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艾云
摘要:隨著各種教育方法的不斷提出,我國的教育行業(yè)有了進一步的發(fā)展,學生也有了很大的進步。在小學教育中,語文是一門非常重要的課程,對于鍛煉學生的表達能力以及理解力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語文的教學受到了人們廣泛的關(guān)注,而教師也非常重視這一門課程的教學。就從當下的語文教學來看,整個課堂都是以靜態(tài),平面化的形式進行教學,忽視了該門課程的人文性, 為了進一步提高語文教學的有效性,教師就要進行改革。今年教育戲劇的提出,在很大程度上改變了教師的教學方式,很多教師也將去引用到了語文的教學之中,學生的語文成績也有了有效的提升。本文分析了小學語文教學中進行教育戲劇的原因,并且提出了有效的應用措施。
關(guān)鍵詞:小學教育;語文教學;教育戲劇;實踐應用
中圖分類號:A 文獻標識碼:A
引言
在歐美國家,教育戲劇是一種非常受歡迎的戲劇活動,在我國不比較晚,但是近年來,在我國的也有了飛速的發(fā)展。人們都有所了解,戲劇是一門表演藝術(shù),主要是通過多種的表現(xiàn)形式對人們的生活進行展現(xiàn),因此,將戲劇的元素融入的語文教學之中,整個的課堂就會變的更加動態(tài)多元化。不僅可以讓學生了解戲劇文化,也能增強學生的學習的熱情。但據(jù)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在我國當下的教育中,很多教師也將戲劇融入到了教學之中,但大部分都是照本宣科,好難展示學生的自主能力與創(chuàng)造力,甚至為了進行教育戲劇,會參加各種比賽表演,這本身對于學生的表現(xiàn)力有著非常大的幫助,但是為了滿足戲劇表演,很多時候會限制學生的發(fā)揮創(chuàng)造力。
一、小學語文教學中進行教育戲劇的原因。
(一)與小學生的天性特點相匹配
教育戲劇最初起源于美國與英國,主要是以戲劇的方式開展教學活動,在課程內(nèi)容中融入戲曲的元素,主要的目的就是將學生難以理解的文字以及各種符號用肢體動作語言進行表達,從而讓學生結(jié)合這種方式有關(guān)知識進行理解,實際上就是增加了學生的審美以及情感體驗,小學生的年齡都比較小,非常的活潑好動,通過去去愿意對知識進行理解,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積極性,學生的熱情也能夠得到激發(fā),能夠有效提升學生語文理解水平。
(二)具有很強的綜合性
教育戲劇本身內(nèi)容就比較豐富,形式也非常多樣,而且本身就融入了許多的學科元素,通過舞臺表演的形式展現(xiàn)。一般都是通過精編、導演、排練、展示等方式進行呈,在這個過程中,需要教師具體的進行安排,能夠讓學生有效參與到活動之中,學生的興趣也能得到增強,在表演中,學生可以鍛煉自己的想象以及審美能力,課堂的參與度也能隨之增強,而通過具體的表演,對知識也能有更加深入的認識,能夠進一步提升表達以及探究的能力[1]。
二、戲劇教育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有效應用策略
(一)創(chuàng)建戲劇性的情境
要想真正讓學生在戲劇學習中掌握語文知識,就需要讓學生投入到有關(guān)的戲劇之中,因此教師就要為學生建立戲劇性的情景。在以往的小學語文課堂中,有很多的內(nèi)容與劇也有很大的關(guān)聯(lián),但是教師在對這部分內(nèi)容進行教學時,并沒有為學生創(chuàng)建一定的情景,都會對這部分的內(nèi)容進行直接性的灌輸,學生并不能真正的理解,課堂也沒有趣味性。基于此。教師就要為學生創(chuàng)建戲劇性的情境。教師可以借助語言或者是更多的形式對學生進行引導,并且在其中融入各種不同的戲劇元素,讓學生實際參與到其中,通過各種感覺練習,提升學生的感受力。并且教師也要注意,就一定要合理的使用教材。從而讓學生能夠在戲劇情境中感受語文的魅力。
就以統(tǒng)編版小學三年級上冊語文《不懂就要問》為例,本節(jié)課主要就是老學生明白不懂就問的好習慣。在對本節(jié)課進行教學時,教師就可以選幾位學生分角色對課文進行朗讀,而在朗讀之前,教師就要對不同人物角色情感進行分析,加強學生對每個角色的理解,并且在朗讀時,教師也可以參與到其中,自己對書中的角色進行扮演,讓學生能夠真正投入到情境之中。
(二)對文本中的戲劇元素進行挖掘
教育戲劇最主要的目的是為了教學,而不是戲劇表演。因此就是在實施教育戲劇的過程中,應該將關(guān)注的重點放到應用戲劇元素提升語文教學的有效性這一層面。在以往的語文教學中,雖然有部分教師很重視教育戲劇應用,但是關(guān)注的重點卻出現(xiàn)了一定的偏離,很多教師將關(guān)注的重點轉(zhuǎn)學生的表演,反而忽視了在表演中知識的學習,基于此,為了提高語文教學的有效性,教師就要對語文課本中的戲劇元素進行挖掘,但實際演繹的過程中,也要將這部分的內(nèi)容轉(zhuǎn)化成具有教學價值的內(nèi)容。引導學生對戲劇情境進行合理的設置,從而加強學生對文本知識的理解[2]。
就以統(tǒng)編版小學五年級下冊語文《田忌賽馬》為例,本節(jié)課主要就是讓學生了解揚長避短的重要性。在課文之中,有描述孫臏、田忌等人的對話,教師就可以對這部分的內(nèi)容單獨進行提出,讓學生進行演繹,為了能夠讓學生深入的理解這部分的內(nèi)容,教師就要引導學生觀看有關(guān)的視頻,讓學生結(jié)合視頻以及表演對文章的內(nèi)容進行了解,并且分析孫臏讓田忌換馬比賽的原因,并且可以引導學生對故事進行改編擴充,在擴充后繼續(xù)表演,不僅可以鍛煉,表演里創(chuàng)作表演力,也能讓學生體驗人物的情感,加深對故事的理解,對于提升學生的語文能力有著非常大的幫助。
結(jié)束語
綜上所述,戲劇作為一種表演藝術(shù),語文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在實際的教學中,教師就要結(jié)合教育戲劇開展語文活動。通過挖掘語文知識中的戲曲元素以及創(chuàng)建戲劇情境等方式加強學生對文章含義的理解,促使學生參與到語文課堂之中,在表演的過程中不斷進行探索,從而進一步提升其個人的語文素養(yǎng)。
參考文獻
[1] 沈彤. 小學語文傳統(tǒng)文化教育中教育戲劇理論研究與實踐探索[J]. 東西南北:教育, 2020(7):0371-0371.
[2] 王卓. 教育戲劇在小學語文詩歌意象教學中的實踐研究——以《別有”風”味》為例[J]. 小學生作文輔導, 2019, 000(007):P.87-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