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鳳仙
摘 要:近些年來,隨著我國大力推進素質(zhì)教育改革,教育部門為了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始終堅持對教學形式與內(nèi)容不斷地創(chuàng)新,傳統(tǒng)的教學形式正在逐漸被淘汰。對小學語文來說,如何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一直是教學工作中的難題,而生活化教學的出現(xiàn),有效地解決了這個難題。將素質(zhì)教育改革作為背景,首先對生活化教學的含義進行概括總結(jié),其次分析了小學語文習作教學中產(chǎn)生的問題,最后有針對性地總結(jié)了生活化教學在小學語文習作教學中的應用途徑。
關鍵詞:生活化教學;小學語文;習作教學;應用
語文在生活中產(chǎn)生,在生活中應用。語文對學生來說,是能夠幫助他們在生活中進行溝通交流的語言,是他們用來表達自己真實情感的工具,而學習語文在很大程度上是在學習寫作?!读x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語文是一門實踐性較強的課程,應著重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讓學生在實踐中學習、運用語文。生活化教學是指老師在教學過程中以現(xiàn)實生活背景為依托,將課堂知識與現(xiàn)實生活結(jié)合起來[1],使枯燥、死板的教學活動與豐富的現(xiàn)實生活產(chǎn)生關聯(lián),以此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
一、小學語文習作教學中產(chǎn)生的問題
1.學生套用作文公式的現(xiàn)象較為嚴重
在傳統(tǒng)的小學語文習作教學中,老師通常會傳授給學生乏味生硬的寫作技巧,學生只需要套用作文公式就能完成寫作的任務。從學生的角度來看,這種公式化的寫作方式,既不能使學生的個人情感色彩得到充分體現(xiàn),又不能顯示出學生真正的語文素養(yǎng)。從老師的角度來看,學生套用作文公式寫出來的作文千篇一律,老師在無法掌握學生真實寫作水平的情況下,也就不能根據(jù)作文的優(yōu)劣對學生提出有針對性的建議,這將會嚴重影響后續(xù)教學工作的順利展開。
2.老師在課堂中沒有充分發(fā)揮引導作用
在小學語文課堂中,老師是控制課堂節(jié)奏、把握課堂進度的主導者[2],應該引導所有學生積極參與到課堂互動中來。但某些學生性格內(nèi)向,不愿意主動參與課堂互動。所以老師在課堂中要充分發(fā)揮引導作用,時刻關注性格內(nèi)向的學生,鼓勵所有學生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營造和諧、愉悅的教學氛圍。以人教版小學語文五年級上冊的《什么比獵豹的速度更快》為例,這篇課文詳細列舉了比獵豹速度更快的事物都有哪些,通過層層遞進和對比,使學生對游隼、飛機、火箭、流星體和光速的速度進行了解。老師在教學時,可以讓學生思考自己心目中速度最快的東西是什么,以“你認為什么比獵豹的速度更快”作為話題,讓學生進行分組討論,這樣既可以活躍課堂氣氛,又可以保證每一位學生都能夠參與課堂互動。最后讓學生在組內(nèi)選出一個代表,對小組內(nèi)每位學生的觀點進行總結(jié)論述,最后由老師將討論話題引申至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
二、生活化教學在小學語文習作教學中的應用途徑
1.培養(yǎng)學生在生活中的觀察意識
學生的寫作素材通常來源于他們在日常生活中對所見所聞的積累。由此可見,要想寫出生動、優(yōu)秀的作文,學生必須養(yǎng)成觀察生活、留心生活的好習慣。因此老師在語文教學中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意識。以人教版小學語文四年級下冊的《綠》為例,這篇課文通過對大自然中不同的綠色景物進行描寫,表現(xiàn)出作者艾青對祖國大好山河的向往與熱愛之情。在語文課堂教學中,老師可以讓學生自由描述在生活中觀察到的綠色,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回憶、想象與綠色有關的情境。除此之外,老師還要布置課后作業(yè),讓學生將自己眼中綠色的美麗寫成一篇小短文。這樣的教學形式不僅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意識,讓學生在大自然中探索求知,又能提高學生的情感表達能力,測試學生駕馭文字的功底,使老師充分了解學生的寫作水平。
2.培養(yǎng)學生閱讀的好習慣
閱讀是逐漸積累知識的過程[3],學生能夠從不同類型的書中領略生活的千姿百態(tài),書中也蘊含著許多從生活中總結(jié)出來的道理。小學生年齡尚小,接觸社會的機會并不多,對于外界信息的接收程度也比較低。因此讀書能夠給學生帶來新鮮的生活體驗,讓學生在閱讀中體會與感悟他人的真實生活,感受生活中存在的真善美,體驗人生百態(tài),并將閱讀的心得體會轉(zhuǎn)化為自己的寫作靈感,不斷提升自身的思想境界,提高寫作水平,努力寫出層次豐富、真實生動的文章。
總而言之,生活化教學在小學語文習作教學中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對提高小學生寫作水平有著明顯的效果。從學校的角度來看,學校要始終堅持將生活化教學應用于日常的教學工作中,在學校中營造出更加貼近自然、貼近生活的教學氛圍。從老師的角度來看,老師要在課堂中發(fā)揮主導作用,有意識地引導學生以更加積極的學習態(tài)度參與課堂,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意識,幫助學生養(yǎng)成閱讀的習慣。從學生的角度來看,學生在課堂中要與老師充分互動,在生活中養(yǎng)成勤于觀察的好習慣,從真實的生活中積累豐富的寫作素材,盡最大的努力充實自己的大腦。通過學校、老師和學生的共同努力,小學語文習作教學課堂一定會以更加完善的方式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
參考文獻:
[1]李慧.小學語文生活化教學實施策略研究[D].合肥:合肥師范學院,2019.
[2]吳雪玉.淺議生活化教學策略在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中的應用[J].課程教育研究,2018(51):94.
[3]李萬靈.核心素養(yǎng)背景下的小學語文作文生活化教學實踐[J].西部素質(zhì)教育,2019,5(8):66-67.
編輯 李琴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