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海燕
摘 要:陶行知先生曾明確提出:“生活即教育,用生活來教育,為生活而教育,生活為教育的目的?!背踔猩锱c實際生活息息相關,尤其是在新課程標準的要求下,教師在開展課堂教學的時候,必須在教學中實施生活化素材的應用,借助生活化教學素材,激活初中生物課堂,提升課堂教學質量。立足于初中生物課堂教學,對生活素材在其教學中的具體應用進行了詳細的研究和分析。
關鍵詞:生活素材;初中生物;高效課堂;構建
教育本質來源于生活,指導學生將所學的理論知識應用到實踐生活中。因此,教育的最佳方式就是要返璞歸真。尤其是在新課程標準中,明確提出了:教師在開展課堂教學中,必須要將理論知識與學生的實際生活進行有機結合,全面加強生物學科與實際生活之間的聯(lián)系。引導學生在生活化的素材中深化理論知識,并借助理論知識指導生活中遇到的問題,進而全面提升初中生物課堂教學質量。
一、初中生物課堂教學現(xiàn)狀分析
初中生物是初中階段最為重要的一門課程,但是在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中依然存在諸多問題,集中體現(xiàn)在:(1)對生物的認知程度較淺。初中生物是學生進行生物學習的基礎,但是受到傳統(tǒng)教學模式、教學手段的影響,學生對生物的學習僅限于基礎知識的學習,而針對生物中所產(chǎn)生的變化認知程度比較淺,無法實現(xiàn)生物的深度學習;(2)學生的學習興趣較低,初中生物原本是初中階段新增加的課程,學生對其比較感興趣。但是在具體的學習中,由于教師的教學理念、教學手段比較落后,且生物學科本身就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因此,學生在學習常常出現(xiàn)學習興趣低下的現(xiàn)狀,嚴重制約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以及學習質量等;(3)生物學習僅限于課堂。在當前初中生物課堂教學中,教師在開展教學的時候,常常將重點局限于生物課堂上,并未充分結合生活實踐,將兩者進行有效的結合,以至于生物課堂教學效果不佳[1]。
二、生活化素材與初中生物教學
我國偉大的教育學家陶行知先生在杜威實用主義教育理論的基礎上,結合我國當前教育的實際情況,提出了“生活即教育、社會即教育”的原則,借助生活進行教育,并利用教育服務生活。因此,在初中生物課堂教學中,教師必須要結合生物教學的內(nèi)容,對生物化的素材進行挖掘,進而全面提升初中生物課堂教學質量。
生活化素材主要是指在初中生物課堂教學中,教師應充分結合初中生物的課堂教學內(nèi)容,對學生生活中常見的素材進行深入的挖掘,并將其作為課堂教學的有效補充,引導學生借助生活中的素材,深化理論知識,并促使學生在生活化素材中全面提升理論知識應用能力。
在初中生物課堂教學中,生活化素材的應用,最大限度適應了新課程改革下的教學要求。這主要是因為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要求教師在生物課堂教學中,不僅要關注學生生物知識、生物技能的獲得情況,還要在此基礎上,全面提升學生的生物綜合能力以及知識應用能力;同時,通過生活素材在初中生物課堂教學中的應用,最大限度地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欲望,為學生后續(xù)的學習奠定了堅實的基礎,進而全面提升了初中生物課堂的教學質量[2]。
三、充分借助生活化素材,打造高效的初中生物課堂
1.創(chuàng)設生活化情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就初中學生這一群體來說,具有強烈的求知欲望,對初中生物這一新開的學科具有極高的學習興趣。但是,由于初中學生第一次接觸生物知識,并且生物知識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也存在一定的難度。因此,教師在初中生物課堂教學中,必須要改變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模式,充分借助生活化的素材,創(chuàng)設一定的教學情境,引導學生在特定的教學情境中,積極參與到課堂學習中。具體來說,教師必須要做一個有心人,對現(xiàn)行的教材進行認真、全面的分析,并在此基礎上結合教學內(nèi)容、新課程標準、學生心理特點的要求,挖掘與其相適應的生活素材、生活現(xiàn)象,將其直觀、形象地呈現(xiàn)在學生面前,進而達到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的目的[3]。
例如,在進行“骨骼肌協(xié)調(diào)運動”實驗教學的時候,教師可以引入屈肘和伸肘運動的物理模型,創(chuàng)設直觀力學情境,讓學生更加理解人體的上臂結構和其中的運動原理。如下圖所示,當屈肘的時候,肱二頭肌發(fā)力肌腹收縮,通過肌腱將小臂拉起來,肘部彎曲;當伸肘的時候,肱三頭肌發(fā)力使得肌腱收縮,小臂向下舒展,這個胳膊呈直線狀態(tài)。這個與物理中的杠桿原理比較類似,教師可以讓學生制作相關模型,對人體的骨骼肌協(xié)調(diào)運動進行深入研究。
2.借助生活化素材,降低知識的難度
就初中生物學習來說,由于其知識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在傳統(tǒng)課堂教學模式下,由于缺乏一定的感官理解和認識等,基本上都是憑借理解的形式對其進行學習。在這種情況下,學生在學習中存在一定的難度,致使初中生物知識學習效果不佳。面對這一現(xiàn)狀,為了進一步提升初中生物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教師應充分結合教學內(nèi)容,挖掘生活化的素材,并將與學生日常生活中相關的各種素材作為生物知識的有效補充,以輔助學生對生物概念的理解,進而全面提升初中生物課堂教學效果。尤其是在針對一些生物概念的講解中,由于教材上對其描述比較精練,在傳統(tǒng)教學模式下,學生常常出現(xiàn)理解不透、模糊的現(xiàn)象。在這種情況下,就可以借助生活化的素材,將其與生物概念理論知識進行有效融合,使抽象的生物知識變得更加通俗易懂,進而減輕了知識的難度,提升了生物的課堂教學效果[4]。
