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金嬋
摘 要:良好的心理素質是學生綜合素質的重要組成部分,心理健康教育是培養(yǎng)學生良好人格和個性,提高學生心理素質的教育。 在日常的教育教學工作中,要全面了解學生,走進學生的內心世界,以愛心為橋梁,言傳身教,樹立榜樣,關愛學生的成長,引導學生的心理健康地發(fā)展,從而促進他們身心健康成長。
關鍵詞:了解;傾聽;鼓勵
在以培養(yǎng)高素質人才為目標的今天,心理健康教育已成為學校教育的重要標志之一。從每個學生的成長過程來看,注重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質教育中不容忽視的領域;從學校教育的任務來看,促使學生形成健康的心理是當今社會對學校教育提出的新任務。教師是教育工作的實際組織者和執(zhí)行者,擔負著教書育人的雙重任務,培養(yǎng)學生的健康心理顯然也是教師的責任之一。因此,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不但非常重要,而且十分迫切。為了適應這一形勢,我在日常工作中積極對學生滲透心理健康教育,引導學生身心健康成長。具體做法有以下幾點:
一、建立檔案,了解學生
家庭是兒童與世界最早的接觸點,是一切教育的開端。近現(xiàn)代,中外許多著名的教育家,如夸美紐斯、盧梭、魯迅、陶行知等紛紛強調,兒童不僅在家庭中獲得生理發(fā)育所需的必要照顧,更重要的是家庭教育氛圍對兒童的心理發(fā)展起著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接手新一班學生之時,我先通過各種途徑查閱學生的資料,了解學生及家庭成員的概況。然后再通過微信、電話、走訪等形式,全面了解學生家庭的經(jīng)濟狀況、居住環(huán)境、家庭成員的文化水平、教養(yǎng)方式、對學生的學業(yè)期望以及與學生的溝通等情況。再結合以上這些實際,為每一個學生設立檔案,為對學生的行為和心理進行有針對性的教育做好充分的準備。對于受過重大社會生活事件影響(包括父母離異、家庭成員死亡、重大生活挫折、學業(yè)成績突然下降等)的學生,就為其設立一個專門的輔導檔案,對其進行重點輔導,以糾正其在事件中造成的歪曲心理。
二、走進內心,傾聽學生
只有深入了解學生,才能對學生因勢利導“長善救失”。本人在與學生進行溝通的過程中,注重把傾聽和關注結合起來。傾聽,不但要聽出學生的言語意思,還要聽懂他的言外之意。如:學生說:“我真的不想再做下去了?!蔽視λf:“這件事對你來說似乎很難?”關注,從學生的每一個動作、神態(tài)中接收到他的非言語信息。如:有些學生被老師批評的時候,眼淚簌簌而下,我就猜想到他內心一定有什么委屈的地方,一但發(fā)現(xiàn)學生有不良的行為或心理傾向,就立即進行輔導,并堅持跟蹤觀察,防微杜漸。
更深入地了解了學生內心的需要,因材施教,對學生的教育就可以更直接到位。因此,每個學期中段左右,我都會讓學生給我寫信,主題是“我與老師的悄悄話”,了解學生平時沒有說出口的內心深處的想法。為了讓學生可以敞開心扉,暢所欲言,在進行這一項活動之前,先鼓勵學生放開“師道尊嚴”的心理壓力,把老師當成自己的朋友,并向學生保證為之保密。然后在內容上給出明確的提示:(1)可以寫一寫日常學習或生活中需要老師幫忙解決的困惑。(2)可以說說你認為老師在日常工作中做得好的地方,或做得不好的地方。通過這一項活動,不但鍛煉了學生挑戰(zhàn)權威的膽量,而且讓學生抑壓的情緒得到渲泄,更重要的是教者可以從中收到很多意想不到的信息。如:一個學生寫到:老師,我不喜歡班干部輪流制,因為我的成績是班中最優(yōu)秀的,我想長期當班長。因為當上班長,同學們都會聽我的,他們才會認同我是班中最優(yōu)秀的。看著這一張真摯的信條,我內心震撼了一下:一個好學上進的學生,怎么這么獨權!于是我找她進行了單獨談話。開始我先肯定了她想當班長,樂于為班集體做事的上進精神。再告訴她:機會對每一個人都是平等的,老師對待每一個學生更要公正無私,這樣才能讓每一個同學在公平的對待中得到鍛煉,爭取進步。我還告訴她,并不能說,只有當上班長才可以證明你優(yōu)秀,除了當班長之外,還有很多值得我們追求的東西,如:保持優(yōu)秀的成績、積極參加各項競賽和有益的活動、熱心幫助別人等,這樣才能使自己獲得全面發(fā)展。經(jīng)過我耐心地引導,這個學生一心想當班長的結解開了,在后來的學習中更努力,進步更大了。
