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梓豪 章乃月
摘 要:大學生作為現階段我國祖國未來的新的希望,大學生身心是否能夠正常健康成長,這就關系到祖國未來的建設事業(yè)發(fā)展狀況,大學階段正處于學生長身體、長知識的關鍵時間,在這一階段能夠有效引導與矯正大學生的世界觀以及人生觀和價值觀,同時在成長的過程當中較為容易受到客觀環(huán)境以及社會風氣等等的影響,而近年來大學生的德育工作實際發(fā)展狀況實在不容樂觀,已經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現階段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發(fā)展的進程,同時現階段大學生由于年齡的以及閱歷的限制,同時在思考相關問題以及解決相關問題過程當中存在著不成熟的表現,大學生在世界觀以及價值觀等等上存在著不成熟的表現,需要以科學的世界觀以及方法論來進一步對其進行有效指導。文章主要從新形勢下的高校大學生德育水平與思想道德現狀來分析現階段大學生的德育狀況,進一步有效采取馬克思主義哲學角度來做好大學生高校德育工作,希望能夠為相關高校的大學生德育教育朝更好的方向進行而做出有效的經驗積累。
關鍵詞:馬克思主義;哲學指導;新形勢;高校;德育工作
在新形勢下的大學生主要是指接受相關高等教育的學生,一般來說這類學生群體的年齡大多數分布在18歲到25歲左右,而針對大學生這一群體所展開的德育思想教育工作十分重要,少年強則國強,年輕人作為祖國未來的希望,更應當對著一群體進行思想道德教育工作,一個國家的強大不僅僅在于祖國國家的科技力量,也不僅僅在于祖國國家的軍事發(fā)展以及經濟發(fā)展情況,而在于一個國家的教育事業(yè)發(fā)展情況,教育工作作為國家發(fā)展的基礎,這在一定程度上關系到祖國的繁榮昌盛,同時也是做好社會主義和諧發(fā)展建設的重點。然而現階段大學生面臨著十分復雜的社會發(fā)展背景,同時相關大學生的生理以及心理沒有做到完全發(fā)育完成,這一時期特別容易受到外界的各種不良風氣的影響,因此加強現階段大學生道德思想引導工作以及相關教育工作就十分重要,另外幫助當代大學生建立起積極向上的人生觀以及價值觀具備相對應的現實意義,開展馬克思主義哲學視角下的當代大學生高校德育工作就具有一定的理論實踐意義,進一步有效為大學生的德育教育工作提供新的解決辦法與借鑒作用。
一、新形勢下高校大學生德育水平與思想道德現狀
(一)大學生公德意識及公共場合行為習慣
大學生自身的實際公共生活和私人生活之間最重要的區(qū)別是,公共生活當中的大學生自身個人行為可以與社會其他成員建立起各種大大小小的關系。然而學生在公共場所的相關行為明顯擁有透明公開性。另外當今世界上已經不僅僅只是是一個地域上的有效聯(lián)系,同時也具有了各種各樣互聯(lián)網時代公共生活的滲透。在相關大學生日?;顒赢斨蟹秶偸潜恍@生活各種常事所主宰。大多數學生對于幫助他人和保護環(huán)境漠不關心。主要體現在:在食堂進行用餐之后,垃圾不能夠進行自行處理;在大學生的房間以及相對應的衛(wèi)生習慣上不好,缺乏對公共物品的保護心。不愛護綠色校園設施和教室設施。有一種誤解認為學校的東西屬于“公共事物”不需要被珍惜的。除了校園生活,學生也有相對應的社交生活。在公共場合,大學生普遍存在著自律性十分弱的現象,這就已經在一定程度上引起了社會的關注。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很弱,因為他們并不是有心做傷害他人的事情,在集體和個人利益發(fā)生沖突的情況下,他們很有可能會做出相對應的錯誤選擇。大學生普遍公共道德意識較為薄弱,沒有較強的公共道德來進一步體現出相關學生的公共道德心。
(二)大學生個人品德及在家庭關系的表現
