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雪云
【摘要】興趣與學生的發(fā)展之間具有密不可分的聯系。小學生的年紀比較小,能對其形成有效學習驅動的主要因素就是興趣。如果學生能對學習活動產生興趣,那么自然就會主動投身于活動中,本文主要對新課標下培養(yǎng)小學語文閱讀興趣的有效途徑進行簡要分析。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學;閱讀興趣;教學途徑
中圖分類號:G623.2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6-7485(2020)32-0122-02
Effective Ways to Cultivate Primary School Chinese Reading Interest under the New Cur‐riculum Standard
(Yunxiao County Heping Central Primary School Zhangzhou,Fujian Province,China)WU Xueyun
【Abstract】There is an inseparable connection between interest and student development.Primary school students are rela‐tively young,and the main factor that can form an effective learning drive for them is interest.If students can be interested in learning activities,they will naturally take the initiative to devote themselves to the activities.This article mainly analyz‐es the effective ways of cultivating primary school Chinese reading interest under the new curriculum standard.
【Keywords】Primary school Chinese teaching;Reading interest;Teaching methods
在小學階段,閱讀教學與寫作教學同等重要,都是培養(yǎng)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主要載體。然而,很多教師并沒有意識到閱讀教學的價值,也沒有正確認識閱讀教學的內涵。只是認為閱讀教學就是組織學生閱讀文本,然后組織學生系統化地背誦文章、分析人物情感特點、分析文章的中心思想,將閱讀教學引入一個閉塞的環(huán)境中?;谶@一前提,很多學生也無法感受到閱讀帶給自己的快樂以及閱讀的魅力,久而久之自然會對閱讀產生抵抗情緒。
一、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當前,很多教師已經習慣了應用應試教育的理念,組織學生開展學習任務。即便是針對開放性、自由性較強的閱讀活動來說,教師也能根據應試教育的流程將其呈現給學生。但是,在這一教學模式下,學生并不能感受到閱讀的快樂,而是會將閱讀看成是一種折磨,也會對其產生抵觸以及恐懼。
二、培養(yǎng)小學生語文閱讀興趣的對策
(一)創(chuàng)建教學情景,營造閱讀氛圍
在傳統的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所采取的閱讀教學流程大體一致。首先,教師會組織學生系統化地閱讀,了解文章的內容以及大概思想,要求學生分好文章段落以及文章結構。之后,教師會組織學生分析文章中的人物情感,作者所表達的思想,以及一些語句存在的價值,整體的教學模式過于死板。在這一壓抑的教學范圍內,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及學習興趣將會逐漸消失、逐漸淡化。并且經歷傳統教學模式的小學生自身的閱讀能力并不高。所以,在新課程教學理念全面推進的過程中,小學語文教師需要以此為出發(fā)點,注重自身教育觀念及教學模式的創(chuàng)新,全面落實以人為本的教學原則,將學生提升到課堂的主體地位上,通過與學生良性互動的方式,創(chuàng)造活躍的教學情景及教學氛圍。同時,在當前的教學領域,信息技術已經成為教師慣用的教學工具之一,所以,小學教師可以將小學語文閱讀與信息技術、多媒體技術進行有效整合,利用現代化的教學設備,將死板枯燥的文字信息以動態(tài)的圖片視頻以及多樣的音頻方式展現出來,帶給學生更加直觀的感官刺激,豐富學生的閱讀體驗。
例如,在講解《狼牙山五壯士》這篇文章時,教師就可以提前利用網絡技術下載一些與革命相關的影視片段或者紅色歌曲。在教學中,教師可以先為學生播放歌曲,例如《義勇軍進行曲》《黃河大合唱》,以此營造激烈的教學氛圍,帶動學生的情緒。之后,教師可以為學生播放下載的影視片段,直觀地為學生展示狼牙山五壯士的英勇行為,加深學生的感受以及體驗。在這一前提下,再次引入文章內容,學生便能很好地理解文章的情感,也能增強自身的文學素養(yǎng)。
(二)拓展閱讀范圍,激發(fā)學生意識
隨著新課程教學改革任務的推進,我國對小學階段的教學目標、教學計劃以及教學內容都進行了不同程度的調整以及優(yōu)化。在當前現行的新課程教學標準中,明確規(guī)定了小學生的語文閱讀量。所以,在日常教學中,教師就需要在完成基本教材教學活動的前提下,適當拓寬學生的閱讀范圍。以此既能滿足教育部門所提出的新要求,同時也能有效鍛煉學生的閱讀能力,幫助學生積累更加豐富的閱讀素材,間接提升學生的寫作水平。
除此之外,在選擇課外書籍時,教師也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則,以此保證不會讓學生產生過高的學習壓力,并且能有效增強學生的閱讀興趣。一方面,教師可以貫徹群文閱讀的教學原則。小學語文閱讀活動應該是一項有計劃的活動,教師可以適當將課外閱讀與課內閱讀進行整合,如此一來,既能拓寬學生的閱讀范圍,也能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教材內的文本內涵,增強學生的學習效果,達到雙贏狀態(tài)。例如,在講解《我的伯父魯迅先生》這篇文章時,教師就可以適當進行教學拓展,引導學生閱讀魯迅先生的其他文章。例如《藤野先生》《朝花夕拾》《狂人日記》等,讓學生能更加全面地理解魯迅,也能更好理解其在撰寫這篇文章時所蘊含的情感。另一方面,教師應貫徹價值性原則。小學高年級的學生已經形成了一定的個人意識,一味地組織其閱讀一些只具有趣味卻不具有營養(yǎng)的文本,并不能起到積極的影響,只是浪費學生學習時間。
(三)開展閱讀活動,深化閱讀內涵
傳統教育觀念的存在,導致很多教師在開展教學活動時所采取的教學方法都比較片面、比較單一,并不利于學生興趣的形成,也不利于學生的綜合發(fā)展。所以在新課標環(huán)境中,教師可以適當打破這一限制,將閱讀與實踐進行整合,引導學生通過實踐的方式,更深層次理解文本信息,也能有效調動學生的閱讀興趣。
三、結語
綜上所述,在小學的語文教學中,如何有效引導學生的閱讀興趣是教師應長期開展的一項任務,只有增強學生的興趣,提高學生的主體意識,才能讓學生真正把握文章情感,了解文章內涵。所以,教師需要跳出傳統教學模式,注重教學情景的創(chuàng)設,為學生提供全新的教學體驗。同時教師也可以適當拓寬閱讀范圍,組織學生開展多樣的實踐活動,有效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熱情及閱讀思維,讓學生能在閱讀的天空中自由翱翔。
參考文獻:
[1]陶姍.新課標下培養(yǎng)小學語文閱讀興趣的有效途徑[J].科技風,2019(12).
[2]張秀美.小學語文教學中閱讀興趣的培養(yǎng)分析[J].中國農村教育,2019(35).
(責編 林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