三、充分肯定,鼓勵學生
人類行為學家約翰·杜威說過:“人類本質里最深遠的驅動力就是希望具有重要性,希望被贊美?!钡拇_,每個人都希望被贊美,這是一個人的精神需求,這種精神需求一旦被滿足,人就會充滿自信和動力。因此,我在日常教學中從不吝嗇對學生的肯定與表揚。特別是面對慢進生,由于他們的學習習慣差,學習成績不理想,平時他們受到的批評肯定遠遠多于表揚,也就是說,他們缺乏表揚,他們的內心非常渴望得到表揚。故此,在幫助慢進生進步的過程中,我會盡量把簡單的任務交給他們去完成,并用心去發(fā)掘他們淹沒于問題與缺點之中的“閃光點”和細微的進步,并在班上及時地公開予以肯定和表揚。這樣既可以讓他們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感受老師對他們的重視,又可以在班中形成正確的輿論,借助班集體的力量,重新點燃他們自尊心的火種,獲得克服缺點、發(fā)奮進取的勇氣和自信。
四、真情關愛,感化學生
親其師,才能信其道。一位學生喜歡的教師,肯定會跟學生建立一種融洽的師生關系。而“愛”就是良好師生關系的一道橋梁。平時,我總是帶著愛心走進學生的學習與生活,做他們的朋友,做他們的親人,關心他們學習和生活中的點滴,把滿腔的愛播撒在每一個孩子的身上。去年,我班有一個女孩,從小她爸爸染上吸毒,媽媽一走了之,她一直跟著爺爺奶奶生活,由于缺乏父母的愛,性格內向、自卑,成績也不理想。剛接觸,我就特別留意她。有一次聊到媽媽的話題,她很傷心地哭了,我緊緊地擁抱著她,對她說:“好孩子,別傷心,以后想媽媽的時候就來找我,陳老師會像媽媽一樣愛你的!”此后,我對她噓寒問暖,經(jīng)常送她一些生活和學習中的小物品;跟她一起閱讀,交流閱讀體會,培養(yǎng)她的閱讀興趣;課后幫她輔導作業(yè),提高她的學習成績。我對她付出的愛,很快就得到了回應,她會經(jīng)常主動找我聊天,跟我說說心里的小秘密,性格慢慢變得開朗起來,學習成績也不斷進步了。一花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我愛每一個學生,盡自己最大的能力去關心、愛護他們,讓每一個學生在原有的基礎上獲得進步是我最大的幸福,這也是我一直以來工作的目標。
五、言傳身教,引領學生
學高為師,身正為范。在小學生的心目中,教師的形象是高大的,特別是在中低年級學生心目中,教師簡直就是完美無缺的人物,他們希望自己長大以后也成為教師那樣的人。因此,在日常學習和生活中,我處處嚴格要求自己,以德立身,要求學生要做到的,自己先做到,處處做學生的榜樣,讓自身的人格魅力成為照耀學生身心健康成長的燦爛陽光。很多老師都說現(xiàn)在的學生很懶。的確,生活在新時代的孩子,衣來伸手飯來張口,學習的自覺性的確比較差。針對這一現(xiàn)象,我一直堅持著“用教師的勤去治學生的懶”。每天我都堅持早到班,晚下班,利用課余零零碎碎的時間與學生一起聊天、整理班務;檢查、面批他們的作業(yè);根據(jù)學生的需要進行個性化的輔導......每天看著我忙碌的身影,在我身體力行的熏陶下,孩子們學習的自覺性不斷提高,行為習慣也越來越規(guī)范了。
良好的心理素質是學生綜合素質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日常教育教學中,只要教師通過各種途徑走進學生的內心世界,尋找良方妙藥,引導學生的心理健康地發(fā)展,就能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人格和個性品質,從而促進他們身心健康成長。
參考文獻
[1] 毛飛仙. 心與心的交流,促進學生健全成長——體育課堂滲透心理健康教育[J]. 新課程:小學, 2013(8):146-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