進入大學校園之前,我們需要對大學生活進行相對應的初步判斷,同時許多大學生在進入到大學之后就開始形成了一種“自由”的態(tài)度。進入大學后,許多當代大學生在寢室玩游戲、看電視、吃外賣等在線活動,同時這已經成為當代大學生活大部分時間狀況,在學習上主要以達到“60分”以上作為標準,不參加學校所組織的各種戶內外活動,同時在休息時間上已經逐漸形成了白天夜晚顛倒的形式,在學習以及目標計劃上完全沒有自我主張,生活習慣具有一定的惰性,遵循著“當僧侶撞一天鐘”的生活態(tài)度。同時在學校期末快結束時,企圖通過其他手段試圖通過考核迷惑過關。大多數學生不能嚴格要求自己,看不到別人的長處以及自我長處來糾正自己,提升自己。在惡劣的社會氛圍下和錯誤的價值觀的影響下,當代大學生已經逐漸失去了生活的目標以及追求,同時對于大學生自身也在不斷降低自我要求,追隨社會發(fā)展潮流,失去了奮斗目標以及奮斗精神?,F在,學生們大多數都是獨一無二的家庭孩子,而且他們自出生以來一直受到很多關注。拜金主義、溺愛子女、家庭暴力和老年人在現實生活中的冷漠等問題影響著大學生生活觀和價值觀的形成。當代學生能否能夠適當管理家庭關系,即處理好與父母、兄弟姐妹的關系,然而在現階段發(fā)展下由于這一階段的大學生具有自我個性的存在從而引發(fā)許多問題。例如,情感不收自己控制的,對父母不尊敬,以及如若父母不能夠有效滿足自己的要求而責備父母而不是審視自己。
(三)當代大學生具有較強的愛國思想與民族意識
愛國主義作為中華民族千百年發(fā)展的重要樞紐,也是團結我們中國兒女的力量源泉。愛國主義作為現階段中華民族最為重要的精神支柱,目前大學生表現出愛國主義的思想在以下幾點當中有較為明顯的體現:(1)當代學生對我國的悠久歷史、燦爛的文化、歷史人格和發(fā)展成就有一定的認識,作為一名當代中國大學生能夠感到驕傲和自豪。(2)大多數學生對國內外的局部問題和熱點話題感興趣,如對釣魚島事件的愛國熱情,許多大學生都能夠主動的參與到抵制日貨的行動當中,雖然從經濟發(fā)展的角度來看這也許并沒有太大的聯(lián)系,但是從愛國思想的角度來看,大學生們的愛國情懷無疑很高。反對臺灣分裂分子分割祖國,渴望實現祖國的迅速統(tǒng)一;他們對腐敗和腐敗等社會現象深感到痛惡;他們?yōu)槌晒Πl(fā)射載人航天器而自豪。從現階段當代大學生的愛國精神和民族意識可以看出我國大學生還是有很高覺悟的愛國思想。(3)大多數學生關心國家的未來發(fā)展,希望國家繁榮富強,并對中國迅速完成共產主義發(fā)展社會充滿期待和信心。他們都有偉大的人生理想,他們有明確的奮斗目標。而且他們重視自己社會價值的實現。努力學習,不斷奮斗,決心將來為社會作出自己的貢獻。大多數學生都會優(yōu)先考慮集體興趣。起訴個人利益而不損害集體利益。能夠有效處理好大學生個人以及國家和集體之間的利益關系。
(四)個性張揚獨立,缺乏安全意識
因為當代大學生都強烈要求個體的獨立以及自身個性的發(fā)展。都秉承著一種我做我該做的。視無知為自身個性發(fā)展的一種,法律意識在他們的頭腦中都是較為薄弱的。同時在法律觀念上表現出不強的現象。一切都會被自己的各種情感思維所限制,同時在一定程度上還缺乏相對應的安全意識,不知道在發(fā)生各種問題下如何才能夠用法律手段來進一步有效保障和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通過大量既定的事實證明,當代大學生非但沒有很好地利用個性來幫助自己,反而采取較為不合理的方法走上了非法犯罪的道路,這在日常生活中經常發(fā)生的,比如不遵守相關地區(qū)交通規(guī)則。更糟糕的是,因為當代大學生缺乏相對應的經歷從而表現出十分沖動的現象,將許多事情進行情緒化,所以他們往往發(fā)展成為了謀殺以及縱火的不歸路。從當下社會許多父母謀殺案最終結果來看也是由于來自父母和學校社會的多重壓力,導致大學生在精神上備受壓力。心理素質較差,負擔較為沉重,師生關系僵化。心理素質不好,吸收能力低,甚至經受不起小小的困難和挫折。意志較為脆弱,心理也極度脆弱,一旦受到了相對應的打擊或批評,就開始發(fā)生消沉思想。因此,一些學生自殺并不奇怪。
二、馬克思主義哲學指導下的新形勢高校德育工作
(一)學會用發(fā)展的眼光看待學生
