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彩霞
【摘要】文言文是我們吸取知識營養(yǎng)的寶庫,也是高考必考的重難點內容,但在高中文言文教學過程中發(fā)現(xiàn),由于文言文的字詞難懂,學生閱讀能力有限,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存在畏難心理,學起來也茫然,所以提升高中生文言文的閱讀能力勢在必行,而教師如何教也就顯得尤為重要。
【關鍵詞】高中文言文? ?閱讀能力? ?課堂教學
【中圖分類號】G633.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992-7711(2020)27-113-01
國家對于新課改的執(zhí)行以及在語文核心素養(yǎng)的要求下,對“教”和“學”都提出了更高層次的要求。文言文作為高中必考的重點教學內容,必然也對學生的能力提出了更高層次的要求。作為教師要在傳統(tǒng)的“文白對譯”教學方法的基礎上推陳出新,激發(fā)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幫助學生克服畏難心理,找到有效學習文言文的方法,提高學生自主閱讀和學習文言文的能力。
一、文白對譯是什么
文白對譯是指不改變原文的結構,僅在必要時調整語序,把文言文翻譯成白話文的一種翻譯方法,是一切口、筆譯活動的基礎,是最簡單、最基本、最有效的用的最多的實用翻譯方法。但是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我們教師不能把它簡單理解成僅是把文言文直接翻譯過來讓學生熟讀或者背誦就可以解決問題的方法,因為“簡單粗暴”的方法只會讓學生對文言產生厭倦心理。所以,接下來本文就探究如何有效利用文白對譯的翻譯方法來提高學生文言文閱讀的能力。
二、有效利用文白對譯的方法來提升高中生文言文閱讀能力
(一)依托教材,夯實文白對譯的基礎
要對古文進行文白對譯,需以夯實文言基礎知識作為前提。高中課文所選取的都是古文中的經典名篇,也是學生學習古文的經典范本。依托教材,能很好地幫助學生學習和梳理文言的知識要點。不管是理解實詞的一詞多義、通假字、古今異義和偏義復詞,還是學習常見虛詞的意義和用法,抑或掌握文言句式和用法,都需要我們把文本作為依托。如果脫離文本去給學生單純學習或記憶這些知識點,好比緣木求魚不得法。例如學習到荀子的《勸學》時,我們可以讓學生逐條梳理虛詞“而”意義和用法,然后進行歸納總結;當學到王羲之的《蘭亭集序》時會發(fā)現(xiàn)文中共有21個“之”字,我們也應該讓學生在這課中掌握了“之”字的常見意義和用法。所以,我們在教學過程中,一定要以教材作為學習古文的重要的依托,從而夯實文言基礎知識,為翻譯奠定基礎。
(二)合理拓展延伸,文白對譯要得法
在高中生學習文言文的過程中,教師在學生有了一定的文言基礎上,要進行適當的有針對性的拓展延伸。教師可以選取一些生動有趣的課外小故事或者一些富含哲理的片段讓學生進行翻譯,借此既可鞏固在課堂上學習的文言知識,又可以鍛煉學生靈活運用知識的能力。例如當學到《鴻門宴》這篇課文時,為了讓學生更好地了解項羽和劉邦的人物性格,可以將有關他們兩個初次見到秦始王時的描述讓學生翻譯,學生非常感興趣于這些歷史小故事。在拓展延伸環(huán)節(jié),我們一定要根據生情和學情來合理設置任務,以達到提升學生能力為目的,如此學生才能勤學、樂學。
(三)激趣教學,文白對譯不再難
文白翻譯,我們一般的思維是把文言文翻譯成白話文,但是我們其實還可以逆向思維,給出一段白話文,讓學生試著去翻譯成文言文。例如我們在學習《寡人之于國也》這篇文言文的過程當中,通過學習這篇課文,學生可以了解到孟子主張實行仁政,重視民心的背向,利民、保民的積極思想。那么在課后拓展環(huán)節(jié),教師可以給學生布置:“如何成為百姓擁護的天子”這個話題,讓學生進行文言文創(chuàng)作?;顒舆^程中學生可以查閱資料,以分組合作的方式來完成任務,這樣一來可以降低這種極具挑戰(zhàn)性任務的難度和增強同學間的互助合作能力,二來可以讓學生較深層次地吸取古代文化的精華;既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還可以讓學生學以致用,從而提高文言文的綜合閱讀能力。
在實際生活中,教師可以鼓勵學生進行接地氣的創(chuàng)作實踐。比如,鼓勵學生在卡片上用文言寫上勵志的語句互贈,或者用文言輪流為班級寫班級日志,也許一開始有些同學覺得很難,但是踐行一段時間后就會受到積極的影響,無形中會被積極學習的同學帶著去積累、背誦、記憶、整理相關的文言句子了。
激趣教學的方法很多,如我們可以借助多媒體聲情并茂內容豐富的特點,讓學生近距離地感受古人古事,從而尊崇我們古代的文化。我們還可以給出影視片段,讓一部分學生配文言字幕,一部分學生配白話字幕,通過文白比較,我們的學生就更能感受到文言的魅力。我們教師一定要因材施教,因地制宜,有的放矢,如此才有效果,否則會落得熱熱鬧鬧一場,最后什么都沒學到的結局。不管哪種方式,我們都離不開文白對譯這種翻譯方法,這是學好文言的必要手段。
(四)熟練掌握文白對譯的方法
學生在學習文言文的時候,總少不了要接觸到古詩。古詩是古文中的精華,它言辭優(yōu)美而富含深意,我們可以借助學習古詩的機會,讓學生感受文言的言簡意賅,韻味無窮等特點,但是我們更可以借助古詩和古文的鑒賞區(qū)別,讓學生真正掌握古文翻譯的原則和方法。古詩要求鑒賞,而古文要求準確翻譯;古詩要求聯(lián)想想象,而古文嚴格按照要求以直譯為主,意譯為輔;古詩講究整體理解,而古文要求逐字翻譯準確把握,等等。古詩和古文的這些聯(lián)系和區(qū)別,既能讓學生更好的掌握古文翻譯的方法,又能對古文以及對古代文化有更層次的了解。
結束語
總之,不管是文言基礎知識的系統(tǒng)梳理、知識的拓展還是激趣學習,都是為了讓學生掌握古文對譯的方法,能準確地翻譯和自如流暢地閱讀文言文。教師要提升學生文言文閱讀能力,就要有效地靈活地運用文白對譯的教學方式就行教學。這是一條必走不可的甚至可以說是唯一的通往文言世界的要道。目前,按照新課改的要求,文言文的閱讀方式在發(fā)生著改變,由傳統(tǒng)的單篇引向多文本,由課內引向課外,這就是群文閱讀或主題閱讀。這些改變就要求學生有非常強的文白對譯的能力,才能對文章進行比較閱讀,也才能進行“求同”和“比異”。所以說文白對譯是理解和閱讀文言文的基礎,也是能夠積極探究和研討古代文化的前提,唯有讓學生在文白對譯的過程當中不斷提高文言文的閱讀能力,學生才能感受中華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做中華民族傳統(tǒng)文化的傳播者。
【參考文獻】
[1]黎國四.淺談高中語文文言文教學[J].南北橋,2020,(10):113.
[2]劉佳.提升高中文言文閱讀教學有效性的思路[J].語文課內外,2020,(16):223.
[3]鄧遠凌.古典詩歌翻譯方法探析[J].課外語文(下),2017,(6):2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