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仲桓
摘 要:眾所周知,課堂討論是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也是教師組織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活動使用的一般方法。有效的課堂討論可以給予學生互動機會,使學生在互動中掌握知識,發(fā)展思維。從設計課堂討論問題和把握課堂討論時機這兩方面入手,就如何有效地實施語文課堂討論進行詳細說明。
關鍵詞:小學語文;課堂教學;課堂討論;實施策略
課堂討論是在實施課堂教學活動的過程中,教師圍繞教學內容,為學生設計有效的問題,引導學生帶著問題進行思考,以小組合作的方式探究,從而在師生互動、生生互動中,實現(xiàn)信息交流,幫助學生掌握所學、鍛煉思維的一種教學方法。討論法是教師組織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最常使用的一種方法,有利于完成教學任務,提升教學質量。立足課堂討論法的內涵,本人在組織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活動的時候,一般如此應用該教學方法。
一、設計課堂討論問題
根據(jù)課堂討論法的內涵可以看出,問題是學生進行課堂討論的基礎和保障。因此,在實施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活動的時候,教師要想引導學生有效地討論,首先要設計討論問題。本人在設計語文討論問題的時候,通常會做到以下幾點:第一,根據(jù)學生的語文學習實際情況,立足學生的最近發(fā)展區(qū)設計問題,便于學生通過思考、討論問題,跳一跳,摘到桃子,實現(xiàn)語文學習能力的發(fā)展。第二,根據(jù)教學內容設計問題,幫助學生通過思考、討論,建立對所學知識的認知,提高課堂學習質量。
以《觀潮》為例,四年級的小學生在長期的閱讀活動參與過程中,積累了閱讀經(jīng)驗,可以自主地閱讀文本,分析文本信息。立足學生發(fā)展情況,結合文章對錢塘江大潮的描寫內容,本人在組織教學活動之前,精心地為學生設計了這樣的問題:通過這篇文章的題目,你覺得作者在寫什么呢?自讀文本,分析作者是按照怎樣的順序描寫錢塘江大潮的。如此問題,不僅使學生自主地走進文本,還使他們把握了這篇文章的重點內容,有利于在討論、解決問題中建立對文本內容的理解。
二、把握課堂討論時機
設計了課堂討論問題,完成了課堂討論的第一步,接下來,教師就要結合教學進度,把握時機,將設定好的問題引入課堂中,驅動學生思考、討論。本人在組織語文課堂教學活動的時候,往往會根據(jù)學生的課堂表現(xiàn)和課堂教學情況,展現(xiàn)問題,引導討論。
1.需要突出重點時
重點內容是語文課堂教學的重點,對于大部分小學生來說,在閱讀經(jīng)驗的輔助下,可以理解文字語言內容,但是卻難以深入到文字語言背后,探尋其內涵。尤其不少學生不知道如何探尋文本內涵,導致閱讀效果差。為了解決此問題,本人在實施教學活動的時候,會將課堂討論作為溝通學生與文本內涵的橋梁,驅動學生帶著問題,分析文本,思索文本,通過問題的解決,建立對文本內涵的理解。
以《蝙蝠和雷達》為例,這篇文章的閱讀重點是:了解科學家是如何從蝙蝠身上獲得啟發(fā),研制出雷達的。為了幫助學生建立蝙蝠和雷達的聯(lián)系,在教學實施過程中,本人向學生提出了這樣的問題:這篇文章主要描寫了什么呢?蝙蝠在夜間是如何探路的呢?科學家是如何發(fā)現(xiàn)蝙蝠具有如此特點的呢?根據(jù)蝙蝠的這個特點,科學家們進行了哪些實驗呢?通過這些實驗,他們獲得了怎樣的結論呢?為什么蝙蝠可以在夜間自由飛行呢?在這樣的一個個問題的輔助下,學生會有針對性地分析文本,通過找尋作者描寫蝙蝠特點、科學家三次實驗的內容,分析蝙蝠與雷達的關系,從而解決閱讀的重難點問題,提升閱讀質量。
2.需要擴充知識時
盡管教材和教學大綱是教師組織語文閱讀教學活動的依據(jù),但是在教學實踐的過程中,受多種因素的影響,教材和教學大綱中的內容難以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甚至限制學生的學習發(fā)展,需要教師補充新的內容,開闊學生的視野,驅動學生繼續(xù)發(fā)展。為了實現(xiàn)這一點,教師可以在需要補充知識的時候,向學生提出問題,驅動學生討論,在討論中進一步擴充知識,鍛煉思維,實現(xiàn)對所學內容的深刻理解。
以《觀潮》為例,作者在這篇文章中詳細地描述了潮來前、潮來時和潮過后的畫面,學生在閱讀的時候,感受到錢塘江大潮的雄偉壯觀,為自然景色所吸引。但是,學生卻不知道錢塘江大潮是如何形成的,為什么會形成如此壯觀的景色。基于此,在實施教學活動的時候,本人引導學生搜集信息、討論錢塘江是如何形成的。在學生討論、探究之后,本人會結合科學知識,就此展開詳細說明,從而豐富學生的知識儲備,使學生在傾聽中建立對錢塘江大潮的深刻認知。
總之,在組織小學語文閱讀課堂教學活動的時候,教師要想有效地應用課堂討論法,需要結合教學內容和學生的最近發(fā)展區(qū),設定討論問題,并根據(jù)課堂教學進度,或者在重難點理解處引導學生討論,或者在需要拓展知識處引導學生討論,使學生在問題討論中,互動交流,碰撞思維,建立對所學的深刻理解,提高課堂學習質量。
參考文獻:
[1]賈琪.論課堂教學中組織學生討論的藝術[J].學周刊,2018(1):60-61.
[2]陸廷超.新課改視野下小學語文教學中課堂討論分析[J].課程教育研究,2017(26):35.
編輯 謝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