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華 安玉霞
【關鍵詞】社區(qū)護理;慢性支氣管炎;社區(qū)護理;作用
【中圖分類號】R47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8714(2020)10-0198-01
前言:現如今,人們的生活質量不斷提高,在飲食結構、生活習慣等方面也出現了較大的改變。不健康的飲食、無規(guī)律的作息時間,加上長期處于巨大壓力下崩潰的心態(tài),長期以往,便會引發(fā)各種病癥,對人們的身體健康帶來傷害。慢性支氣管炎是一種非特異性炎癥,在發(fā)病期間,患者會出現咳嗽、咳痰等臨床癥狀,若患者沒有及時到院就診,隨著時間的推移,病情逐漸加重,后期可發(fā)展為阻塞性肺疾病,嚴重情況下,可直接危及到患者的生命安全。通常情況下,慢性支氣管炎發(fā)病人群主要以老年人為主,且近年來,該病癥的發(fā)生率呈上升趨勢。為了老年人的身體健康,使其免遭疾病的折磨,除了要“對癥治療”外,還應給予患者更加全面的護理服務,開展心理疏導、排痰護理以及呼吸肌功能訓練等護理工作,改善患者的臨床癥狀,從而達到良好的護理效果。
1.1一般資料
本次研究以我院50名老年慢性支氣管炎患者為主,收治時間為2018年7月-2019年10月,指導患者接受各項檢查,均已經確診,共40名男性,其余10名患者均為女性,最大年齡為84歲,對比分析兩組患者年齡、性別等基本信息,組間差值不具有可比性(P>0.05)。
1.2結果
本次社區(qū)護理服務以24個月作為時間上的標準,50名慢性支氣管炎患者中共48人病情得到明顯改善,且咳嗽、咳痰癥狀發(fā)生頻率降低,在心理護理、排痰護理、鍛煉指導下,45名患者生活質量提升,心態(tài)平穩(wěn),自我管理能力增強。
本次社區(qū)護理服務需要遵循“以患者為中心”的工作原則,根據患者的病情以及身體情況,制定完善的護理方案,按照相應的護理流程來開展各項護理工作,把控好每一個細節(jié),在不斷提升護理服務質量的同時,改善患者的病癥,幫助患者身體盡快康復。
2.1心理護理
心理護理是醫(yī)護人員工作的重點,受到疾病、家庭經濟壓力等因素的影響,在長期的治療中,患者的心理很容易受到傷害,甚至會出現抑郁、悲觀等負面情緒,對疾病治療失去信心,治療依從性差,難以達到預期的護理效果。為此,想要將各項護理工作真正落實到實處,必須獲取患者的信任與配合。通過對患者的家庭進行訪視,在與患者交談中發(fā)現,多數患者的心理均處于不健康的狀態(tài)。需要對患者的面部表情、語言內容進行分析,從中找出心理護理的突破口,具有針對性采取相應的護理措施。與此同時,醫(yī)護人員還可借助患者家人的幫助,共同來為患者加油打氣,疏導患者的情緒,使其感受到來自醫(yī)護人員與家人的關心與愛護。為了讓患者對自身疾病有更加全面的認知,可在社區(qū)公告欄中張貼有關慢性支氣管炎疾病的相關資料,讓患者端正自己的態(tài)度,樹立信心,用樂觀的心態(tài)來面對以后的生活。
2.2幫助患者戒煙,開展排痰護理
據研究表明,慢性支氣管炎疾病發(fā)生與患者長期吸煙有著很大的聯(lián)系,且人們的吸煙時間越長,該病癥的發(fā)生率也就越高。為此,對于有吸煙史的患者,需要協(xié)助其進行戒煙,告知患者吸煙的危害,提高患者自身的重視度。為了打消患者吸煙的念頭,可采用咀嚼口香糖的方式來轉移注意力。受到疾病因素的影響,患者肺部往往會存在較多的痰液,為了確?;颊叩暮粑槙常瑧笇Щ颊卟捎谜_的方式來排痰。若患者存在咳痰無力癥狀,可采用扣背的方式,告知患者家屬具體的操作方法,對于痰液過于粘稠的患者,指導其平時多飲水,必要時可采用霧化吸入的方式將痰液順利排出體外。
2.3家庭吸氧護理
若患者的病情較為嚴重,需要實施家庭吸氧護理,確保患者呼吸順暢。在經濟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可自行購買家用制氧機,在長期治療后,可改善患者的臨床癥狀,在提高患者生活質量方面發(fā)揮出了更大的作用。需要注意的是,在吸氧護理過程中,需要將氧流量控制在合理數值范圍內,把控好吸氧時間。如:在低流量吸氧護理中,可將氧流量調節(jié)至1-2L/min范圍內,每日吸氧時間應超過8h,指導患者家屬正確的操作方法,告知其需要注意的基本事項,以免出現其他不良事件。此外,定期對吸氧設施進行消毒處理。
2.4鍛煉指導
在后期社區(qū)護理環(huán)節(jié)中,還應根據患者的身體恢復情況,指導其適量運動,主要包括步行、慢跑、太極拳等運動項目。其中,步行鍛煉主要包括散步和快速行走兩種,注意把控好運動的時間。慢跑時盡量不要超過半小時,也可將跑步與走路線交替進行。太極拳或氣功練習,可調整患者的呼吸節(jié)奏,有利于改善患者的肺部功能。
呼吸機功能鍛煉也是慢性支氣管炎患者社區(qū)護理的主要內容。指導患者做呼吸體操,主要以輔機運動為主,在改善患者肺功能方面也具有一定的作用。主要包括腹式、縮唇呼吸、壓胸呼吸和內養(yǎng)功四項內容。為了盡快改善患者的臨床癥狀,需要對患者耐心指導,確保動作上的正確性。例如,在腹式、縮唇呼吸練習中,呼吸部位主要以鼻子、嘴為主,此時患者應保持站立位或坐位姿勢,雙手分別放在胸前、腹部,用鼻吸氣時,腹部挺出,后屏氣停留半刻后,再緩慢呼出。
結語:慢性支氣管炎疾病的治療時間十分漫長,且該病癥很難完全治愈。為此,需要做好基礎的護理工作,控制住病情的發(fā)展,改善患者的臨床癥狀,從而達到良好的護理效果。在本次實驗當中,采取社區(qū)護理模式,指導患者以及家屬采用正確的護理方法,對患者的心理、生理進行全方位護理,在一定程度上可減少并發(fā)癥的發(fā)生概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