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互聯網時代下,我國高職教師教學被提出更高的要求。高職教師要順應時代發(fā)展潮流,積極拓寬教學空間,豐富教育手段,實施教育教學深刻改革。在實際教學中,高職教師要積極應用信息技術,不斷提升自身的信息化教學能力和對信息技術的應用能力,全面提升教學質量和教學效率。
關鍵詞:互聯網時代;高職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培養(yǎng)和提升策略
基金項目:河北省教育科學研究“十三五”規(guī)劃一般資助課題—“基于大師工作室的機械制造技能型人才培養(yǎng)模式研究”,項目編號:1703215
前言:隨著我國經濟發(fā)展水平的提升,社會的進步和發(fā)展,信息技術被廣泛應用,并且成為人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在現代教育事業(yè)發(fā)展中,信息技術應用范圍不斷擴大,這對高職教師信息技術的應用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為了滿足信息化社會建設的需求,促進教師的發(fā)展,要加強對高職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的培養(yǎng)。
1.高職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現狀
1.1高職教師對信息化教學方式缺乏足夠的重視
現階段,在高職院校組織的信息化教學大賽中,很多高職院校只是要求個別教師參加,學校打造一個成功案例的最終目的是為了贏得比賽,并沒有真正應用到課程實踐中,也沒有在全校進行推廣[1]。大部分高職教師并沒有認識到互聯網時代的到來給教育行業(yè)帶來的巨大影響,也沒有認識到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提升的重要性。他們在實際信息化教學中僅僅停留在PPT的應用上,沒有積極主動的學習先進的信息化教學技術和互聯網技術等,也不愿意在實際教學中積極使用信息化技術,這無法滿足當代學生的學習需求,也無法滿足教師的教學需求。大部分高職教師普遍存在著懶惰心理,只想使用原有的、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模式,甚至只重視職稱的評定,只做與職稱評定相關的論文和科研課題工作,忽視了基礎教學工作,不愿意在教學中投入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因此也不會花費更多時間研究和分析信息化教學手段以提升教學質量和教學效果。
1.2高職教師的信息化教學能力較弱
在互聯網時代下,學生擅長使用手機、電腦等移動端來獲取信息,大部分學生的信息化能力較強。隨著我國信息技術的不斷發(fā)展,教師與學生間的互動模式從傳統(tǒng)的課堂延伸到電腦、手機等多種移動終端。近幾年,各種網絡教學平臺的出現給課堂教學增添了活力,但并不是所有的高職教師在教學中都能迅速全面的應用好這些教學軟件[2]。部分高職教師的教學觀念落后,不原因接受新鮮的事物,尤其是年紀較大的高職教師,不熟悉網絡知識和計算機知識,不能在實際教學中有效的應用信息技術,也不會積極主動的學習新鮮事物。除此之外,部分高職教師雖然能夠積極的學習先進的教學軟件,計算機水平較高,但是實際的信息化教學能力較低。為此高職教師要在實際教學中將信息技術、教學知識和自身的教學素養(yǎng)有效結合在一起,充分發(fā)揮信息化教學的積極作用。
1.3高職院校對信息化能力培訓不足
部分高職院校并沒有順應時代發(fā)展潮流,沒有建設完善的信息化資源軟件設施,使用的信息化教學設備落后,供教師和學生學習的網絡平臺很少,也沒有制定完善的培訓體系,沒有為高職教師提供必要的技術支持,沒有針對高職教師開展系統(tǒng)性的、專業(yè)化的培訓。高職教師在實際教學中僅僅依靠自身分散的力量來獲取教學資源,豐富自身的知識儲備,更新和優(yōu)化專業(yè)知識。這會大大延緩學生的學習進度,從整體上降低學校的信息化水平[3]。學校要清楚的認知教學改革的方向,加大數字化校園的建設力度,建立合理的、完善的教學評價體系和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培訓體系,使高職教師改變教學觀念,進一步加深教學改革,主動使用現代化的教育手段,提升高職教師的信息化教學能力。
2.基于互聯網時代高職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培養(yǎng)和提高策略
2.1將專業(yè)知識與信息技術有效結合在一起
