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玉川
摘要:有效地突破教學難點,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手段,在具體的課堂教學過程中,無論是備課、講課、實驗活動等,哪個教學環(huán)節(jié),都必須圍繞教學難點,確立教學思想,明確教學目標,完善教學措施,物理學科中,圓周運動知識點的教學,就是難點突破的環(huán)節(jié),本文就如何在教學中,突破難點進行了探究。
關鍵詞:圓周運動;高中物理;教學難點
一、教學設計中,突出圓周運動知識難點導入安排
物理學是研究物質運動的學科,其教學過程就是圍繞物質運動的不同形式,學習掌握物質運動規(guī)律知識,通過相關的知識解決生產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圓周運動是物理學教學中公認的知識難點,因此,教師備課時,要突出難點教學的導入安排,使學生對知識難點的認識,循序漸進,由表及里,逐漸認識掌握。首先,教學設計中,對圓周運動的概念進行梳理安排,提出圓周運動之前,讓學生學習有關名詞,一是線速度;二是向心力;三是轉速;四是向心加速度;五是轉速。結合復習直線運動的有關知識,對這些名詞,進行溫故而知新,為正確描述圓周運動打下思想基礎。其次,結合數(shù)學知識,溫習圓的性質和特點,想象處于圓周運動的物體受力影響和力的方向,引入角速度、轉速等圓周滾動的知識概念。再次,對勻速圓周運動與加速圓周運動不同運動狀態(tài)下各種物理量的變化,進行區(qū)別。本節(jié)課的難點就是概念混淆,由于概念多,表述運動狀態(tài)的變化不一致,因此,必須,循序漸進,一一解決,做好力的分解圖示,使整體的圓周運動,變成若干段直線運動的集合。這樣通過溫習直線運動的相關知識點,對曲線運動有比較清醒深刻的認識,實現(xiàn)教學難點的突破。
二、課堂教學中,對圓周運動知識難點進行分解處理
在課堂教學中,圓周運動一節(jié)課的教學內容分四個板塊,一是勻速圓周運動;二是變速圓周運動;三是圓周運動的角量描述;四是線量和角量的關系。物理學是研究物質運動的學科,圓周運動是曲線運動最基本的表現(xiàn)形式,學習掌握了圓周運動的相關知識,對進一步研究物質曲線運動的特點性質和各種規(guī)律,有很強的基礎支撐作用。觀察和實驗是物理學教學中解決教學難點的重要方法,課堂教學中,首先讓學生觀察做圓周運動物質的視頻,比如,球體的自轉,物體圍繞圓心的圓周運動等,在觀察的基礎上,做簡單的圓周運動的實驗。運用正確的認識法則即現(xiàn)象---理論—實驗的認識法則,先讓學生概括圓周運動形式,提出圓周運動與直線運動中物體在運動方向、力的變化與方向、速度的大小變化與方向等與直線運動的區(qū)別。然后,系統(tǒng)認識圓周運動的特點,實現(xiàn)對物質運動形式變化難點的理解和認識突破。其次,把做圓周運動的物體看做一個質點,研究勻速運動狀態(tài)的速度、受力狀態(tài)、速度的方向及切線夾角等數(shù)據(jù)關系,在此基礎上,研究變速運動狀態(tài)下,做圓周運動的質點的不同物理量的變化關系,通過加速度、角量和線量的關系,運用推導的計算公式,使變化運動量的計算扁平化,從抽象的概念中解脫出來,實現(xiàn)學生對運動量變化學習難點的有效轉移。
三、課外活動和作業(yè)中,鞏固學生突破知識難點的能力
學生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對知識難點的認識、學習和掌握,僅是感性認識階段,鞏固和發(fā)展解決問題的能力,還需要在課外活動和獨立完成作業(yè)中,進行專項訓練。圓周運動本身就是一種物質質點相對性描述的物質運動,對運動中,質點的空間位置、速度方向的變化、加速度量的變化,只有在實際觀察、實驗、觀察和計算中,不斷研究,才能培養(yǎng)難點突破和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因此,充分利用課外活動時間,讓學生對不同情況下的做圓周運動物體的運動狀態(tài)進行觀察,根據(jù)作業(yè)要求,總結觀察的現(xiàn)象,利用模型進行相關的實驗,在假設、推理、實驗、概括的基礎上,完成作業(yè)中對各種學習能力的測試要求,比如,加速度變換有知識點的訓練。有人以速度a東行,感覺有風自正北吹來,行進速度為2a后,感覺風來自東北向,求地面風的方向。這類題目要求學生熟悉速度變換定理,注意勻加速度a的不同方向的參考系,進而進行計算,有效實現(xiàn)難點的突破。
四、做好階段性考核,開闊學生掌握運用知識難點的視野
圓周運動的教學內容,主要分兩部分,一是圓周運動的認識;二是運動描述相對性的概括。兩步部分教學內容,包括5個教學知識難點,分別安排在不同的課堂教學過程和課外活動。課外作業(yè)中,進行分不學習和訓練鞏固在此基礎上,圓周運動的難點掌握與運用,應該作為一個考核系統(tǒng),進行階段性的考核評價,實現(xiàn)對學生學習能力的正確總結??己朔秩糠謨热荩皇菍A周運動形式的觀察,提出圓周運動與直線運動,在運動形式描述中的相同點和不同點;二是利用現(xiàn)有的條件,做圓周運動的實驗。實驗課分小組進行,制定實驗計劃,提出假設,概括推理,歸納實驗收據(jù),得出相關的結論。三是問題測試和實驗答辯。以班級為單位組織相關活動,筆試中,側重理論知識的正確表述,問題答辯則側重于各個實驗小組的實驗計劃和實驗結果,總之一句話,就是通過不同的方式考核評價學生理解掌握運用知識難點的能力。
五、結語
圓周運動作為物理課程中的教學難點,在課堂教學中如何實現(xiàn)有效地突破,在教研活動中,許多教師各自提出了自己的主張,方法各異,都確實有效,新形勢下,推行素質教育的過程中,應該對突破教學難點的方法不斷研究創(chuàng)新,更進一步。
參考文獻
[1]?? 廖求金.突破高中物理教學重難點之“上當”題解法[J].考試周刊,2020(31):121-122.
[2]?? 徐迎春.運用演示實驗突破高中物理教學難點的實踐[J].中學生數(shù)理化(教與學),2020(04):94.
[3]?? 林志強.運用演示實驗突破高中物理教學難點的實踐研究[J].家長,2020(03):111+113.
[4]?? 潘蓉.高中物理教學中如何突破教學難點[J].數(shù)理化解題研究,2019(36):47-48.
[5]?? 郝群華.探尋高中物理教學難點的突破方法[J].天天愛科學(教育前沿),2019(1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