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虹
摘 要:隨著我國教育改革制度的不斷完善,在高中地理教學過程中對于教育的方法也在不斷的創(chuàng)新。通過合理的應用思維導圖模式可以讓學生對知識有一個更加清晰的了解。同時對知識層次進行合理的分類記憶,加強學生的記憶能力,保障學生在高中地理階段的學習水平不斷的提高。
關鍵詞:思維導圖;高中地理;教學;應用研究
思維導圖作為一種新穎的教學工具,在我國的新課程改革后才逐漸被引用,它的表達方式直接,可以更好的輔助學生的記憶,同時由于其清晰易懂的圖解思維,讓學生可以很快地理解參透,展示效果極強,可以更好地幫助學生構建知識體系,在現(xiàn)代的課堂教學中可以更好的輔助教師完成課堂任務,成為一種逐漸被更多人使用的教學工具。而眾人皆知,地理知識信息龐大、知識結構繁雜、所需記憶量非常之大,與此同時還需要在腦中有良好的知識體系。
1 高中地理進行思維導圖教學的重要意義
1.1 多元教學手段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高中地理知識較為冗雜,極具綜合性,打好堅實的基礎對后期進一步學習至關重要,學生往往因為地理信息量大,又較為抽象,在學習時缺乏熟悉感,自然消減對地理的興趣。面對這一現(xiàn)象,運用多種符號、色彩及圖文結合方式的思維導圖往往能夠得到學生的青睞,思維導圖強調言簡意賅、內容的關聯(lián)性、圖片符號的使用,由此高中地理運用思維導圖教學時,豐富的色彩運用,聲情并茂的圖片使用,簡潔符號的聯(lián)系給學生帶來了全新的體驗。注重字體、字形、字號的合理控制,顏色搭配的設計及小細節(jié)的強化處理,思維導圖以一種新穎又有力的方式融入教學過程中,一改傳統(tǒng)教學的單一、呆悶,讓學生在豐富的教學體驗中集中精神,產生極濃厚的學習興趣。
1.2 枝干聯(lián)系加強學生的知識理解和記憶
思維導圖具有脈絡特征,關鍵詞之間聯(lián)系緊密,可以有效培養(yǎng)學生問題解決的邏輯推理能力。高中地理知識較為復雜和抽象,對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及整體分析把握能力要求極高,但部分學生在這個方面較為平庸,理解地理知識有難度[1]。思維導圖正是打破門檻的利器,它符合人類思考的邏輯脈絡,通過挖掘和拓寬不斷對問題進行深層次、多方位的剖析。高中地理運用思維導圖教學可以利用思維導圖的優(yōu)勢幫助學生學習。通過問題的深度剖析和知識框架有聯(lián)系的梳理,學生可以直觀觀察到每一個知識之間的聯(lián)系性及整個區(qū)域的整體性,并從多個枝干的分析中加深對地理知識的理解,全面提高對地理知識的理解能力和記憶能力,并在全面的拓寬延伸中加強素質能力的培養(yǎng)。
1.3 空白分支培養(yǎng)學生的獨立思考和創(chuàng)新能力
思維導圖由向外不斷發(fā)散的枝干組成,子枝干往往與主枝干具有緊密的聯(lián)系,解決問題時,可以有意識地增加空白分支,讓大腦進行聯(lián)系型思考探究,培養(yǎng)獨立思考能力和創(chuàng)新思維。教師引導學生用全面、發(fā)展、聯(lián)系的眼光看待問題,引導學生自主思考,培養(yǎng)學生自主解決問題的能力及創(chuàng)新思考的能力,從而實現(xiàn)學生自主探究,全面發(fā)散思維。
1.4 構建完整的知識體系,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在高中地理教學中讓學生使用思維導圖的主要目的便是通過思維導圖構建學生的知識體系,通過思維導圖篩查核心知識進行重點記憶,分析各個知識之間聯(lián)系和意義,讓學生“腦里有圖”。同時激發(fā)學生創(chuàng)造性,讓學生進行自主學習,提高學生對知識的掌握能力,幫助學生養(yǎng)成運用思維導圖的習慣。思維導圖不僅在地理學習中運用,在學習的各個方面和生活的各個方面都可以運用。而這種思維導圖的運用可以提高學生在其他學科的學習效率。加之其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對于學生的全方面的綜合素質發(fā)展有極大幫助。
2 思維導圖在高中地理教學中的具體應用措施
2.1 進行課前預習
