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慧清
摘 ?要:新課改下,越來越多的人認識到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重要性。因為良好的閱讀教學可以促進學生閱讀與寫作能力的提升;而閱讀能力的提升不僅能夠幫助學生實現(xiàn)知識視野的拓展,還有助于學生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與發(fā)展。但事實上,由于傳統(tǒng)應試教育思想的影響,在當前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閱讀教學活動的只處于一個淺層次教學,并沒有深入其中;且由于學生閱讀興趣的缺乏導致閱讀教學質(zhì)量低下,更加談不上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了。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能力;培養(yǎng)
作為學好語文的重要途徑之一,閱讀既關系到中華漢字的傳承與發(fā)揚,更關系到學生未來適應社會與其自身發(fā)展必備能力的培養(yǎng)。閱讀能力則是小學生必須要具備的一項能力。作為一名小學語文教師,應充分認識到這一點,注重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與提升,從而才能夠為其今后初中、高中乃至大學的語文學習奠定良好基礎。
一、重視學生閱讀興趣的激發(fā)
小學語文課堂閱讀教學活動中,如果教師想要在完成相關閱讀知識教學的同時實現(xiàn)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那么則必須要注重學生閱讀興趣的激發(fā)與調(diào)動,使學生化被動閱讀為主動閱讀,讓其有想讀的欲望,這樣一來才能夠保證閱讀教學的有效性。相反,如果學生是因為需要完成學習任務或者被老師要求去進行閱讀,那么最終的教學效果則差強人意,甚至還會使學生對閱讀產(chǎn)生抗拒心理。針對于此,在日常教學中,教師應采取多元化教學模式,以此讓學生對閱讀充滿興趣,調(diào)動其閱讀積極性,從而為后續(xù)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以及教學工作奠定良好基礎。
例如,在進行小學語文二年級下冊《找春天》這一閱讀課文教學時,在教學中,首先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教學輔助工具給學生播放一首歌曲《春天在哪里》,在播放的過程中,可以看到學生不由自由的跟著歌曲唱了起來“春天在哪里呀,春天在哪里,春天在那青翠的山林里……”其次,在聽完歌曲之后,教師則可以采用問題引導法來開展閱讀教學。教師可以向?qū)W生提問“你知道哪些有關于春天的詞語或句子?”,問題提出之后,學生們紛紛舉手發(fā)言“春天來了”“春天像好奇的娃娃”……,當學生回答完畢之后,教師需要給予學生夸獎和表揚;之后教師還可以繼續(xù)提問“春天除了在青翠的山林里,還在哪里?”,這一問題的提出難到了一部分學生,他們沒有想出春天還藏在哪里,這個時候教師則可以公布答案:“ 春天藏在了課文里,看看誰能夠?qū)⒋禾煺页鰜??!?,這樣一來則很好的激發(fā)了學生的閱讀欲望,使學生都積極主動的投入到課文《找春天》的閱讀當中,為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作了很好的鋪墊。
二、引導學生開展正確閱讀
在以往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大多數(shù)教師都單純的認為閱讀教學只是讓學生看書,保證學生能夠認識課文中的字即可。事實上,這并不屬于根本意義上的閱讀教學。閱讀指的是讓學生能夠與文章發(fā)生情感上的共鳴,能夠體會與感受文章及作者想要表達的思想情感。但對于身心年齡過小的小學生來說,還無法很好的體會與感受文章內(nèi)容的內(nèi)涵與思想情感,需要教師的幫助與引導,指導其展開正確閱讀,即引導學生在掌握文章字面意思的同時去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以及作者所想要表達的情感。在這一過程中,不僅能夠?qū)崿F(xiàn)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與提升,還能夠讓學生受到思想上的熏陶與感染,使其能夠形成正確的思想觀念。因此,在日常小學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注意學生的閱讀引導。
例如,在進行小學語文四年級下冊《清平樂·村居》這一首古詩教學時,《清平樂·村居》由宋代詩人辛棄疾所作,全詩不僅僅是描繪了一副山間小溪邊一家五口其樂融融的生活畫面,更是將作者向往平靜且又美好的農(nóng)村生活的向往與喜愛之情表現(xiàn)的淋漓盡致。在實際教學中,如果教師想要讓學生很好的感受到作者這一思想情感,那么則必須要站在客觀的立場上來引導學生來感受作者所描寫的“茅檐”“小溪”“青草”等景物以及“白頭翁媼”“大兒”“中兒”“小兒”人物的不同面貌與情態(tài),同時在講解景色的過程中,教師還需要闡述一定的道理,這樣才能夠讓學生客觀、全面的理解到古詩的中心思想,從而促進學生閱讀能力的提升。
三、由“讀”向“寫”過渡
閱讀、閱讀,即閱文章讀取其中的思想與內(nèi)涵,但在這一過程中,大家也需要認識到一點,不一定文章中所表述的內(nèi)涵思想都是對的或者符合小學生的認知特點,更重要的是每一個學生都有著專屬于自己的理解與感悟。針對于此,教師則需要引導學生由“閱讀”向“寫作”轉(zhuǎn)變,并引導學生能夠充分做到吸取閱讀文章中中好的東西,舍棄其中壞的,無用的東西。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可以讓學生從寫課文讀后感開始,又或者教師也可以讓學生結(jié)合課文內(nèi)容進行續(xù)寫。但無論是讀后感寫作還是文章續(xù)寫,在這一過程中都能夠促進學生的獨立思考,使其能夠?qū)ξ恼伦鞒霆毜降囊娊?,寫作的完成則意味著學生是真真正正的讀懂了文章,得到了閱讀能力的強化與提升。
例如,在進行小學語文五年級上冊《慈母情深》這一閱讀課文教學時,課文是描述了作者母親在生活極為艱難的情況下,省吃儉用的湊錢給作者買書的故事。在閱讀完課文之后,教師可以讓學生思考一下在現(xiàn)實生活中,自己的媽媽為了讓自己能夠有學上、有衣服穿或者有飯都做出了哪些事情;并引導學生立足在課文內(nèi)容的基礎上來進行文章情感的延伸。這種教學方式不僅很好的促進了學生閱讀能力的提升,更很好的體現(xiàn)了閱讀教學的根本內(nèi)涵。
四、結(jié)束語
本文針對小學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進行了深入研究,提出了幾點有效的培養(yǎng)措施,希望可以給大家?guī)硪欢ǖ膸椭?/p>
參考文獻:
[1]尹芬.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自主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研究[J].讀天下(綜合),2020(14):1-1.
[2]吳愛麗.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閱讀能力培養(yǎng)策略[J].中國新通信,2020,22(3):206-206.
[3]班杰.點亮閱讀之燈,開啟智慧之門——探析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策略[J].才智,2020(16):162-162.
(作者單位:陽江市江城區(qū)第六小學,廣東 ? 陽江 ? 529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