信息化教學能力不僅包括有效應用信息技術、計算機技術、各種智能軟件,而且要將信息技術和教學內容有效結合,充分發(fā)揮信息技術的優(yōu)勢,合理設計教學環(huán)節(jié),積極開發(fā)和利用教學資源,開展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活動[4]。高職教師可以在教學中合理利用網絡平臺,在課堂教學前高職教師要向網絡平臺中上傳與教學內容相關的課件、教學資料、學生的預習任務、微課等,學生通過移動終端進行自主學習,同時高職教師要求學生將預習任務通過移動端反饋到數據平臺上,合理利用個人加分的形式鼓勵學生在討論區(qū)積極的留言和討論,積極向教師提出問題,進而有效培養(yǎng)學生課前預習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在課堂教學中,高職教師要讓學生觀看微課,利用小組匯報、專家互動等形式來豐富教學過程,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引導學生自主思考問題,通過小組合作來解決問題。在課后階段,高職教師要鼓勵學生積極完成線上作業(yè),不斷拓展學習資料,提高學生專業(yè)化水平和實踐能力,實現培養(yǎng)高素質人才的目標。
2.2利用信息化教學大賽提升高職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
近幾年,我國各級各類教師信息化教學大賽的開展為高職教師信息化水平的提升提供了重要的舞臺,每次參賽都是提升高職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的重要機會。在教學大賽中,教師可以積極的交流和討論,分享自己的工作經驗。高職教師通過觀摩同行的信息化課程將會提升自身的信息化教學能力和水平[5]。為此高職院校要鼓勵教師參加各類各級的信息化教學大賽,為高職教師提供一定的支持和幫助。同時高職院??梢远ㄆ谂e辦類似的信息化教學大賽,高職教師在備賽過程中將會參與到信息化教學設計的各個環(huán)節(jié)中,有效學習各項信息化技術,更加深入的了解如何將專業(yè)知識與信息技術有效融合。這樣高職教師的信息化教學能力將會明顯提升,他們在微課設計、教學視頻制作、信息處理等方面都會得到顯著提升。
2.3搭建完善的網絡教學平臺,開展多樣化的培訓工作
學校要形成長遠的眼光,為高職教師創(chuàng)建完善的網絡教學平臺,否則信息化教學將會毫無意義。同時高職院校要積極開展教師的系統(tǒng)化、專業(yè)化網絡教學培訓工作[6]。在實際培訓過程中不僅要加強對教師信息化技術技能訓練,而且要積極改變高職教師落后的教學觀念,使高職教師適應信息化環(huán)境,在實際教學中深入研究和積極創(chuàng)新信息化技術,形成互聯網時代下必備的意識、技能、知識和創(chuàng)新能力。除此之外,高職院校要針對不同年齡、不同類型的教師開展不同的培訓工作,實施分層培訓,保證培訓工作的循序漸進性,逐步提升高職教師的信息化教學能力。當培訓工作完成后,高職院校要實施科學合理的考核工作,動態(tài)觀察教師在課堂上應用信息技術的能力,并且將其加入到年終績效考核工作中,激勵教師創(chuàng)新和改革教學方法。
結論:綜上所述,高職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的提升需要教師、學校和教育部門的共同努力。高職教師則要順應時代發(fā)展潮流,保持先進性的思想,積極主動的學習新的信息技術知識,樹立正確的教學理念,提升自身的信息化教學能力。
參考文獻:
[1]錢靜珠, 丁國勇. “互聯網+”時代高校青年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提升的研究與實踐[J]. 中國教育信息化, 2019, 000(010):P.78-81.
[2]陳曉蘭. "互聯網+"時代農林高職英語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現狀與提升策略[J]. 農學學報, 2018(5).
[3]錢靜珠, 丁國勇. “互聯網+”時代高校青年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提升的研究與實踐[J]. 中國教育信息化, 2019(10):78-81.
[4]賀韌. 淺議高職專業(yè)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的培養(yǎng)與提升策略[J]. 絲路視野, 2019, 000(033):P.43-43.
[5]幸聰. “互聯網+”時代下中職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的提升策略[J]. 信息與電腦:理論版, 2018, No.347(01):247-248.
[6]幸聰. “互聯網+”時代下中職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的提升策略[J]. 信息與電腦:理論版, 2019, No.347(01):247-248.
作者簡介:李靜,出生年月:1980-02-10,女,漢族,籍貫:安徽省太和縣,所在院校:邢臺職業(yè)技術學院,職稱:講師? 學歷:研究生,研究方向:大鍛件塑性成形過程中的缺陷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