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永恒
【摘要】小學生通過學習數學,能夠培養(yǎng)并且提高自身的邏輯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為保證課堂效果和學生對知識的接收理解,教師探索新的教學模式是相當有必要的。小學數學教育的改革,采取分層教學的模式,通過這些改革來提高教學效率。本文通過研究分層模式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探索小學數學中的教育方法。
【關鍵詞】小學數學;分層教學;實踐探索
中圖分類號:G633.6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6-7485(2020)23-0060-02
The Practical Exploration of Layered Teaching in the Process of Elementary School Mathematics Teaching
(Xindian Education Committee,Xindian Township,Jingning County,Pingliang City,Gansu Province,China)WAGN Yongheng
【Abstract】Primary school students can develop and improve their logic and problem solving skills by studying mathemat‐ics.In order to ensure the classroom effect and students'understanding of knowledge,it is quite necessary for teachers to explore new teaching models.The reform of elementary school mathematics education adopts the mode of layered teach‐ing,and improves the teaching efficiency through these reforms.This article explores the educational methods in elementa‐ry mathematics by studying the application of layered models in elementary mathematics teaching.
【Keywords】Primary school mathematics;Hierarchical teaching;Practical exploration
數學是重視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知識點的考查和更側重學生自身邏輯能力的學科。
一、小學的分層教學理念
隨著時代的進步和經濟社會的發(fā)展,教育的發(fā)展也面臨著全新的體制改革,根據新教育提出的要求,小學數學教育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重點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然而現在還面臨一些弊端,導致新教學模式的開展不順利。現階段的小學數學已經經過多次改革、修訂,教師依然運用傳統(tǒng)那套教學,顯然無法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傳統(tǒng)的教學目標就是讓學生學會數學題的具體解題方法來應對考試,忽視了數學本身的啟發(fā)作用,導致學生不能靈活變通。也有教師沒有開展探索適合小學生數學教育的教學模式,學生接收“填鴨式”的教學,即被動地接受知識。對學生理解能力把握不到位,會讓其對數學產生迷茫感,導致其越學越迷糊,最后逐漸喪失對數學的興趣。這就與學生采取全面發(fā)展的教學理念相悖了。
綜上所述,其根本原因大多是學生之間各方面的差距較大,教師很難根據學生情況來進行教學。這就需要采用一種特殊的教學模式——分層教學。分層教學,顧名思義就是分別對各個學生各方面的差異歸類分層,然后采用不同的方式進行教學。分層的對象是學生,這需要教師充分掌握每個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才能保證達到學生全面提高的目的。
二、小學數學分層教學的實踐探索
(一)對學生的分層實踐
對學生的分層,就是通過考試等方式考查學生的能力,將基礎好的學生分在一起,而基礎較差的學生一起教學,這樣可以切實地滿足學生不同的需求,有效地開展不同的學習進度。小學數學教育采用這樣的分層,讓跟不上的學生也能在適合的教學模式中體驗數學的樂趣,不至于因為對比而產生自卑感。雖然現在很多學校教育機構都是根據這種分層進行教學,但還存在無法理解這種教學模式的情況。有人認為這是將學生分為優(yōu)差等次,是歧視基礎較差學生的現象。為了打消這種不良的社會風氣,某些教育機構勒令禁止這種分層教學。但分層教學可以很好地對不同學生進行適合的教育,可以有效提高各自的能力。要充分發(fā)揮這種分層教學的作用,不僅需要教師對學生能力的認識,還需要提高各個階層的認識。
(二)教學內容的分層實踐
小學數學教學教材基本是一樣的,教師對不同學生的理解能力和需求將教學內容進行相應的分層。對基礎較好的學生,教師只需重點講述難點;而基礎較差的學生,教師就要對教材進行全面的講解和指導說明。這樣的教學不僅能節(jié)省教師的精力,還能讓基礎較好的學生擴展知識,基礎較差的學生鞏固基礎。例如教師在講解方程時,針對那些基礎較好的學生,應該鼓勵他們擴展知識面,讓他們了解更多的知識,找尋其中的奧妙;針對基礎較差的學生,教師應該多講解,加強鞏固其基礎。
(三)教學過程環(huán)節(jié)的分層實踐
教學過程環(huán)節(jié)是分層教學的關鍵。這需要教師與學生之間的默契及教師對課堂的把握。教學課堂的設計需要教師充分考慮學生的特點,循序漸進,因材施教。不同的內容,學生對其理解的程度、速度都是要點。對于哪些內容要加快,哪些內容要減慢,就需要教師積累很多的教學經驗。例如小學數學教學中的四則運算問題和幾何測量的問題,前者需要學生的理解及口訣背誦,后者需要考驗學生的動手能力,這兩種問題,就要根據學生的理解進行詳細或簡略的說明及教學。
(四)課后教學的分層實踐
傳統(tǒng)的課后教學就是給學生布置作業(yè)然后批改, 總結學生的失誤重點來進行教學。這個方法無可厚非,但教師的精力是有限的,小學數學的課后教學更應該傳授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的習慣。這需要改變課后作業(yè)完全的一致,對不同基礎的學生應布置不同程度的作業(yè)。讓基礎好的學生相互學習批改總結,基礎較差的同學全面提高他們的信心及在鞏固基礎練習的同時感受到數學的樂趣。例如在解答雞兔同籠問題等應用題時,教師應該對基礎較好的同學的作業(yè)要求較高一些,基礎較差的同學放寬些時間。這里分層并不等同放寬基礎較差的同學對該類問題的解答要求,而是對此多一些耐心,從而加強提高學生的全面能力。
三、結語
小學數學的分層教學探索在新式教育改革中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對小學生的全面提高有著重要的意義。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給予不同差異的學生相同的尊重,對這種分層模式的教學理念要有深度的探索。這樣才能對教學的效率和質量有所保證,才能讓學生在數學學習中獲取更高的成就。
參考文獻:
[1] 張建新. 基于學生個體差異的小學數學分層教學[J]. 求知導刊,2015 (21).
[2] 徐世強. 小學低年級數學教學中分層作業(yè)研究[J]. 課程教育研究,2019(28).
(責編 翁春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