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好真
摘 ?要: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閱讀是非常重要的一項組成內容,不但能起到激發(fā)學生創(chuàng)造力和想象力的作用,還能加強寫作能力培養(yǎng),為此教師必須重點對待。在實際教學中,群文閱讀得到了更多重視,為使其作用得到充分發(fā)揮,還需對具體的教學策略進行創(chuàng)新和調整。
關鍵詞:群文閱讀;小學語文;教學策略
引言:
群文閱讀模式是進一步拓寬學生閱讀學習方法的新形式,更是加強學生閱讀訓練的有效方式之一。在其作用下教師可以直接在規(guī)定的時間之內,帶領學生閱讀相互聯系的多篇文章,不僅能夠增加閱讀量,提升閱讀速度,還能有效激發(fā)學生的參與熱情和積極性,給閱讀能力的進一步強化奠定基礎。因此對其實際教學意義和策略進行探究具有極為必要。
一、群文閱讀的意義
第一,增加閱讀量,提升閱讀速度。在群文閱讀形式下,能幫助學生快速閱讀完某一主題下的各篇文章,同時留出大量時間開展課外閱讀。另外在其作用下,還能帶領學生充分歸納和總結文章重點,從中提取出來各項重點有用信息,加速對文章的充分了解,掌握其中的一些寫作技巧和表達方式,進而提升閱讀效率和質量。
第二,優(yōu)化閱讀形式,培養(yǎng)閱讀興趣。在小學閱讀當中,不僅要帶領學生學會基本的瀏覽、略讀和精讀,還要使其能夠充分把握默讀和朗讀的應用核心。但從目前的實際情況來看,教師在教學中普遍以精讀的形式開展教學,極少涉及瀏覽和閱讀,這就導致大家對其認識不充分,經常在拿到文章之后,逐字逐句閱讀,花費了大量時間。而通過群文閱讀則能帶領學生更進一步加強瀏覽和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能夠留出大量的時間閱讀其他文章,擺脫原先的死板閱讀形式,更有利于激發(fā)閱讀興趣和熱情。
第三,掌握讀寫方法,提升語文能力。群文閱讀能使大量讀寫環(huán)節(jié)被結合起來,讓大家在大量閱讀下,進一步拓展認知廣度和深度,掌握具體的閱讀策略、文化語言中知識,達到以讀促寫的效果[1]。
二、群文閱讀開展策略
(一)開發(fā)閱讀素材
1.根據主題對教材實施多元化開發(fā)。在目前小學語文教材當中,各個單元都有相同主題,開發(fā)空間比較大,所以可以直接應用其中某一單元的主題實現群文資源開發(fā),全面整合和補充教材內容,使學生能夠從整體上對于單元主題產生詳細認知,系統(tǒng)地進行文章內容補充,強化學習體驗[2]。比如在教授《北京的春節(jié)》這節(jié)課時,課文主題是想要帶領學生感受地區(qū)的節(jié)日風俗,所以就可以將相似主題的閱讀素材引入進來,比如同單元當中的《藏戲》《臘八粥》以及三首有展現節(jié)日情感的古詩,使大家通過閱讀能對各地的風俗、節(jié)日傳統(tǒng)等產生新的認識。
2.根據同一作者進行閱讀素材開發(fā)。一般語文教材當中都會存在多篇共同作者,這些可能會被分散在各個階段的教材當中,所以學生對其作品的認知往往會比較片面或零散,難以建立整體和全方位的認知體系。而通過對同一作者的文本內容進行全面整合,帶領學生更好地了解作者的生活背景以及生平,能更加深入理解和掌握其寫作技巧及策略,從而積累更多寫作材料[3]。比如在教授《少年閏土》時,就可以先帶領大家明確魯迅先生的生平背景,同時將下一課的《好的故事》融合起來進行同時學習,并適當補充《中國人失掉自信力了嗎》《風箏》《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社戲》《阿長和<山海經>》等文章,使學生從中充分感受魯迅在文章寫作方面的思想及技巧性,以加強學生對于魯迅先生的認知,給本單元后兩課內容的學習做好鋪墊。
(二)優(yōu)化教學策略
1.注重問題設計。開展群文閱讀的主要目的就是帶領學生充分掌握一定閱讀技巧,并在自主閱讀過程中找到文章中存在的一些隱藏信息,從而更加深入地理解課文內容,加強相互之間的交流和合作,進而在與作者進行思想與思維碰撞的過程中深切感知課文內容,掌握課文核心要點[4]。比如在教授《學弈》《兩小兒辯日》這兩篇文言文時,就可以繼續(xù)引導大家閱讀后面的《表里的生物》《真理誕生于一百個問號之后》《他們那時候多有趣啊》等文章,再設計出一些具有連貫引導性和層次的問題,如:“這幾篇文章都有哪些相似和不同之處?”“你最喜歡的是哪一篇?為什么呢?”這種直接讓學生進行比對閱讀的模式,能更好地幫助大家總結相似文章的特點,找到一些寫作技巧和方法,同時也能更進一步激發(fā)大家對于文章內容的理解,激發(fā)良好的科學探究熱情及興趣。
2.注重閱讀拓展性,強化學生對于主題的理解。當前最常見的閱讀方法主要有略讀、精讀和瀏覽等。對此,教師則可以幫助學生進一步理解和掌握這些閱讀方法,促使其能夠對多篇文章實施全面總結與歸納。群文閱讀的主要作用就在于雖然各個文章之間內容和風格有所差別,但是卻有一定相似的地方,這種相似性能夠有效激發(fā)大家的探究熱情,從而在閱讀當中學會積極思考和陳述,將原本的被動學習轉為主動。比如在教授部編版六年級上冊第五單元時,其主要是為了讓學生理解文章立意,把握文章核心,因此則可以將本單元中的《夏天里的成長》《盼》《小站》綜合起來,讓學生這三篇文章的立意進行詳細探究。由于它們的內容在不同程度上都圍繞某一主題開展,雖然情感表達各異,但都將文章的核心思想體現了出來,能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立意之于文章的重要性。
三、結束語
群文閱讀是當前極為核心的一項閱讀模式,在促進小學生思維及情感認知發(fā)展方面都能得到有效且全方位的效果。實際開展時,還應基于激發(fā)學生興趣,從閱讀素材開發(fā)以及閱讀策略優(yōu)化著手,幫助大家從被動閱讀轉為主動閱讀,提升學習質量,打開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新局面。
參考文獻:
[1]李毅,譚婷,張睿. 提升中小學生閱讀素養(yǎng)的實證研究--基于群文閱讀與單篇閱讀教學的對比[J]. 教育研究與實驗,2019,000(004):31-37.
[2]陳雪菲. 語文核心素養(yǎng)理念下的小學群文閱讀教學策略[J]. 語文建設,2020(4):32-36.
[3]李作芳. 淺談閱讀教學中小學語文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J]. 教育理論與實踐,2017,037(014):60-61.
[4]曹文兵. "學習任務群"背景下的小學群文閱讀實踐[J]. 人民教育,2018,000(023):65-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