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金霞
【摘 ?要】幼兒的教育是以幼兒的生活為起點的,幼兒生活的過程就是幼兒發(fā)展的過程。在當前的教育環(huán)境下,教師必須認識到,幼兒是自己的教育者,幼兒的成長是教育教學的依據(jù)。本文從“當前的兒童觀和幼兒教育的誤區(qū)”闡述了錯誤的幼兒教育對幼兒的影響,從“回歸幼兒生活的教育策略”闡述了幼兒生活教育的課程觀和課程內容設計策略。
【關鍵詞】生活教育;回歸幼兒;教育策略
一、胡塞爾的生活世界理論及其對幼兒教育的意義
(一)生活世界理論
從胡塞爾的生活世界理論得知,我們的世界分為“生活世界”和“科學世界”兩種,生活世界是科學世界的前提。胡塞爾認為,生活世界是日常生活世界,是“唯一實在的,通過知覺實際被給予的,經驗到并能被經驗到的世界?!币簿褪钦f,生活世界就是我們日常生活中“周圍的世界”。
(二)對幼兒教育的指導意義
從生活世界理論可以看出,生活世界是一切的前提和基礎,那么幼兒的生活世界也應該是一切的前提和基礎。因此,可以得出幼兒的生活世界是幼兒教育的前提和基礎。從原始社會起,幼兒的教育就開始了,兒童跟著成年人在勞動和生活實踐中接受教育。而在現(xiàn)代社會,幼兒教育是一門社會科學,有專門的學者去研究,有幼兒園這一專門的教育機構來實施幼兒教育。無論什么時期,幼兒教育都離不開幼兒生活,脫離幼兒生活開展教育是不可行的。
二、當前兒童觀和幼兒教育的誤區(qū)
(一)當前的兒童觀
當前社會經濟政治文化快速發(fā)展,社會生活日新月異,對人才的需求也越來越高,家長們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教育期望一直存在,并愈加激烈。除了幼兒園這樣的學校教育系統(tǒng)之外,書法班、鋼琴班、舞蹈班等各種藝術培訓機構隨處可見,幼兒園的孩子在接受幼兒園課程之外還需要接受這些“興趣班”的課程,甚至有的家長早早就為孩子報名“珠心算”“國學”等相對深奧的課程,幼兒的童年消失殆盡。
(二)幼兒教育的誤區(qū)
隨著兒童觀的扭曲,幼兒教育也陷入了誤區(qū)。幼兒園開始迎合家長的喜好,在幼兒園大班下學期,通常都有打著“幼小銜接”旗號的延時班。在幼兒園日常教學活動中,教師大多缺乏想象力和工作熱情,更別說站在孩子的角度,走進孩子的生活了。由此可見,當前幼兒教育存在迎合家長喜好,幼兒教師應差式工作等問題導致了幼兒教育走入誤區(qū),這是亟待解決的問題。在此基礎上,呼吁幼兒教育回歸幼兒生活勢在必行。
三、回歸幼兒生活的教育策略
(一)幼兒生活教育的課程觀
格魯梅特認為課程是學生的“生活經驗”,是個體“履歷經驗”的重組,是學生生活世界獨有的東西。課程的一切要以幼兒生活為核心。生活化的課程觀意味著課程不僅僅是知識本身,而是從幼兒經驗出發(fā),不斷進行經驗建構和生活重建的一個動態(tài)的過程,幼兒生活教育首先需要建立的是生活化課程觀。
(二)幼兒生活教育課程設計策略
幼兒生活教育課程的內容可分為課程目標、課程內容和學習活動方式三個方面,二者構成課程的內在結構。從這樣的劃分出發(fā),課程設計包括課程目標設計、課程內容設計和學習活動方式設計。因此,本文將從這三個方面進行闡述。
1.幼兒生活教育課程目標設計
幼兒生活教育課程目標設計要回歸兒童主體,回歸兒童主體的生活教育課程目標設計首先要著力于關注幼兒的內在特性。幼兒生活教育課程目標的設計的具體內容要從以下三個方面進行:其一,情感與感受;其二,認知與知識;其三,技能與動作。課程目標的設計要圍繞課程評價標準來進行,二者相互呼應。
2.幼兒生活教育課程內容設計
課程內容的設計要考慮兒童的心理結構和實際生活經驗。第一,以《3-6歲兒童學習與發(fā)展指南》為依據(jù)。第二,以幼兒的生活經驗為出發(fā)點。第三,以游戲化的課程為主要內容。
3.幼兒生活教育學習活動方式設計
第一,操作式。愛動是孩子的天性,孩子們對于自己感興趣的事物都充滿了好奇,想要看一看,摸一摸,量一量。例如可以提供一些觀察工具如放大鏡和望遠鏡等,孩子通過觀察測量,并用自己的方式做好記錄,儼然已經成了自己的教育者。第二,游戲式。游戲是孩子最感興趣的活動方式,通過游戲式的學習活動方式,孩子能夠更好地掌握住生活教育的內容,達到活動目標,并且全身心投入活動中去。第三,解決問題式。每一個生活教育活動的背后,都是需要解決的生活問題,通過提出問題——進行假設——反復測試,最后解決問題,孩子們在學習活動中充分發(fā)散思維,進行頭腦風暴,有利于提高幼兒的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促進其獨立性的培養(yǎng)。
參考文獻:
[1]侯莉敏.兒童生活與兒童教育[D].南京師范大學,2006.
[2]郭元祥.生活與教育—回歸生活世界的基礎教育論綱[M].武漢: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