地理教學中,課前預習是極為重要的一環(huán),由于地理知識龐大駁雜的特點,教師在課堂中不能面面俱到的進行講解,這就要求學生在課前預習中結合書本將知識進行篩選,排查出其中重要的知識點,運用思維導圖進行理解學習,思維導圖的使用讓課前預習能夠很好地完成,不像以前那樣沒有學習頭緒,在上課前對知識有著極為清晰的認識,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而在進行課前預習時教師一定要給予學生預習的關鍵詞,結合書本,運用思維導圖進行預習,讓預習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2]。
2.2 課時,運用思維導圖進行知識框架的梳理和整合
教師可以將本節(jié)課的關鍵詞放入整個思維導圖框架中,而后添加學生疑問分支或對學生有疑問的分支進行標注,尋找時間進行恰當?shù)慕獯鸷脱由?,既檢查學生的預習效果,又加深學生對知識內容的理解。教師在授課時應有意識地對思維導圖的知識框架進行補充,使整節(jié)課程的脈絡清晰地展現(xiàn)在學生的面前,使學生對課堂知識有較為全面的整合和印象。例如,在教學“城市與城市化”單元時,教師可利用思維導圖進行知識梳理和整合。首先繪出今天主講的三個分支,城市內部結構組成、城市服務職能分布、城市化優(yōu)化,而后進行細節(jié)填充。完善課程知識的細節(jié)內容,并通過不同顏色及符號的使用對課程重難點著重展示和介紹,使教學過程充滿條理,有效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降低學習的門檻。具體說來,學習城市與城市化時,教師可以在黑板上以“城市與區(qū)位”為關鍵詞,連接“交通”會發(fā)現(xiàn),我國有些城市發(fā)展是依據(jù)得天獨厚的水運條件,比如長江流域的重慶、武漢,也有依靠鐵路實現(xiàn)了城市的繁榮發(fā)展,比如廣州、焦作、株洲;連接“歷史”,發(fā)現(xiàn)歷代很多都城憑借濃厚的文化底蘊實現(xiàn)了發(fā)展,旅游資源豐富,人文氣息濃厚,比如西安、咸陽、南京;連接“礦產”,發(fā)現(xiàn)新疆克拉瑪依和黑龍江大慶以石油聞名,遼寧鞍山、本溪鐵礦豐富,黑龍江鶴崗、雞西和山西大同煤炭資源豐富,連接“經濟”會想到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當然,很多學生會想到西部很多城市經濟發(fā)展程度遠遠不及東部沿海城市。
2.3 課后階段——鞏固舊知識
思維導圖對于高中地理教學來說,其作用不僅僅是局限于課前和課上,將其應用于課后同樣能夠發(fā)揮一定的作用。學生可以通過自己繪制的思維導圖捋順新舊知識之間的關聯(lián)。這種隱含的知識結構能夠更清晰地被學生所理解。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也可以少走彎路。思維導圖還可以幫助學生鞏固已經學習過的知識點,是復習階段非常重要的學習方法之一。在復習的過程中,學生還可以通過綜合以往繪制的思維導圖把知識串聯(lián)起來,以此形成一個完整的知識系統(tǒng)。例如,在進入高中地理的復習環(huán)節(jié)時,學生就可以把思維導圖的主線定義為“中國”,隨后把“區(qū)域文化特點”“區(qū)域環(huán)境特點”“區(qū)域經濟特點”以及“區(qū)域氣候特點”等內容作為繪制思維導圖的部分分支,將主線和支線進行串聯(lián)之后,形成完整的思維導圖模式,讓學生對知識的結構理解得更加透徹,進而促進其對地理知識的掌握[3]。
3 結語
高中地理作為高中階段學習的重要學科,需要加強對地理課程的重視。通過完善的教學方法,提高學生對高中地理課程的興趣以及學習動力,保障學生學習水平的不斷提高。在現(xiàn)階段的高中課程教學中,應用思維導圖的模式具有明顯的效果,通過思維導圖對課程的課前課中以及課后幾個階段進行合理的應用。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及綜合應用能力,提高思維模式。促進地理知識的全面掌握,從而為我國教育事業(yè)的發(fā)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楊敏.思維導圖在高中地理教學中應用的研究[J].新課程(下),2016(33).
[2]吳金花.淺談思維導圖在高中地理教學中的運用[J].考試周刊,2017(65).
[3]周程.思維導圖在高中地理教學中應用的研究[J].新課程(下),20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