剛進入大學的學生已經接受了高考殘酷的考驗。十多年的學習生活下學生學習幾乎是整個生活當中主要的活動。大多數同學都過著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生活。然而他們在生活當中并沒有什么別的事情,這一點毫不奇怪,除了學習以外,基本上所有的事情他們的父母都會為他們進行安排。同時在相對應的家庭教育當中,父母也或要求孩子以學習為主,不太重視孩子的家庭教育,如個人自主性的發(fā)展等等。但是,進入大學后,學生面臨著生活和學習的選擇和壓力,以及長期的生活習慣使他們難以進行大學的獨立生活。新時期德育工作必須把握學生這一時期的實際情況,按照馬克思主義哲學指導思想的可持續(xù)發(fā)展理論。對大學新生道德教育水平的評估和分析有助于找出最常見的問題并討論解決辦法。因材施教,對于那些能夠正確看待并糾正自己的不良習慣同學予以相對應的肯定,而對于那些思想上不進步的同學要多關注,學會用發(fā)展的眼光來看待當代大學生。
(二)堅持采取客觀性以及普遍性的原理看待問題
正如馬克思主義哲學所指導的那樣,事物之間的聯(lián)系是具有相對應的客觀以及普遍性的。在聯(lián)系的客觀性上就意味著這種聯(lián)系在事物的非常性質中是固有的,它并不取決于人的主觀意志。對當代大學生的相關道德教育水平現狀的看法是人們心目中的聯(lián)系相關概念,但它只是反映了客觀世界的普遍聯(lián)系情況。如果連結的相關客觀性被進行否定的話,這種現狀在當時就可能具有一定的自身實際特點。雖然相關大學校園正在努力提高道德教育時保持尊重學生的客觀性,但是基于許多前人的經驗下我們必須了解到,隨著時代的變化,世界是引導學生走向道德進步的一套普遍聯(lián)系統(tǒng)一性。如果沒有現代社會的學生特色,在追求教育方面就不會出現這樣的問題,而學校德育中遇到的問題也有一定時期的特點。學校的道德教育需要根據實地情況加以改進,人類實踐和科學的發(fā)展雄辯地見證了這種聯(lián)系的客觀普遍性。學校德育工作應改革創(chuàng)新,不應局限于形式。
(三)充分發(fā)揮大學生主觀能動性
學校道德教育的出發(fā)點是學生的利益,道德教育的必要性要求就是學校必須采取措施來進一步鼓勵學生,發(fā)揮出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相關道德教育必須建立在決定意識對這一問題的影響的基礎上,也就是說,學校必須采取鼓勵學生主觀能動性的方法,并且必須尊重這些方法,只有在不同階段考慮到學生的心理規(guī)則,并在分析問題時遵循學生的思維規(guī)則,才能做到這一點;只有當學生以良好的意識為指導,自覺遵守客觀的法律,正確的行動才能提高學生的道德教育水平。如果學生不能正確發(fā)揮主觀的能動作用,他們將受到客觀規(guī)律的懲罰,學校教育必須建立在實際物質基礎活動上,這些活動通過講座、教學等方式將課程轉化為學生自身的意識。此外,學校必須向學生提供必要的物質和技術條件以及使大學生能夠取得進步,因此,有必要通過提高宣傳等等方式,有效地影響學生注重自身道德水平的發(fā)展。
參考文獻
[1] 杜亞穎.馬克思主義哲學指導下的新時期高校德育工作[J].湖北函授大學學報,2017(8).
[2] 修雁.試論馬克思主義哲學對高校德育工作的指導作用[J].中小企業(yè)管理與科技,2015,(34):214.
[3] 劉純,霍群.試析馬克思主義哲學指導下的新時期高校德育工作[J].現代交際,2019,49(03):193-194.
[4] 祁飛飛.多元文化視角下職業(yè)院校馬克思主義哲學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時效性分析[J].赤子,2018,(025):91.
[5] 樊偉高.淺析新時代背景下小學思想品德課程的有效開展[C]//教育教學研究--教育理論研究(2018年版第一輯).
[6] 嚴圓圓,劉先江.基于”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思維下的高校德育工作創(chuàng)新[J].教育現代化,2019,6(22):110-112.
作者簡介:江梓豪(1993- ),男,廣東佛山人,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馬克思主義哲學與高校思政教育;章乃月(1992- ),女,廣東潮州人,碩士研究生,人事代理專職,研究方向:執(zhí)政黨建設的理論與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