓學生感到枯燥和乏味,對學習科學知識失去了興趣[1]。
(二)教學方法的時代性特點不足
現(xiàn)階段小學科學教學方法過于陳舊,大部分教師仍然使用灌輸式的教學方法,導致學生在理解理論知識后無法進行實踐操作。這種情況不僅會讓學生感受到科學知識的無趣,失去學習興趣和自信心還會,還會限制其動手能力的發(fā)展。教學方法的設計是教師對教學內容的理解體現(xiàn),同時也是其教學技巧和綜合素養(yǎng)的表現(xiàn)方式??茖W學科的教學內容有許多要求學生進行實踐和動手的環(huán)節(jié),但為了節(jié)省時間,教師通常會以口述的方式將實驗過程傳授給學生,這樣會忽略學生的動手能力,對其綜合能力的提高會產生限制作用。
二、開展小學階段科學課堂的教學方法
(一)充分準備教學內容,挖掘教材知識
任何課程教學方法和教學內容的編寫都需要充分考慮到小學生的身心發(fā)展特點,而教師在設計科學課堂的教學方法時則需要以學生的心理特點和思維方式為中心,從而提高課堂的教學效率。小學階段的學生對理論性較強的知識無法通過閱讀快速進行理解和分析,并且如果教學內容趣味性較低,其還會認為教學課堂過于枯燥乏味。對于這種情況,教師在設計教學內容時,需要結合生活中的實例,利用更加生活化的教學方法開展教學,結合圖畫和人物激發(fā)學生的學習欲望,從而降低其學習難度,并且提高教學內容的科學性和應用性。另一方面,教育機構在編寫小學科學教材也需要聯(lián)系學生的實際生活,從而幫助其進行理解和記憶,激發(fā)其學習興趣,提高其思想探究的能力和動手操作的能力[2]。
例如,在講解《呼吸與健康生活》時,教師則可以將教學內容與實際生活進行聯(lián)系,使其能夠更加充分的理解教材內容。這節(jié)課的教學內容過于理論化,對此,教師需要開展相應的實驗探究,引導學生了解,比如教師可以讓學生利用計時器測量自己在平穩(wěn)狀態(tài)下一分鐘呼吸了多少次和自己在做蹲起動作時一分鐘呼吸了多少次,相比較兩種情況的呼吸頻率,從而更加直觀的幫助學生理解呼吸功能和身體健康的重要關系。
(二)學校領導和教師需要提高對科學課程的重視
學校領導需要提高教師和學生對科學教學的重視,讓兩者認識到科學課堂對綜合素養(yǎng)提高和對思維方式的作用和意義。教師需要積極借鑒優(yōu)秀的教學方案,設計更加貼合學生發(fā)展的教學模式,從而積極開展與科學實驗相關的教學活動。另一方面,教師還需要根據(jù)學生的實際特點,適當安排一些動手和實踐的環(huán)節(jié),引導其將理論知識與實踐活動進行結合,從而提高其動手能力。學校也需要為科學教學準備充足的實驗器材,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提高其創(chuàng)新意識和實踐能力,從而保證教學質量[3]。
例如,在講解《設計制作小車》時,教師則需要為學生準備充分的教學資源,使其能夠利用知識和資源制作出小車,滿足課程需求。橡皮筋動力小車和氣球動力小車都是非常適合學生進行設計和制作的小車,為保證學生能夠對小車動力裝置的原理理解透徹,教師需要將橡皮筋、連接軸、氣球、噴氣嘴等所需設備準備充分,使其能夠充分利用自身的知識儲備,利用相關的科學概念,通過一定的制作執(zhí)行程序意識到科學技術發(fā)展對現(xiàn)代社會發(fā)展的意義。
結束語:綜上所述,教師需要結合實際問題,設計合理的科學教學方法,從而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
參考文獻:
[1]鄭飛龍.關于新課程標準下的小學科學教學思考[J].小學生(中旬刊),2021(08):63.
[2]袁立新,吳玉.小學科學教學中有效追問的教學策略[J].學周刊,2021(25):157-158.
[3]任英麗.小學科學教學的生活化[J].河南教育(教師教育),2021(08):106-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