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燦鐘 俞麗
摘 要 及時有效的復習,是對知識的升華。及時進行章節(jié)知識梳理,對學生來說非常有必要。為避免把章節(jié)復習變成簡單的“炒冷飯”,筆者在教學中,以編寫章節(jié)“知識導圖”為載體,提升章節(jié)復習的實效性?!爸R導圖”是將概念圖、知識摘要和典題賞析三個板塊呈現(xiàn)在一張8K的紙上。概念圖要做到提綱挈領重脈絡梳理。知識摘要要根據(jù)知識點的難易程度,采用不同的復習策略。典題賞析板塊力求精選題目深度剖析。
關鍵詞 知識導圖 初中科學 章節(jié)復習
中圖分類號:G424? ?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DOI:10.16400/j.cnki.kjdkx.2020.12.079
Abstract Timely and effective review is the sublimation of knowledge. It is very necessary for students to sort out the chapter knowledge in time. In order to avoid the chapter review into a simple "fried rice", the author, in teaching, takes the compilation of chapter "knowledge map" as the carrier to improve the effectiveness of chapter review. "Knowledge map" is to present the concept map, knowledge summary and appreciation of classic questions on a piece of 8K paper. The concept map should be focused on the outline and the context. According to the difficulty of knowledge points, different review strategies should be adopted. The appreciation section of classical questions strives to select topics for in-depth analysis.
Keywords knowledge map; junior high school science; chapter review
1 研究的起源
(1)基于科學中考的試題分析。中考試題,考察方向體現(xiàn)“關注核心,凸顯思考, 考查素養(yǎng)”??茖W中考試題向一線教師釋放出一個重要信號:尊重教材、理解教材、切忌濫用資料??茖W中考考查知識點多達四五百,若將知識點串聯(lián)起來出題,習題數(shù)量將數(shù)以百萬記,因此盲目“刷題”收效甚微。這就需要老師最大限度地挖掘教材,將學生從枯燥繁雜的“刷題”狀態(tài)下解脫出來。
(2)基于學生解題的基礎分析。通過對學生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80%的學困生是因為知識與方法的嚴重缺失。有相關研究表明:學優(yōu)生與學困生解題能力的差異主要表現(xiàn)在對知識的組織上:學優(yōu)生有穩(wěn)固的基礎知識結(jié)構,具有較強的元認知能力,解題方法選擇適當。而學困生基礎知識掌握碎片化,解題缺乏正確的方法。久而久之導致學習自信心下降,產(chǎn)生厭學情緒。
(3)基于前期嘗試的后續(xù)思考。原來章節(jié)復習時,讓學生有畫概念圖和糾錯的習慣,在教學實踐中有一定的成效。但這兩個復習手段是割裂的,所以通過“章節(jié)知識導圖”把二者有機的整合并加以改良。以此促進學生的自主學習,提高章節(jié)復習的針對性,提升復習的深度和廣度。
