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智勇
摘 要:語文素養(yǎng)是人的素質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小學義務教育越來越被重視,教科書不斷的改革,語文教育必須適應現(xiàn)代社會的要求,小學語文的教學備受關注。傳統(tǒng)的語文教學模式刻板乏味,收效甚微,許多老師的教育方式都只著重于知識的傳授,忽略了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yǎng)與文學素質的提升。介紹單元遷移的重要性以及探討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發(fā)揮單元遷移教學法的優(yōu)勢。
關鍵詞:單元遷移;小學語文教學;運用
單元遷移法對于小學語文教學具有重要的作用,它指導學生自主學習,融會貫通,提升學生的文學素養(yǎng)。指導教師抓住單元教學的重點,確定單元教學的目標。單元遷移的本質是指導學生將所學的知識舉一反三,應用于其他的知識體系或者學習模式中,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提升自己的綜合能力,培養(yǎng)自主研究的意識,在小學語文的學習中游刃有余,為今后的語文學習打下牢固穩(wěn)定的基礎。
一、單元遷移的定義及其在小學語文教育中的重要性
隨著中國國際地位的提升,語文教育愈發(fā)受到重視。在其他學科的學習中都不可避免地要使用語文,提升漢語教學水平勢在必行。目前我國的小學語文教學一直是按照單篇的學習順序,老師花大量的精力備課講課,學生用大部分的學習時間聽講的模式進行,不僅枯燥乏味,學生失去學習興趣,而且也不利于學生夯實基礎,提升素養(yǎng)。單元遷移系統(tǒng)包括三個部分:控制系統(tǒng)、操作系統(tǒng)和效益系統(tǒng)??刂葡到y(tǒng)包括指導方法,例如指導發(fā)現(xiàn)方法,教師指導方法和小組討論方法。遷移原則包括學習新事物,進行思維訓練以及根據(jù)自己的才能教給學生原則。該系統(tǒng)包括教學過程,如演講和示范以及自學研討會。效益系統(tǒng)包括內(nèi)部和外部遷移,自學和遷移以及新知識轉移。作為一種先進的教學模式,如果運用在小學語文的教學中可以打破傳統(tǒng)的課堂模式,讓課堂形式多樣化,開闊學生的視野,培養(yǎng)學生的開放性思維,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二、單元遷移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運用
(一)教學目標指導遷移方向
根據(jù)人教版教材的教學大綱,明確的教學目標指導遷移方向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舉足輕重。明確遷移方向可以使教學目標更加系統(tǒng)化和清晰,指導控制各個單元的教學進程。與此同時,遷移方向要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水平和接受程度,深入研究分析教材,確定單元教學的主題以及側重點,明確其在整個知識網(wǎng)絡體系中的地位與作用。如此才能讓學生將所學的新舊知識聯(lián)系在一起,了解其中的關聯(lián),使知識可以成功遷移,靈活運用。
(二)結合不同單元主題合理采用單元遷移教學法
在進行備課時,教師應該仔細研究該單元的主題,確定該單元的教學目標。例如,教學詩詞歌賦這一單元,在課前,要求學生自主查找單元中自己喜歡的詩人的有關資料,對該詩人做一個全面的了解;在課上,要求學生能夠敘述出詩人的生平經(jīng)歷以及相關的詩詞還有故事,在講解后讓學生進行討論,對該詩人及其詩詞有更加深層次的了解;在課后,要求學生做關于該詩人的手抄報,表達出自己的見解和想法,加深學生的記憶。在語文教學中,對于不同主題的每個單元合理使用單元遷移法,可以讓學生對單元的知識學習得更加牢固,理解得更加透徹,以此達到提升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目標。
(三)引導學生進行知識橫向遷移
在傳統(tǒng)的語文教學模式中通常會出現(xiàn)一種情況,教師給學生灌輸了大量的知識,老師講得聲情并茂,深入淺出,學生聽得也有滋有味,課堂氛圍熱烈,但是學生能夠掌握的知識卻寥寥無幾。這往往是因為學生在學習之后并未有意識地將知識運用于生活實踐中,導致語文學習收效甚微。教師應使用單元遷移法進行教學時,引導學生進行知識橫向遷移,訓練學生舉一反三,幫助學生真正掌握知識,進而將所學知識融會貫通,嘗試解決實際問題。教師在教學時應該有意識地引導學生進行知識的有效遷移而并不是停留在簡單完成教學任務的狀態(tài)。除此之外,在每個單元中還有許多自讀課文,教師應該利用自讀課文培養(yǎng)學生整理資料的能力,激發(fā)學生的課外閱讀興趣。根據(jù)自讀課文的內(nèi)容給學生布置相應的寫作任務,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以及語言表達能力。通過這種模式能提升學生的知識儲備,更好地進行知識的橫向遷移。
(四)開展講讀課以促進知識縱向遷移
單元教學本身是提高語文教學效率的重要途徑。它對促進學生探索意識的發(fā)展和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具有非常積極的作用。但是,在知識轉移中,如果教師想真正提高教學效率,則必須遵守遷移教學法則。所謂的縱向遷移是基于舊的經(jīng)驗和知識,同時熟悉新知識,更深入地了解新知識和新事物的含義,并比較新舊知識的難度、結構和差異。在單元教學中,通常每個單元只有2~3堂講讀課,其余為自學課程。教師應該利用好這為數(shù)不多的講讀課來教授重點和難點,明確展示知識的基本規(guī)律,幫助學生更好地完成知識的縱向遷移。
三、結束語
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已經(jīng)很難適應時代的改變和教育的要求,將單元遷移法運用于小學語文教學中,能夠更好地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和教師的教學成效。單元遷移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知識,靈活運用知識,構建完整全面的知識體系,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與文學素養(yǎng),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提升小學語文教學的質量。有效合理的單元遷移勢必會成為語文教學的重中之重。
參考文獻:
[1]張小青.單元遷移在小學五年級語文教學中的運用探究[J].西部素質教育,2015,1(18):111.
[2]向紅菊.小學語文單元遷移教學探討[J].低碳世界,2015(34):169-170.
[3]劉欣小學五年級語文教學中單元遷移的運用研究[J].課程教育研究,2017(32):70-71.
[4]羅晴.單元遷移思想在小學五年級語文教學中的滲透[J]. 名師在線,2019(7):65-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