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曉丹
摘要:班級文化是班級學生共享的行為規(guī)范體系和價值觀。良好的班級文化,對學生個體的生命成長具有深遠的影響。筆者以一線教師的視角,講述了自己從物質(zhì)、制度和精神三個層面逐步構(gòu)建“七色花”特色班級文化的過程。
關鍵詞:小學 班級文化 實踐與反思
一、班級文化建設的必要性
班級是學生學習生活的主要場所,以其獨特的組織形式和環(huán)境氛圍對學生產(chǎn)生潛移默化的影響。在班級中,班級文化是環(huán)境對學生施加影響最主要的途徑。因此,良好班級文化的建設是每一位班主任的“必修課”。
班級文化是班級學生共享的行為規(guī)范體系和價值觀,包括物質(zhì)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班級文化具有多種功能,如規(guī)范功能,即規(guī)范學生言行及發(fā)展方向;陶冶功能,培養(yǎng)學生鑒賞美、追求美、創(chuàng)造美的能力;激勵功能,增強班級凝聚力和學習信心……總而言之,良好的班級文化,對學生個體的生命成長具有深遠的影響。筆者作為一名一線教師,對小學班級文化建設進行了探索。
二、班級文化建設的實踐
1.落地生根——七色花開我心間
演繹法,往往是小學班級文化建設中使用較多的一種方法,即“先說后做”模式,其公式可以概括為:提出一落實一認同。我們的中隊名叫“七色花”,是受到我小時候看過的一個故事的啟發(fā),其中包含了滿滿的善與愛,我相信它的影響力是恒久的。在分享完七色花的故事后,我問:“如果你有一朵七色花,你最想實現(xiàn)什么愿望?”“我想讓媽媽身體健康!”“我想讓世界上的人都不用挨餓!”“嘻嘻,我想再變出一朵七色花……”聽到這里,孩子們哄堂大笑,我卻受到了深深的觸動。原以為他們會為自己要點什么,沒想到他們竟是如此純真。
自此,七色花成了班里每個孩子的心之所向,我們中隊也正式定名為“七色花”中隊。學生們興致勃勃地動手設計了極富特色的班徽、班歌、黑板報、墻面裝飾等,為班級文化建設打下了良好的物質(zhì)基礎。
2.含苞待放——特色班規(guī)我們定
班級是學生成長的家園,班級文化建設,應該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因此,我讓學生小組合作,共同制定班規(guī)。不多時,一整套圍繞紀律、衛(wèi)生和學習等方面的班規(guī)“問世”。雖然是學生自己制定的,但推行起來仍然遇到了不少問題。長此以往,這也將成為“一紙空文”。
班委小王,個性開朗,善于交流,做事能力強,在同學里有一定的威望??墒窃谝淮蚊佬g(shù)課上,她偷拿了別人的彩泥還不承認,被美術(shù)老師當場揭穿。面對這件事,我沒有把它擴大化,單獨批評教育了她,同時跟她家長溝通,討論用一種孩子可以接受的方式讓她意識到錯誤。
一次班會上,我又重新選取了“七色花”的片段進行分享,并問道:“如果你是珍妮,會不會利用神奇花瓣去得到他人的東西呢?”孩子們紛紛發(fā)言,“不能亂拿別人的東西”“七色花是用來幫助別人的”……自此以后,七色花花瓣不僅是美好品質(zhì)的象征,更是有了“實權(quán)”:任何違反班級公約的行為,都會扣除相應的花瓣,改正后方可重新獲得。當然,良好的行為是可以得到花瓣獎勵的。這樣一來,每個學生既是執(zhí)行者,也是監(jiān)督者,驕傲、自私、斤斤計較等不良風氣漸漸消弭,不良行為大大減少。七色花似有魔力,在每個學生心中種下了“真誠”的種子,讓他們明白:建設健康的班集體,必須從自己做起,以班級公約嚴格要求自己、完善自己。
這種與班級物質(zhì)文化相結(jié)合的特色班規(guī),化冷冰冰的文字為生動的形象,不僅以其獨特的趣味性在學生群體中流行,更是豐富了以“七色花”為內(nèi)核的班級文化,給予了它強有力的制度保障。
3.光華初綻——值日班長我來當
一段時間推行下來,七色花為每個孩子帶來了自我管理和班級管理的勇氣和熱情。我趁熱打鐵,為他們準備了一本值日班長流動日記。人人過把班長癮,這讓孩子們興奮不已。
“我是XXX,今天我當值日班長?!边@句話,宣告了一天班長工作的開始。翻開那一頁頁日記,仿佛能看到他們一張張自信可愛的笑臉,有的克服膽怯,讓同學們刮目相看;有的巧用心思,讓一些淘氣包乖乖聽話;有的感嘆管理班級真不容易……