2 概念界定
知識導圖:這里的“知識導圖”,不同于“知識樹”,是一種包含基礎知識和基本題型的復習梳理架構。在章節(jié)“知識導圖”的架構中,一般可分為概念圖、知識摘要、典題賞析三大板塊。
章節(jié)復習:即對整章或章節(jié)中成體系的幾節(jié)內(nèi)容進行系統(tǒng)復習。其目的:(1)知識梳理,使之結(jié)構化、系統(tǒng)化;(2)技能提升,會合理地解決問題;(3)思維發(fā)展,注重知識的應用與生成。
3 理論支撐
3.1 關于知識導圖的研究
知識具有樹形結(jié)構的特征,知識樹、知識點和微知識是知識結(jié)構的三個要素,知識內(nèi)容的解構過程和知識結(jié)構的構建過程就是知識學習的過程。借鑒思維導圖的概念,以知識樹、知識點和微知識為基礎,我們提出知識導圖的概念,并用案例展示知識導圖的結(jié)構。
3.2 建構主義理論
建構主義理論,希望激發(fā)學習者的主觀能動性,學習者應該在原有的經(jīng)驗或知識的基礎上學習和建構新知識。章節(jié)知識導圖是建構主義理論在章節(jié)復習中的一次應用和嘗試。
4 研究內(nèi)容
4.1 章節(jié)知識導圖的整體框架的建構
一般每一章建構一份8K紙大小的“知識導圖”。其中包括概念圖、知識摘要及典題賞析三大板塊。具體框架見表1。學生可以根據(jù)自己喜好設計更活潑的版面形式。
4.2 章節(jié)知識導圖板塊實踐操作
4.2.1 “概念圖”要提綱挈領重脈絡梳理
概念圖包括概念、交叉連接、命題與層級結(jié)構四個要素?!案拍睢笔敲枋鍪挛锏囊话銓傩裕ǔJ翘囟ǚ柣蛎~,在概念圖中放在圓圈或方框中。“交叉連接”是指概念之間通過連接詞形成有意義的聯(lián)系,這種關系即為“命題”。概念和命題是學習知識的最基本單位。概念間的關系可以是單向或雙向?!皩哟谓Y(jié)構”,各概念之間的層級關系如包含、并列、交叉等關系。
下面是和學生一起完成的八下第二章《微粒的模型與符號》(圖1)。
案例一:
學生通過建構章節(jié)的概念圖后,可以促使學生對整章知識的融合和系統(tǒng)理解。對一些易混概念會有進一步的辨別,加深對概念的掌握和理解。更重要的是,這樣的復習方式是學生主動建構知識體系的一個過程,可以有效提升復習效率。
4.2.2 “知識摘要”要依據(jù)課標重知識落實
科學課程標準是師生開展教學活動的根本大綱,所以在章節(jié)復習時,教師要引導學生利用課標進行有目的性的復習。對課標中涉及的知識點要能落實到位。具體的策略如下:
(1)課標解析,明確各知識點的掌握要求。教師先安排一定時間把課標中對本章知識的掌握要求進行解釋說明,讓學生明確每一個知識點的學習要求。例如在八下第二章復習中,對課標做如下解釋。
案例二:
本章在課標中獨立成一主題《物質(zhì)的結(jié)構》,其中分三部分內(nèi)容“構成物質(zhì)的微?!薄霸亍薄拔镔|(zhì)的分類”,共涉及12個知識條目。這其中有23個考點屬于了解、模仿或體驗水平。有6個考點是理解、獨立操作或反應水平,2個考點屬于應運、遷移或領悟水平。
通過解析課標,讓學生能清楚的知道每一個知識點的掌握要求,同時也能清晰的知道本章在整個初中科學中的地位。像八下的第二章,從課標要求看主要以了解為主,目的是為后面九年級化學部分學習做準備。所以在學習時要重視基礎的掌握,避免大量刷題,尤其是刷一些偏、難、怪的題目。
(2)較低層次知識點,摸索知識的識記方法。低層次的考點,只要能達到了解、模仿或體驗水平即可。所以對于這些知識,在復習時要有意思加強學生的體驗,此外再幫助學生去摸索一些識記的方法。
案例三:
在復習酸堿指示劑這一內(nèi)容時,課前要求學生自制指示劑,并在課中演示學生自制指示劑在遇到酸性或堿性溶液時是如何變色的。通過這樣的實踐體驗活動,不僅讓學生對所學內(nèi)容產(chǎn)生了濃厚的興趣,同時加深了指示劑概念的印象。
