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利峰
摘 要:隊列口令以往都是老師的“專利”,何時實現(xiàn)“師生呼應”?實現(xiàn)夢想其實很簡單:以“應答如流”,突出“應”的準確度為標準;以“應節(jié)合拍”,突出“應”的節(jié)奏感為途徑;以“應運而生”,突出“應”的腔調(diào)范為策略。在實踐的路上:校本化隊列“應口令”不僅僅實現(xiàn)“有腔調(diào)”的“師生呼應”,更多的是獲得滿滿的自信與陽光!
關鍵詞:校本化;應口令;師生呼應
以往隊列口令經(jīng)常是教師的“專利”,使得課堂總是老師“一枝獨秀”。在核心素養(yǎng)下學生是學習的“主角”,更需突出“應”,而且是“有腔調(diào)”的“應”,追求“有腔調(diào)”的“應口令”,才會“百花齊放春滿園”。
一、“師生呼應”追求“應答如流”,突出“應”的準確度
“應口令”是以教師呼口令的動令動作指向而“應”。本文隊列口令以《江蘇省體育與健康課程教學指南——體操類—隊列隊形類教學內(nèi)容》為參考依據(jù),作為我校校本化“應口令”的標準。
小學階段隊列口令匯總:
二、“師生呼應”追求“應節(jié)合拍”,突出“應”的節(jié)奏感
“應口令”以動令動作的節(jié)奏而“應”,突出“應”的節(jié)奏感。
(一)以呼而應,實現(xiàn)數(shù)字化“應口令”
1.拍法應:一拍即應。以動令口令一拍法“應”。如:報數(shù)(橫隊循環(huán)數(shù)報:1、2、3···)
2.拍法應:二拍而應。注意節(jié)拍間歇不宜急促和緩慢,做到快而不急、慢而不拖。如:原地三面轉(zhuǎn)向,向右(左、后)——轉(zhuǎn)—1(第一拍)2(第二拍);踏步、齊步走的立定—“1-2”;行進間轉(zhuǎn)法,齊步——走—“1-2”;齊步向右(左)后轉(zhuǎn)——走—“1-2”;齊步向右(左)后轉(zhuǎn)彎——走—“1-2”;成圓形——走—“1-2”。
多拍法應:多拍而應。此法的運用需要與學生不斷磨合,最終形成固定節(jié)拍間歇。如原地隊列變化,成二列橫隊(成二路縱隊)——走—“1-2-3”,還原“3-2-1”;跑步過程中1234—“1—2—3—4”(稍慢),跑步后立定—“1-2-3-4”(123急促4稍慢);集合的限時數(shù)數(shù)(5~10秒)。
(二)以呼而應,實現(xiàn)方向化“應口令”
突出動令指向而應,普通以左為準,特殊幾個為右為準。如普通類:原地三面轉(zhuǎn)向中向左——轉(zhuǎn)—“左—右”;行進間齊步向左轉(zhuǎn)——走—“左—右”。特殊類:原地三面轉(zhuǎn)向中向右(后)——轉(zhuǎn)—“右—左”,行進間齊步向左轉(zhuǎn)——走—“右—左—右”。
(三)以呼而應,實現(xiàn)動令化“應口令”
突出動令的動作指向。如:立正—“正”;稍息—“息”;跨立—“跨”;橫隊與縱隊看齊,向右(左、中、指定位置)看——齊—“齊”、向前看——齊—“齊”;向前——看—“看”等等。
(四)以呼而應,實現(xiàn)口訣化“應口令”
常用于班級隊列特色建設,師生呼應形成凝聚力。如班級外走廊整隊、放學送入隊整隊、參加各項社會實踐活動等整隊時的“應口令”。如:整隊—“靜—快—齊”;站隊列—“橫—豎—齊”;立正:眼有神—“看—前—方”,小腹收—“挺—前—胸”,手垂直—“五—指—合”,兩腳并—“雙—腿—攏”,站立穩(wěn)—“身—不—動”,精神足—“挺—如—松”。
三、“師生呼應”追求“應運而生”,突出“應”的腔調(diào)范,“師生呼應”從無到有、從有到優(yōu),需要“靜待花開”的一種策略
(一)多多示范,泛化“應口令”,提速“有腔調(diào)”的精確度
技能的第一環(huán)節(jié)是識記,對不同年齡要結(jié)合“師生呼應”的各自呼與應內(nèi)容的梳理分類,由易到難、分層、分步示范與講解;其次,結(jié)合不同環(huán)境、不同情境的“應口令”,做好識別、分析、篩選應的內(nèi)容與方法;最后,嘗試與糾正,推進呼應反應,讓學生在耳濡目染的氛圍中形成“精確”的“應”。
(二)多多訓練,分化“應口令”,提質(zhì)“有腔調(diào)”的精熟度
首先,統(tǒng)一思想,由校長室牽頭、體育組落實、班主任整合、德育辦與教務處考核,各司其職形成合力。其次,由體育教師因地制宜實施“應口令”的技能學練;最后,班主任整合與優(yōu)化班級“應口令”的特色建設,每周德育辦不定期檢查與評比,并與班級考核有機結(jié)合。努力營造學校處處有“師生呼應”,時時提升與提質(zhì)“應口令”技能,讓學生在潛移默化的氛圍中形成“精熟”的“應”。
(三)多多應運,自動化“應口令”,提效“有腔調(diào)”的精彩度
功要純,時時處處盡顯“應口令”風采。自動化實現(xiàn)“呼與應”,體驗“呼與應”,讓“應口令”成為學生的一項技能;其次,參與學校各項活動中盡顯班級風貌,乃至走出學校參加社會各項活動中盡顯學校豐采。再次,學校每月結(jié)合學?!绑w育之星”評比中,設立“展豐采,體育百靈鳥之星”評選,讓孩子在幸福成長的道路上“精彩”的“應”。
“應口令”的技能短短數(shù)月就能實現(xiàn),但追求“有腔調(diào)”的“師生呼應”需要校園文化底蘊的沉淀。驀然回首,校本化隊列“師生呼應”已悄悄成為校園一條亮麗的風景線。
參考文獻:
林嚇云.“應答式”互動口令在小學低年級體育課中的運用[J].中國學校體育,2016(11).
編輯 李建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