例如,在學習“呼吸運動”的時候,教師可以借助生活中的材料,引導學生制作簡單的呼吸運動模型,讓學生感受肺吸氣和呼氣時候的狀態(tài),理解呼吸運動的本質。如下圖所示,將一個飲料瓶的底部減掉,用橡皮膜包裹并固定,將以Y型管的兩端分別固定一個氣球,另一頭通過橡皮塞與外界連通,飲料瓶內(nèi)保持密封。這樣,一個簡單的肺部模型就制作成功了。將橡皮膜向上推,壓縮氣球中的空氣,即為呼氣狀態(tài),當放開手,橡皮膜復位,空氣進入氣球,即為吸氣運動。
3.突破課堂限制,將教學活動延伸至生活中
在當前初中生物課堂教學中,教師常常將教學重點放到課堂的理論知識教學中,以至于學生的學習效果不佳。尤其是在新課程標準下,對初中生物課堂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面對這一現(xiàn)狀,教師在開展初中生物課堂教學的時候,必須要打破傳統(tǒng)的課堂限制,對生物教學活動進行延伸,為學生布置一些生活化的教學任務,帶領學生走進生活,在生活中完成教學任務,進而全面提升初中生物的課堂教學質量。同時,學生在生活化實踐的過程中,不僅對所學的生物理論知識進行了深化,而且加深了對生物知識的理解。另外,學生在實踐活動的過程中也實現(xiàn)了生物知識的有效應用,全面提升了學生的生物學習質量[5]。
例如,在學習“視覺的形成原理”的時候,教師可以讓學生在課下以小組為單位,運用雙凸透鏡、白板、蠟燭,探究視覺的形成原理。將雙蠟燭、雙凸透鏡、白板排在一條直線上,點燃蠟燭,調(diào)整雙凸透鏡的位置,最終在白板上形成蠟燭的影像。通過學生的課外探究,既能讓學生明白視覺的形成原理,提高學生的實驗能力和探究能力,又能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明白眼睛的結構和功能。
4.借助生活化探究,提升學生自主學習能力
在新課程標準的要求下,教師在開展初中生物課堂教學的時候,不僅僅要關注學生的生物知識和生物技能獲得情況,還要在此基礎上,不斷提升學生的知識探究能力、自主分析能力等。面對這一全新的要求,教師在開展課堂教學的時候,必須要改變傳統(tǒng)的理論知識教學,還要結合教學內(nèi)容,挖掘生活化的素材,并以此為切入點,引導學生在生活化案例的分析中,實現(xiàn)學生知識探究能力、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并促使學生在這一學習過程中得到綜合的思維訓練。
在初中生物課堂教學中,課后作業(yè)是其中最為重要的環(huán)節(jié),也是對學生學習成果、所學知識進行鞏固的重要途徑。尤其是在傳統(tǒng)初中生物課堂教學中,教師基本上都是采用題海戰(zhàn)術的形式,引導學生對所學知識進行鞏固。但是在這一傳統(tǒng)的作業(yè)形式下,不僅學習效果不佳,也導致學生在學習中逐漸產(chǎn)生厭煩的情緒。因此,教師在布置課后作業(yè)的時候,應改變傳統(tǒng)的作業(yè)形式,將理論與實踐進行有效的結合,引導學生在貼近生活化的作業(yè)練習中完成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yǎng)。
5.教學評價生活化
在課堂教學中,教學評價是其中最為重要的環(huán)節(jié),也是課堂教學的有效反饋。通過有效的教學評價,促使學生在教學評價中及時發(fā)掘和認識到學習中存在的問題,并對其加以改革;通過有效的教學評價,教師可及時發(fā)現(xiàn)教學計劃中存在的問題,并對教學方案進行調(diào)整。具體來說,在生活化的教學評價模式下,教師就可以給學生布置相應的考核題目,給學生布置一些生活化的實驗,引導學生參與到探究學習中。教師則結合學生在這一過程中的具體表現(xiàn),對學生的學習過程、學習結果進行全面的、客觀的評價,進而全面提升初中生物課堂教學的有效性[6]。
綜上所述,在新課程標準下,教師在初中生物課堂教學中必須要改變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模式,并堅持“生活即教育”的原則,切實結合教學內(nèi)容,挖掘生活化的素材,創(chuàng)設生活化情境、降低知識難度、生活化探究、生活實踐活動、課后作業(yè)生活化、教學評價生活化等,借助生活化的課堂教學模式,全面提升初中生物課堂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何貴蓮.新課程理念下生活化教學提高初中生物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分析[J].課程教育研究,2019(51):186.
[2]楊伯順.初中生物生活化教學的實踐[J].西部素質教育,2019,5(23):230-231.
[3]陳鳳玲.初中生物“生活化”教學策略研究[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9(6):9.
[4]盛黎春.生活化教學在生物課堂的應用研究[J].成才之路,2017(18):63.
[5]段可然.生活化素材對初中生物教學有效性的影響[D].重慶:重慶師范大學,2017.
[6]聶金菊.積累生活素材激活初中生物課堂[J].中學生物學,2013,29(5):6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