案例四:
在學習“化肥的有效元素(N、P、K)”知識點時。新課后,通過作業(yè)反饋發(fā)現(xiàn),學生經(jīng)常將元素和相應的功效搞混。復習時教授學生一句口訣“氮磷鉀,一根筋?!薄耙桓睢本褪侵参锶齻€器官“葉根莖”的諧音。利用諧音記憶法,讓學生能夠輕易的記住三種元素分別對應著植物的三種器官。
(3)中間層次知識點,突出知識的建構過程。中間層次的知識點,要求學生能夠達到理解、獨立操作或反應水平。對于這樣的知識點,我的復習策略是突出知識的建構過程,讓學生在實踐操作去理解知識的本質(zhì),在錯誤的體驗中去掌握知識的本質(zhì)。
案例五:
測圓的周長時,小明在圓柱體外面繞上紙條,紙條的邊沒有完全重合(如圖2),用針在紙條重疊處打孔,展開紙條,用刻度尺測出兩孔間的距離,如此測出的周長結(jié)果(? ? )
A.偏大? ? B.偏小? ? C.不確定? ? D.實驗方法沒有錯誤
批改后,此題幾乎全軍覆沒。詢問唯一做對的兩位同學,其回答是通過實踐操作得出的答案?;诖?,教師可讓學生準備相關器材,在課堂上讓每個學生動手操作,最后大家都得到了正確的答案D。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所以在科學知識復習時,一定要創(chuàng)造條件讓學生能動手實踐。以此讓學生明白很多科學知識要從實踐中去獲得,不能只停留在紙面上去理解。
案例六:
在學習電流表的使用時,學生在讀數(shù)問題上總是會犯錯。究其原因是學生在讀數(shù)時對量程的選擇缺少關注。這次讀數(shù)題目是選擇大量程,等到下一次讀數(shù)時哪怕題目選擇的是小量程,有相當一部分學生仍舊會當大量程來讀數(shù)。為此在“電流表讀數(shù)”這個知識點復習時,展示圖3讓學生讀數(shù)。
對這個問題學生明顯分成三派:支持0.28A、支持1.4A、第三種是沒有答案或兩個都有可能。通過各自闡述理由,前面兩派的同學意識到自己的問題所在。從此讀數(shù)的問題迎刃而解。
失敗乃成功之母,復習過程中預設陷阱,讓學生在不經(jīng)意間犯錯。在錯誤反思過程中,慢慢去窺探科學知識的本質(zhì)。
(4)較高層次知識點,重視知識的重構和創(chuàng)造。較高層次的考點,要求學生達到應運、遷移或領悟水平。所以單純靠做題是很難真正習得這樣的知識點。較高層次知識點需要學生綜合運用現(xiàn)有知識,并對已經(jīng)掌握的知識進行重構和再創(chuàng)造。我采用學生編題的形式來實現(xiàn)對這一類知識點的突破。
案例七:
初中的電學知識,對大部分同學來說都會感覺困難,這主要是電學這部分內(nèi)容在中考時整體要求比較高,所以在學完電學部分內(nèi)容后,嘗試讓學生來編寫題目。
如圖4(甲)是“中華月球車”在月球表面的照片。該車總質(zhì)量120千克,預計“中華月球車”在月球表面巡游至少90天,得到的數(shù)據(jù)可直接傳回地球。該車使用電壓為100伏的電池,工作電路如圖4(乙)。月球車正常工作時電壓表示數(shù)為80伏,電流表示數(shù)為2安,月球車把電能轉(zhuǎn)化為機械能的效率為40%。(已知g月=1/6g地)
利用上述材料按中考考綱要求,設計2個選擇題和1個三問以上的解答題(簡答題或計算題)。
要求:(1)題目設計力求覆蓋多個知識點;(2)設計的題目要有層次性;(3)設計的題目要符合中考要求,不能超綱或超難;(4)題目文字表述要符合科學性和理科特點,可重組材料;(5)給出答案及評分標準。
起初學生的設計會出現(xiàn)很多問題,但通過幾次修改和不斷的訓練,最后越來越有中考題型的模樣了。同時在編輯和修改過程中,學生會慢慢去研究題目,尤其是歷年的中考題。從中可以提升學生的對電學知識的綜合應用能力,以此來實現(xiàn)知識點之間的重構和創(chuàng)新。
4.2.3 “典題賞析”板塊
在一個章節(jié)學完后,如何才能讓學生將本章中的典型例題能夠整理清楚,我覺得主要要解決兩個問題。哪些是典型例題?典型例題如何剖析?
