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海燕
[摘要]學具對增強學習的趣味性,激發(fā)幼兒的學習興趣,促進幼兒的全面發(fā)展具有積極意義。在數學教學中應用學具更能發(fā)揮獨特的作用,數學符號、數學計算和學具的結合符合幼兒的認知規(guī)律,易于幼兒理解比較抽象的數學知識。文章分析了學具在數學教學中的意義,并提出了幾條學具在幼兒園數學教學中的應用策略,希望能夠提供有益參考。
[關鍵詞]學具;幼兒園;數學教學
數學是一門抽象的學科,同時又具有現(xiàn)實性。幼兒園的數學教學應該利用好學具這—橋梁,為幼兒對數學的探索提供充足的條件,使數學教學更好地回歸到生活當中去,提高幼兒園數學教學活動的質量,培養(yǎng)幼兒良好的思維品質和數學能力。
一、學具在數學教學中的意義
1.有利于激發(fā)幼兒的學習興趣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通常會借助一些器具輔助教學,這些器具就是學具,有利于幫助學生對所學知識形成更加直觀、形象的認識與理解,所以學具在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方面有著十分突出的作用。幼兒是學生成長過程中非常重要且特殊的階段,這個時候的孩子心智尚未成熟,對周圍的一切事物都保持著比較強烈的好奇心,也比較好玩,自制能力和學習能力比較薄弱,所以幼兒教育最重要的目的就是要培養(yǎng)幼兒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習慣,促進幼兒智力的開發(fā),最有效的教學切入手段就是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基于幼兒的心理特點和行為特點,幼兒學具包括一些圖片、玩具、模型等,具有很強的趣味性,更容易吸引幼兒的注意力,幫助幼兒在課堂上更長時間集中注意力,從而有利于激發(fā)幼兒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幼兒對數學的興趣。
2.有利于增強數學教學的直觀性
數學是一門比較抽象的課程,有利于提高學生的邏輯思維、想象力、圖形識別等能力,但是由于幼兒的理解能力還比較薄弱,如果直接進行教學的話不利于幼兒對算理的理解。學具的應用對增強數學教學的直觀性大有裨益,有利于幼兒通過更加直觀的視覺、聽覺在腦海中形成數學的知識模型和知識框架,更有利于學生形成更加持久穩(wěn)定的記憶。
3.有利于提高幼兒的動手能力
“死讀書,讀死書”從來都是不被提倡的學習方式,而且隨著教育事業(yè)的不斷發(fā)展,實踐人才逐漸成為社會人才需求的重點,因此現(xiàn)代教育對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幼兒正處于智力發(fā)育和習慣養(yǎng)成的重要階段,我們需要做的不是簡單機械地傳遞知識,而是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引導學生自己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自己動手完成對課程內容的探究和驗證。學具的類型多種多樣,幼兒對學具的應用大多是建立在親自動手操作的基礎上,擺、拼、制等學習行為都有助于提高幼兒的動手能力,有利于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為學生實踐能力的提升打下良好的基礎。
4.有利于培養(yǎng)幼兒的創(chuàng)新能力
當今正處于瞬息萬變的時代,無論是經濟發(fā)展、文化發(fā)展還是科技發(fā)展,都依賴于人的創(chuàng)新能力,創(chuàng)新成為人與人之間、國與國之間的重要競爭力。隨著時代的發(fā)展,學具的種類在不斷地豐富,形式、內容也在不斷地更新,幼兒能夠得到的鍛煉和啟發(fā)也越來越多。幼兒可以在對不同學具的不同操作的過程中產生一些新穎的想法。學具的應用為幼兒提供了從不同的角度剖析問題的條件,有利于提高幼兒的觀察能力、分析能力,從而有利于為幼兒創(chuàng)新能力的提升打下良好的基礎。
二、學具在幼兒園數學教學中的應用策略
1.巧妙設計學具,激發(fā)幼兒對數學的興趣
陶行知先生曾經說過:“學生有了興趣,就肯用全副精神去做事,學與樂不分?!薄霸⒔逃跇贰币恢笔侨藗儗δ暧變和硐氲慕逃绞?。興趣是學習過程中非常重要的一個因素,幼兒有了學習興趣往往會事半功倍,學習效率會大大的提升。注重對幼兒學習興趣的開發(fā)是尊重幼兒主體地位的體現(xiàn),適應了新課程改革對新時代的教育提出的新要求,有利于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學具應用的目的本身就是激發(fā)幼兒的學習興趣,特別是對幼兒來講,學具具有足夠的吸引力。所以,要想實現(xiàn)學具在幼兒園數學教學中的高效應用,就要巧妙地設計學具,設計出幼兒感興趣、易操作的學具。首先應該以幼兒園數學教學的內容為基礎,明確數學教學的意義和目標,針對不同的教學內容設計出不同的學具。其次,教師應該始終以學生為本,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充分考慮到幼兒的年齡特征、思維特點、心理特點、行為特點等諸多要素,尊重幼兒的個體差異,了解幼兒最近發(fā)展區(qū),使學具更加新穎,更加科學,更加有趣,更加吸引幼兒的注意力,滿足不同水平幼兒的需要。
