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芬
摘要:本文從如何挖掘和利用本地區(qū)民族音樂的用意出發(fā),詳細闡述了新課改中民族音樂資源的開發(fā)和運用,將獨具傳統(tǒng)文化內涵的本地區(qū)民族音樂與現代初中音樂教學內容有機地結合起來,能夠營造賦予充滿動感的音樂情境,觸發(fā)學生的心靈,在傳統(tǒng)與現代的有機碰撞和融合中,奏響音樂課堂純美和聲,讓音樂課堂煥發(fā)出生命的活力。
關鍵詞:挖掘,民族傳統(tǒng)音樂,開發(fā)運用
中圖分類號:A 文獻標識碼:A
正文
音樂教育的任務是什么?在《新課程標準》之中有詳細的定義。她能夠使得學生擁有對音樂的享受,對音樂的創(chuàng)造的機會,使得學生能夠愛上音樂,學會欣賞享受音樂,能夠讓學生培養(yǎng)音樂素養(yǎng),獲得基本的音樂知識,音樂技能,提升學生對音樂的鑒賞能力,有一個正確的音樂理念,從而是他們的精神文明不斷豐富。因此,課程的改革,有利于這種音樂的傳遞,學生音樂素質的培養(yǎng);課程的改革,能夠調動學生對音樂學習的熱情,使得音樂的學習能夠伴隨他們的終身,因此,好的學習方法比學習的內容更加重要。
隨著社會發(fā)展和傳播途徑多樣化的影響,港臺音樂、網絡音樂受到了廣大初中生的熱愛,民族民間音樂則處于相對弱勢的地位。在新的《音樂課程標準》指出:“除國家課程外,地方和學校應結合當地人文地理環(huán)境和民族文化傳統(tǒng),開發(fā)具有地區(qū)、民族和學校特色的音樂課程資源”?!耙朴趯⒈镜貐^(qū)民族民間音樂資源運用在音樂教學中,使學生受到民族音樂文化的熏陶”。
為什么國家要明確指出開發(fā)具有地區(qū)、民族特色的音樂課程資源呢?這是因為很多中國的民族音樂隨著時間的流逝而逐漸失傳。如不加以保護和繼承,很多民族的音樂將會永遠離我們而去,我認為應積極開發(fā)具有民族特色音樂作為學校的校本課程,讓學生徜徉在民族音樂的海洋中。
一、教師應結合地區(qū)優(yōu)勢、積極挖掘適合具有本地區(qū)特色的民族音樂資源
施國平在《對初中音樂課程資源的開發(fā)與運用策略的研究》一文中談到我國民族民間地方音樂課程資源的挖掘、研究起步比較晚,開發(fā)比較薄弱,研究成果也比較少。吳海英在《農村初中音樂課程資源的開發(fā)與運用》、許冰在《新課標指導下校外音樂課程資源的開發(fā)運用》等文章中談到據目前收集到的資料來看,音樂課程資源前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音樂課程資源特征、音樂校本課程的設置和地方性音樂課程資源的開發(fā)運用、民族民間音樂傳承、民族民間音樂教學研究等方面。
作為一名音樂教師,要善于用敏銳的目光去挖掘本地區(qū)的民族音樂資源,這樣不但可以繼承和發(fā)揚民族音樂,還可以使學生由鄉(xiāng)音滋生鄉(xiāng)情,陶冶他們的情操,凈化他們的心靈,更重要的是可以培養(yǎng)他們的愛國熱情。促進學生對本地區(qū)文化的認同感,增強學生的自信心、自尊心和民族自豪感,培養(yǎng)他們愛家、愛鄉(xiāng)的情感。
二、利用豐富的民族音樂資源,優(yōu)化音樂課堂教學
1.利用民族音樂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