(1)典題選擇要少而精,能解決學習的痛點。典型例題通常能反應一類題,而且這類題目在平時的學習中出現(xiàn)頻次比較高,而且這類題目中往往會蘊含著一些學生必須具備的學習能力或思維。所以在挑選典型例題時,要本著寧缺毋濫的原則,選擇一些真正能解決學生知識的痛點的問題進行片剖析。
案例八:
向AgNO3溶液中加入一定質(zhì)量Fe和Al的混合粉末,充分反應后過濾,得到濾渣和淺綠色濾液。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
A.濾液中一定含有Al3+、Ag+
B.濾液中一定含有Fe2+、Ag+
C.濾渣中一定含有Fe
D.濾渣中一定含有Ag
像這個題目從常規(guī)的解題思路來看,因為Fe和Al在于AgNO3溶液反應的先后順序,所以根據(jù)AgNO3溶液的量由少到多分五類討論,分析清楚每一種情況中濾渣和濾液的成分。
分類的思想不僅化學題中經(jīng)常出現(xiàn),在物理、生物題中也很常見??茖W普遍存在的還有守恒的思想,動態(tài)平衡的思想等。這些思想遍布初中科學的每一個分支。所以在章節(jié)的復習中能夠讓學生去整理幾個這樣的典型例題,不僅對本章的學習有很大的幫助,對其它知識的學習也會有很大的借鑒和指導意義。
(2)典題剖析要廣而深,能透過現(xiàn)象看本質(zhì)。典型例題的剖析不能只是單純的分析題目,教師要能夠透過題目反映出的現(xiàn)象看到知識或?qū)W生存在問題的本質(zhì)。所以對經(jīng)典例題的剖析要做到既要有廣度又要有深度。最后把問題的本質(zhì)暴露在學生的面前。
案例九:(引用2014年杭州中考第35題)
汽車超載是當前發(fā)生交通事故的重要根源。為了加強監(jiān)控,各地均設置超載監(jiān)測站。如圖5所示,已知某汽車的自重為2噸,其載重量為10噸?,F(xiàn)讓該汽車前輪開上電子地磅秤,其讀數(shù)為5噸,后輪開上電子地磅秤讀數(shù)為6噸,且前后輪與地面的接觸面積相等。問:(1)該汽車的前后輪對地面的壓強是否相同?為什么?(2)該汽車是否超載,通過分析計算說明理由。
當年此題的得分率比較低,所以在學完簡單機械后,把它作為一個典型例題給學生分析。當時學生反饋題目和簡單機械的知識沒有聯(lián)系。學生按照自己的方法(不能用簡單機械的方法)來解題,結(jié)果可想而知,通過很多種嘗試但是收效甚微。
利用建構杠桿模型,來分析題目,很多同學就能順利解題??偨Y(jié):化學中的反應方程式、力學中的受力分析圖、電學中的電路圖、光學中光路圖等很多平時的學習難點原來都可以用建立模型的方法來輕松解決問題。
通過這樣一次例題剖析,實際上讓學生能轉(zhuǎn)變學生的一些學習觀念,在今后學習要重視模型的建立。缺少建立模型意識和能力也正是制約很多學生提高學習成績的一個很大障礙。
4.3建立章節(jié)“知識導圖”的激勵機制
好的激勵機制是保障活動開展的助推器,所以建立一套章節(jié)“知識導圖”的評價機制非常必要。每一章結(jié)束后,及時評選出15%左右的優(yōu)秀“知識導圖”,然后對勝出的學生進行如下激勵。
(1)物質(zhì)精神齊獎勵,利用家長會,表揚獲得優(yōu)秀“知識導圖”的學生,并頒發(fā)獎狀和免作業(yè)卡。獎狀作為一種精神上的鼓勵,免作業(yè)卡是一種物質(zhì)上的激勵。獲得優(yōu)秀“知識導圖”的學生,每人可以獲得一張免作業(yè)卡,拿這張卡可以免做作業(yè)一次。
(2)線上線下齊展示。把優(yōu)秀“知識導圖”在教室內(nèi)醒目的位置張貼,供全體學生參考和學習。同時拍照做成微信推送,讓班級內(nèi)的每一位家長也能從中借鑒一些經(jīng)驗,以便今后能更好的指導自己的孩子,完成這些學習任務。
(3)反向激勵有奇效。沒有評上優(yōu)秀“知識導圖”的同學,對比自己和優(yōu)秀“知識導圖”,總結(jié)反思。并寫好300字的總結(jié)報告。通過上述措施,對未評上的同學是一種鞭策,下次就會努力去做好。對評上優(yōu)秀的同學就是一種反向的激勵。下次會努力做的更好,爭取再次評上。
參考文獻
[1]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科學(7-9年級)課程標準.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