此外,幼兒數學教師也可以加強和其他教師的合作,比如建立起和手工課之間的聯(lián)系,組織幼兒自制學具。學具的制作對整個教育活動有著更加豐富的現(xiàn)實意義,首先,有利于彌補幼兒園教育資源的不足,減輕幼兒園在購置學具方面的負擔;其次,幼兒自主制作學具更容易理解學具的操作原理,對動手能力、剖析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有著更加積極的意義;再次,完成學具的制作有利于增強幼兒的滿足感,也有利于激發(fā)幼兒學習的積極性;最后,學具的制作可以建立在家校合作的基礎上,既有利于增進親子關系,避免學生在使用工具的過程中受傷,也有利于促進家庭教育同學校教育的融合,進一步提高幼兒園的教學質量。
2.有效應用學具,提高幼兒的學習效率
在合理分配學具的基礎上,對學具進行有效的應用是提高幼兒園數學教學效率的關鍵環(huán)節(jié)。
首先,應該制定相應的操作規(guī)則,讓幼兒在規(guī)則的指導下進行操作學習。教師可以通過范例暗示、語言表達等間接或者直接的方式讓幼兒明白學具的使用方法。規(guī)則的制定要盡可能體現(xiàn)出數學概念的屬性、關系和規(guī)律。對幼兒來說,數學教學內容都是最為基礎的一些數學概念,但是如何通過有趣的方式對這些數學概念做出闡釋是教師需要不斷思考的問題。比如“把相同顏色同樣大小的圖形放到一起的游戲”,這個游戲需要用到一些比較簡單的學具,但是映射出了數學當中集合的屬性。再比如對數字的利用,讓幼兒用三個數字擺出四個不同加減的等式,其中又包含了互逆和交換的含義,即加法的交換律和加減的互逆性。當然,操作規(guī)則也不是一成不變的,如果反復地使用同一條規(guī)則會使幼兒感到單調,時間一長就不利于學具功能更好地發(fā)揮。教師可以在教學目標相同的前提下利用不同的學具制定類似的規(guī)則,還可以一物多用,將不同的學具應用到不同的教學當中去,以提高學具的利用率。此外,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注意教學語言的生動性、親切性,為幼兒創(chuàng)造良好的教學情境和問題情境。
其次,教學活動的設計應該貼近生活。陶行知先生曾經說過“生活即教育”,教育不應該只是停留在課堂和書本上的,而應該回歸生活,提高學生在現(xiàn)實生活中對所學知識的應用能力。比如在“鐘表的認識”課堂上,教師可以在鐘表上將一天的各個時間段具體化,通過自制學具表達這個時間段大家通常會千什么。比如早上七點起床,就可以制作一張起床的卡片,之后刷牙洗臉就可以制作—根假的牙刷等。教師在教學生辨認時間的同時,就可以引導幼兒在對應的時間段拿起自己制作的學具,既增強了學習的樂趣,又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再次,為了進一步促進學具的有效利用,促進學具在操作活動中質量的提高,應該制定相關的教學涮介標準,建立相應的教學評價體系。通過師測、互測、自測等方式對幼兒的數學認知水平進行評價,通過對幼兒解決問題的方法的觀察涮介幼兒的思維能力,還要對幼兒學習興趣和學習習慣的培養(yǎng)進行綜合評價,對學具的應用情況進行全面的評價,方便教師積極改進教學策略。
3.配合學具操作,促進幼兒的全面發(fā)展
在素質教育的大背景下,幼兒的全面發(fā)展尤為重要,幼兒教育更重視對學生智力的開發(fā)、學習和思維習慣的培養(yǎng)、動手能力的提高、情感的塑造等。所以幼兒園數學教學中學具的應用不僅僅是要傳授給學生數學知識,還要注重培養(yǎng)幼兒認真專注的精神、戰(zhàn)勝困難的勇氣、團隊合作的意識、學習的自信心等,促進幼兒的全面發(fā)展。比如對幼兒的分類能力進行培養(yǎng)的時候,可以將教室內的桌椅順序都打亂,然后讓幼兒將它們重新分類整理,將同色的桌椅放到一起。由于幼兒的力量較小,所以搬運桌椅通常需要兩個幼兒一起合作。教師先不做出說明,而是觀察幼兒的反應,觀察幼兒在面對困難的時候會不會主動尋找解決辦法,有沒有團隊合作的意識。當然,教師可以適時給予提示。像這樣的教學方法還有很多,教師需要不斷地去發(fā)現(xiàn),去創(chuàng)造,充分地發(fā)揮學具的作用和幼兒的主觀能動性,促進幼兒的全面發(fā)展。
三、結語
綜上所述,學具在幼兒園的數學教學中發(fā)揮著十分重要的作用,有利于激發(fā)幼兒的學習興趣,增強數學教學的直觀性,利于幼兒理解,提高幼兒的動手能力,培養(yǎng)幼兒的創(chuàng)新能力。教師在教學活動的設計上應該積極創(chuàng)新,以學生為本,充分發(fā)揮幼兒的主觀能動性,既要深化幼兒對數學知識的理解和掌握,也要注重對幼兒各項能力的培養(yǎng),以促進幼兒的全面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