有學者提出,人人可以做班長,表面上公平民主,卻也會弱化責任意識,最終流于形式。因此,我結(jié)合值日班長日記和學生民主評議,每周五開個小小的總結(jié)會,進行困惑排解和經(jīng)驗分享,并獎勵表現(xiàn)好的同學一張寫有老師寄語的七色花明信片。微小卻暖心的鼓勵,敞開心扉的交流,讓學生進一步認識到了值日班長的責任,也學習到了一些工作技巧,值日班長制度,在我們班推行得越來越好。
4.芳香四溢——伙伴友愛心連心
精神文化是班級精神面貌的集中反映,也是班級文化發(fā)展的不竭動力。現(xiàn)在一些班級文化建設出于應付學校檢查等原因,僅僅停留在表面功夫,無法成為給予學生歸屬感和進取心的積極文化。為此,我會關注每個學生的特質(zhì),在師生互動、生生互動乃至家?;拥倪^程中,抓住動態(tài)生成的資源,豐富并升華班級文化內(nèi)涵。
小彭是個調(diào)皮的孩子,破壞紀律、欺負同學,沒有人喜歡他。為此,我也教育過他很多次,可是收效并不大,倒是讓他越來越學會老師面前一套,背后又一套。我只能借助七色花的力量。每個孩子都是不良行為監(jiān)管員,也是文明行為的發(fā)現(xiàn)者。每天,可以利用綠色花瓣“凈化”不良行為,遇到一些讓自己感動的地方,記在黃色花瓣上,第二天晨會課上與大家分享。
一次,有個同學在黃色花瓣上寫下了小彭把三角尺借給了他,自己卻沒能及時完成作業(yè)而受到批評的事,大家都驚訝極了,紛紛向小彭投去了贊許的目光。而小彭呢,從最初的驚訝變成了驚喜,還不好意思地撓了撓頭。
真的有“調(diào)皮大王”嗎?不是的。他們身上也有閃光點,被神奇的七色花捕捉到了,在每個學生心中放大。學會真誠地對待他人,在這一刻,再次變得生動、鮮活起來。不僅小彭開始改變,其他學生也意識到自己不該戴著有色眼鏡去看待任何同學,學生之間逐步形成了更加友愛的人際關系。
三、班級文化建設的反思
1.忽視了班級文化建設的包容性
班級文化不是孤立存在的,只是文化整體中的一種亞文化。所以班級文化應該應該具有包容性,善于吸收其他文化中的“正能量”。
與學生發(fā)展息息相關的就是家庭文化,教師應該多與家長溝通,并動員學生把班級理念帶入家庭,家校合作,形成教育合力,從而打破“5+2=0”的怪圈。如讓家長參與班規(guī)修訂,同時也可以鼓勵、指導家長實行“七色花”家規(guī)。
不僅要“走出去”,也要“引進來”,善良熱心的家長是班級文化建設中一大助力。曾有家長在慶元旦活動中,主動為孩子們準備了可口的壽司,這讓他們念念不忘,也讓我意識到,可以組織多種形式的家長進校園活動,打破家校之間的壁壘。家長帶來的,不僅有驚喜,還有自身家庭教育中的精華和讓學生多層次接觸社會、了解社會的機會,如同粘合劑,讓家庭和班級成為更加和諧的一個大家庭。
2.忽視了活動的針對性和創(chuàng)造性
班級活動的開展,是滋養(yǎng)學生心靈和深化班級文化內(nèi)涵的重要途徑。在活動組織上,我過于注重常規(guī)活動,亦步亦趨跟著校園文化走,卻忽視了學生需求和班級特色。
班級特色活動,顧名思義,一定要是圍繞班級文化理念且符合班級師生特點的活動,要想讓班級文化理念深入學生內(nèi)心,班級特色活動的開展是必不可少的,只有通過活動的開展,學生才能直觀感受到班級文化的內(nèi)涵,通過親自參與其中,影響價值觀的發(fā)展,學會做人,學會做事。因此,可以設計“七色花讀書會”“七色花大舞臺”“七色花小工坊”“七色花運動會”等學生喜聞樂見的班級特色活動,并讓學生親手設計相應的獎章,讓活動成為班級生活富有生命力的一部分。
小學班級文化作為一種隱性文化,對學生的長遠發(fā)展有著不可估量的影響。我相信,七色花的力量,會隨著學生年齡的增長和班集體的成長,不斷發(fā)展,不斷升華,滋養(yǎng)學生的精神世界,培養(yǎng)他們向善、向美、向上、向新的健全人格。
參考文獻:
[1]魏書生.班主任工作漫談[M].譯林出版社,2013.
[2]謝云.好班是怎樣煉成的:小學班主任班級建設之道[M].中國輕工業(yè)出版社,2016.
[3]周勇.我是怎樣建設班級文化的:一位博士的班書任生涯回顧與反思[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10.
[4]林冬桂.論班級文化的功能與建設[J].教育導刊,2000.
[5]葉書文.淺議班級文化[J].教學與管理,2000.
[6]吳文丹.淺談小學班級文化建設[J].現(xiàn)代閱讀,2013.
[7]王爽.促進小學生道德發(fā)展的班級文化建設研究[D].重慶:西南大學,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