中國文化上下五千年,我們的祖先給我們留下了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課堂是學習音樂的主陣地,這就需要我們在課堂上利用各種方式和方法去激發(fā)學生學習漢樂的熱情和興趣。為了達到這個效果,我覺得在課堂上可以利用音樂素材制成聲、像、圖組合的電腦課件和教材來有機結合地進行教學。如我們可以適時借助多媒體電教手段,用課件展示出部分民族音樂登上世界級舞臺的視頻,
這樣做的話就可以讓學生知道不止西洋音樂可以在世界殿堂上表演,我們的民族音樂也是可以的!從而大大地激發(fā)了學生學習漢樂的興趣,從而推動了學生上音樂課的積極性。再者,民族音樂具有濃郁的地方特色,因此教學中,我們還可以結合某一首民族音樂的基本音調編寫成音樂教學的補充教材,集知識性、趣味性、表演性、欣賞性和科學性于一體,既豐富了教學資源,又使得民族音樂具有了生命力。如我校積極開拓客家音樂—廣東漢樂這種民族資源,因此在上漢樂這門校本課程時,
我就把漢樂的《錦上添花》改編成了客家歌曲:“花兒香,黃酒甜,解放軍齊解放,啊~齊解放!。這樣生動有趣的教學方式開闊了學生的視野,從而使他們真正的愛上音樂課堂。
2.利用本地區(qū)民族音樂的魅力,重新粉刷自己的音樂課堂。
《全日制義務教育音樂課程標準》中明確提出“中國傳統(tǒng)音樂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要善于將本地區(qū)民族民間音樂資源運用在音樂教學中,使學生從小就受到民族音樂的熏陶?!泵褡逡魳肥侵腥A民族文化寶庫中珍貴的財富??梢姡寣W生傳承快要失傳的文化是擺在當代教育者面前不可推脫的任務。剛開始讓學生接觸民族音樂校本課程時,可能部分學生會反感,但我相信他們很快就會對此感興趣的,因為民族音樂是屬于他們自己地方的音樂,用自己地方的方言或樂器去演唱和演奏樂曲,他們會覺得好玩并且很快上手,如我在上漢樂校本課程時,我就在課堂上,每播放一首漢樂曲,就會讓學生利用客家方言給這首樂曲填詞,誰的詞作的好,誰就可以加分,通過這種方法,課堂氣氛熱烈,學生十分興奮,都個個爭當小老師。漸漸地,音樂課堂不再是死氣沉沉了,而是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
3.營造學習本地區(qū)民族音樂的的氛圍,拓寬音樂課堂的學習渠道。
為了營造學習的氛圍,還可以組織一部分教師利用搜集相關的本地區(qū)民族音樂的資料,通過各種方法去宣傳本地區(qū)的民族音樂,如出黑板報、校報等等。還可以聘請專家來校開講座。如上次漢樂專家就對我校的部分學生就開了一次別開生面的漢樂講座,仔細明了地向學生講清了漢樂的起源,豐富了學生的課外知識。
對音樂進行課改,我們看到音樂更加的展示了魅力,使得孩子們能夠享受音樂帶來的快樂和美好,豐富了他們的情感,使得他們對這個世界有了個更深的了解。挖掘本地區(qū)特色的民族音樂,極大地推動了音樂課堂的改革,毋庸置疑,這樣的音樂課將會給每一屆的每一個學生留下難以忘懷的美好回憶,并將伴隨著他(她)們的成長而讓其終身受益
參考文獻
[1]易銘.廣東鄉(xiāng)土音樂資源在中學音樂教學中的開發(fā)與利用[J].文教資料,2010.15
[2]陳靜.與多土結緣——江都鄉(xiāng)土音樂引進課堂的實踐與思考[J].兒童音樂,2011.11
[3] 施國平. 《對初中音樂課程資源的開發(fā)與運用策略的研究》[J].都市家教,2011.5(135)
[4]吳海英.《農村初中音樂課程資源的開發(fā)與運用》[J].中國科技博覽,2010.14(179)
[5]許冰. 《新課標指導下校外音樂課程資源的開發(fā)運用》[J]. 贛南師范學院學報,20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