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通過查閱文獻對“課堂參與度”的概念進行梳理,根據(jù)“課堂參與度”的概念明確哪些參與項目適合通過問卷調(diào)查的方式進行調(diào)查。根據(jù)這些參與項目設計調(diào)查問卷的題干和選項,再運用SPSS數(shù)據(jù)分析軟件對本調(diào)查問卷的信度和效度進行分析。從筆者所在學校的五年制大專層次的學生中隨機抽取5個班級進行調(diào)查,調(diào)查問卷通過“問卷星”平臺進行發(fā)放,收到有效問卷335份。從調(diào)查結果來看,幾乎所有的被調(diào)查者都認為“雨課堂”在提高學生的行為參與、情感參與和認知參與中有積極的作用。
關鍵詞:雨課堂;英語;課堂參與度;調(diào)查問卷
中圖分類號:H319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1003-2177(2020)10-0087-02
1 課堂參與度的概念
不同的學者對學生課堂參與的理解各有不同,比如有學者認為學生課堂參與的概念隨具體班級、課程學習材料、教師偏好、課程的總體定位和結構的不同而各異。Gopinath等從廣義上對學生課堂參與進行了定義,他們認為學生課堂參與指學生通過參與各種形式的教學組織形式(例如:閱讀、課堂展示、小組討論)來增長專業(yè)知識和完善自我的過程[1-3]。再如Vadenboncoeur從正式和非正式兩方面來定義學生參與,正式的學生參與指的是課堂情境下的學生課堂參與,而非正式的學生參與較為廣泛,包括課后學習項目和任何社會情境下的課外學習項目[4]。他還強調(diào)了非正式學習的重要性,因為學生學習生活中大部分時間的學習都屬于非正式的學生參與。Lester等人指出20世紀50、60年代以后學者們明確了參與原則的概念[5],F(xiàn)redericks等從行為、情感和認知三個維度來定義學生參與[6]。他們的文章把大量的關于“參與”的觀點和定義綜合起來,并將其歸納為三個主要類別:行為、情感和認知,國內(nèi)大部分學者和研究人員都認同這種觀點[7]。
2 問卷調(diào)查設計的依據(jù)
本研究中的學生課堂參與指的是在正式的課堂情境中學生對課堂學習活動的參與,包括對課堂學習活動的行為參與,情感參與和認知參與。本研究中的行為參與主要包括學生在課堂學習的過程中注意力是否集中、是否參與課堂討論、是否舉手發(fā)言或聆聽別的同學的發(fā)言、是否聽從教師的課堂指令、對于較難的知識點受否愿意付出努力去學習鉆研、對于自己不懂的問題是否會主動向同學或老師請教;本研究中的情感參與指學生對課堂學習內(nèi)容或?qū)W習結果是否有情緒上的反應,比如學生對學習內(nèi)容是否會表現(xiàn)出興趣、厭煩、焦慮等情緒,對學習結果是否會表現(xiàn)出難過、喜悅等情緒;本研究中的認知參與指學生在課堂學習過程中是否會運用元認知策略或?qū)W習策略,比如學生是否會設定學習目標、預測重難點、勾畫重難點,記筆記等。
通過問卷調(diào)查法調(diào)查學生英語課堂的行為參與、情感參與和認知參與的某些方面,主要包括:學生對于較難的知識點受否愿意付出努力去學習鉆研,學生對課堂學習內(nèi)容或?qū)W習結果是否有情緒上的反應,學生在課堂學習過程中是否會設定學習目標、預測重難點。其他不宜采用問卷調(diào)查形式進行調(diào)查的項目采用檢查學生筆記、觀察法和訪談法進行調(diào)查。根據(jù)以上內(nèi)容設計了本次問卷調(diào)查的題干和選項(如表1所示),調(diào)查問卷選項采用六級量表的方式進行設計,分別是“很不同意”“不同意”“一般”“同意”和“很同意”。選項設置的分數(shù)從“很不同意”到“很同意”依次遞增,分別是:1分、2分、3分、4分、5分、6分。本調(diào)查問卷運用SPSS數(shù)據(jù)分析系統(tǒng)來檢驗其信度和效度,分析結果顯示所有研究項對應的共同度值均高于0.4,說明研究項信息可以被有效的提取。另外,KMO值為0.857,大于0.6,意味著數(shù)據(jù)具有效度。
3 運用“雨課堂”提高英語課堂參與度調(diào)查問卷題目與結果
運用“雨課堂”提高英語課堂學生參與度的調(diào)查問卷題目和結果統(tǒng)計,如表1所示。
4 調(diào)查結果分析
采用六級量表的形式設置答案能更精確地量化被調(diào)查者的課堂參與度情況,題目得分越高證明被調(diào)查者越認可“雨課堂”對提高學生英語課堂參與度的作用。以“一般”對應的3分為界限,3分以下表示被調(diào)查者不認可題目所表達的含義,也就是不認為“雨課堂”能提高學生英語課堂的參與度;3分以上表示被調(diào)查者很認可題目所表達的含義,也就是很認可“雨課堂”對提高學生英語課堂參與度的積極作用。從統(tǒng)計信息可以看到,每個問卷題目均有97%以上的被調(diào)查者選擇了“一般”及以上的選項,而且每道題的平均分均在3.91分及以上(如表1所示),說明幾乎所有的被調(diào)查者都認為“雨課堂”在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方面有積極的作用。在今后的英語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嘗試著把“雨課堂”引入到教學環(huán)節(jié)中去,特別對于學生不感興趣或者感覺枯燥的知識點的講解,比如:課文和語法,教師可以考慮運用“雨課堂”授課工具,來激發(fā)學生的興趣,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從而提高英語課堂的學生課堂參與度。
參考文獻
[1]Gopinath,C.Alternatives to instructor assessment of class participation[J].Journal of Education for Business,1999,75(1):10-14.
[2] James E.Heyman,John J.Sailors.Peer assessment of class participation:applying peer nomination to overcome rating inflation[J].Assessment & Evaluation in Higher Education,2011,36(5):605-618.
[3] Jones,R.C.The 'why' of class participation:A question worth asking[J].College Teaching,2008,56(1):59-62.
[4] Jennifer A Vadeboncoeur.Chapter 7:Engaging Young People:Learning in Informal Contexts[J].Review of Research in Education,2006,30(1):239-278.
[5]Lester,Derek.A Review of the Student Engagement Literature[J].FOCUS on Colleges,Universities & Schools,2013,1(7):1.
[6]Jennifer A Fredricks.School Engagement:Potential of the Concept,State of the Evidence[J].Review of Educational Research,2004,74(1):59-109.
[7]孔企平.“學生投入”的概念內(nèi)涵與結構[J].外國教育資料,2001(2):72-76.
(責編:楊梅)
課題來源:本文為昆明衛(wèi)生職業(yè)學院校級課題(JY2018—22)“運用‘雨課堂提高班高職英語課堂參與度的行動研究——以英語精度課為例”的部分成果
作者簡介:張丹丹(1988—),女,云南昆明人,碩士研究生,講師,研究方向:高職英語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