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曉微
摘 ?要:生命觀是生命教育當中的關鍵內容,其指的是人對生命的認知與理解。生命是所有人開展其他生活的前提,所以每個人都需要格外珍惜生命,任何人都沒有理由和權力去踐踏生命,生物老師更需要在教學當中為學生滲透這個思想,培育其生命意識,使其創(chuàng)建正確的生命觀。從初中時期學生就開始接觸生物科目,高中又在這個基礎之上作出了深化與拓展,同時其中的很多章節(jié)都和“生命”緊密相連,因此生物老師需借助教學方式來培育學生的生命觀。本篇文章就高中生物教學當中怎樣培育學生的生命觀進行研究,希望可以給大家?guī)韼椭?/p>
關鍵詞:高中生物;生命觀;培養(yǎng)
生命觀念的培養(yǎng)是生物課程核心素養(yǎng)的內容之一,培育學生生命觀念主要是為了讓學生產(chǎn)生正面的生活態(tài)度。然而,之前單一的教材知識教學并未把這些內容和課堂教學有效融合到一起,導致生物科目存有的價值難以有效的展現(xiàn)。因此,在新課程改革的持續(xù)推進下,老師應重視生命觀念的滲入,從多個角度開始著手來保障生命觀念得以順利滲入,從而讓學生在產(chǎn)生“結構和功能觀”“物質和能量觀”“進化和適應觀”這些觀念期間樹立正確的生命觀念。
一、結合課本,滲入生命觀念
在高中生物的實踐教學當中,借助課堂深挖課本中有關生命觀念的內容,是為學生滲入生命觀念的關鍵渠道。對比,在這種情況下,老師就下意識去尋找書本中有關生命教育的內容,同時進行有效的開發(fā)和利用,要學生了解到生命的美好和意義。癌癥作為人類健康的一個重大威脅,近期患者越來越多。例如,學習“人類遺傳病是可以檢測和預防的”這部分內容時,老師就可以將癌癥作為重點進行講授,經(jīng)過對癌癥病發(fā)的內外原因展開分析,使學生了解癌癥發(fā)病的真實原因,進而能夠盡可能去少接觸,或者是遠離一些致癌的因素,了解到養(yǎng)成良好生活習慣所具有的重要性,并且讓學生意識到“內因是決定事物發(fā)展的根本性原因”,知道借助調整自己精神狀態(tài)及其提升免疫能力也是避免癌癥發(fā)病的關鍵因素之一。又如,在講述到“艾滋病”相關知識時,老師就可以要學生在課下去收集部分有關艾滋病的新聞及其報道,從而令學生在課堂上針對艾滋病在傳播時的主要途徑與防范措施展開相應的討論,最終使得足學生能夠對一些不好的行為有綜合的認知,形成正確及健康的理念。
二、探究學習,引導學生生物知識進階
探究性的學習就是將知識探究作為主要形式來進行的教學,借此來讓學生本身的生物知識得以進階,對培育學生自身的生命觀有著十分關鍵的作用。當然,探究性這類學習的進行需要立足于生命觀念中不同的側重點來開展,這樣才可以展現(xiàn)出其所具有的優(yōu)勢,才可以令學生在積極探究當中能夠對生命現(xiàn)象有進一步的理解,同時認識到其現(xiàn)象當中彼此所存有的關系或是特性,這對學生創(chuàng)建正確的生命觀念具有不容忽視的作用。因此,在高中生物的教學當中,老師需要結合教學的內容來指引學生站開展相應的探究學習,進而在提升學生自身探究意識及其探究能力的基礎之上引導學生完成生物知識上的進階,從而使得學生可以逐步形成正確的生物觀念。比如,在學習“光合作用將光能轉化成化學能”這部分內容時,老師需依據(jù)“細胞的能量供應和利用”在本堂課教學當中所具有的重要地位,因此,在具體教學當中,老師需要依據(jù)生命觀念相關的內涵來進行教學。在講授到光合作用這部分內容時,為了讓學生在把握有關知識當中能夠加深對于生命觀念的理解,老師需要創(chuàng)辦一個小型的探究活動,要學生完成對葉綠體本身結構的復習,進而讓學生能夠對結構決定功能有一個初步的了解,然而葉綠體本身的結構也證明了其能夠當作光合作用的主要場所。在這個前提下,老師需要讓學生結合課本來對光合作用所產(chǎn)生的過程做深入的研究,進而讓學生就可以意識到光合作用是整個生物界得以生存的基礎,同時在該課堂的結構及功能觀當中培育學生原有的生命觀念,這對學生進一步理解生命世界有著十分關鍵的作用。
三、團結合作,促成生命觀念的形成
在我國教育持續(xù)發(fā)展的背景之下,團結合作在課上教學當中的運用開始受到很多老師的認同及喜愛。借助有效的合作,學生的思維可以在彼此碰撞當中得以融合,同時快速的發(fā)展并解決問題。然而想要培育學生自身的生命觀念就應該注重學生對于生命的理解、珍惜、關愛及其敬畏,因此如果可以借助團體合作來強化生命教育,勢必能夠讓學生形成正確的生命觀念。比如,在講授“細胞的生命歷程”這個章節(jié)時,為了能夠讓學生在細胞的生長及凋亡當中感受到生命的寶貴,同時在細胞凋亡的意義當中感受到機體處在一個穩(wěn)定的狀態(tài)當中,從而完成對生命觀念的培育,老師在日常教學當中需要注重學生之間的團結合作。所以,在實際的教學當中,老師需要先把學生合理分為多個小組,然后給各個小組發(fā)放一些任務卡片,這部分任務當中通常包含著兩個種類,其一是對細胞衰老和個體衰老間關系的探究,其二則是對衰老細胞特點與原因的探究。每個種類當中都包含部分小的問題,像是:第二類當中就有著“為何老年人的頭發(fā)會逐漸變白呢?”“皺紋究竟是怎樣產(chǎn)生的?”這些問題。然后,老師可以讓各個小組借助合作來試著對問題加以解決,進而讓學生在合作學習當中感受到時間的消逝及其生命的短暫。并且,學生還能夠在借助細胞衰老的原因去解析人類衰老特征當中,強化學生對于知識的運用能力,進而進一步發(fā)展學生所具有的生命觀念。
結束語:
綜上所述,生命觀念的形成生物教學的關鍵目標之一,同時也是學生全面發(fā)展的有效渠道。生物老師在講授生物知識的基礎上,能夠借助創(chuàng)辦各種活動來激發(fā)出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其主動參加到活動當中,并對知識展開思考,這樣不只可以強化學生原有的思維,同時還可以讓學生對生命觀念有著進一步的理解,對培育學生正確的生命觀念是非常有利的。另外,老師還能夠借助深挖課本、探究性學習及其倡導團結合作這些方式來讓學生深入理解并形成生命觀念,這時學生原有的理解能力與學習效率也可以獲得很大程度的提升,同時產(chǎn)生正確的生命觀念,使得學生在生物科目的學習水平得以提升,并且也可以促進生物教學這個工作的持續(xù)發(fā)展。
參考文獻:
[1]楊太林.高中生物教學中生命觀滲透的策略探究[J].中學課程輔導(教師教育),2021(14):97-98.
[2]鄭倉基.高中生物教學中生命觀培育研究[J].課程教育研究,2020(45):68-69.
[3]姜濤.高中生物教學中生命觀念培養(yǎng)策略初探[J].家長,2019(35):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