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舟莉
摘 要:本文中的小學英語教學有效性更為注重營造具有趣味性的教學氛圍,激發(fā)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讓他們參與到課堂學習中來,提升其英語表達能力,并在潛移默化中,讓學生逐步掌握英語學習方法,提升他們的英語學習能力,獲得良好的英語教學效果。
關(guān)鍵詞:小學英語;英語教學;教學有效性;教學策略
在現(xiàn)階段的小學英語教學過程中,部分英語教師將教學的重點集中在提升學生的應試能力方面,忽視培養(yǎng)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也不注重引導學生掌握具有實用性的英語學習方法,從而導致他們的英語學習興趣度降低,而提升小學英語教學有效性,便成為空談。為此,教師應轉(zhuǎn)變原有的教學觀念,從學生的實際學習水平著力,并在此過程中,創(chuàng)設讓學生“踮踮腳”便可達到的學習目標,調(diào)動學生的英語學習自信心,提升整體的小學英語教學質(zhì)量。
一、運用抽認卡,營造良好的詞匯教學氛圍
小學英語教師可以運用抽認卡,開展英語教學,利用抽認卡本身的隨機性,以及數(shù)量上的遞減性,制造詞匯學習的緊張感,提升學生的詞匯學習自信心。與此同時,教師可以創(chuàng)新抽認卡教學形式,調(diào)動學生的英語詞匯學習興趣,讓學生在詞匯學習的過程中獲得快樂,營造良好的詞匯教學氛圍。
例如,教師在開展詞匯教學時,常常運用抽認卡的方式進行授課,在給予學生充分自主學習權(quán)的過程中,激發(fā)學生的詞匯學習能動性,獲得良好的詞匯教學效果。教師在具體執(zhí)行時,分為以下三點。第一點,制作抽認卡,提升學生詞匯學習質(zhì)量。教師讓學生將本節(jié)講授的詞匯、詞義等,抄寫到相應的抽認卡上,并鼓勵學生隨機對相關(guān)的詞匯進行檢驗。而隨著錯誤數(shù)量的逐漸減少,學生的詞匯學習信心會逐漸增強,同時,也為下一階段的學習創(chuàng)設條件。第二點,創(chuàng)設詞匯教學情境。例如:教師運用多媒體,依次展示倒扣的四張抽認卡,讓學生隨機挑選其中的抽認卡,并在5秒內(nèi)運用英語表達抽認卡的內(nèi)容。第三點,展示成果。例如讓學生A選擇一張抽認卡,抽認卡顯示一個旋轉(zhuǎn)別針器的圖片。A迅速地說道:“Spin a spinner .”與此同時,多媒體發(fā)出“Great!”的聲音。教師運用抽認卡,既給予學生充分的自主探究空間,又讓他們享受英語詞匯學習的成就感,并在此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英語學習習慣,從而獲得一舉三得的教學效果。
二、使用游戲法,提升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
小學英語教師可以運用游戲教學法,解放小學生的天性,并在此過程中,將教學內(nèi)容融入到游戲規(guī)則中,從而讓學生在游戲的過程中,提升英語知識應用的強度,增強他們的英語表達能力。
例如,在講授《Animals in the zoo 》這部分內(nèi)容時,教師利用猜詞游戲的形式,讓一位學生進行描述,讓另一位學生進行執(zhí)行。在此過程中,提升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聽取關(guān)鍵詞匯的能力,從而提升他們的綜合口語表達能力。教師運用多媒體的互動機制,讓學生掌握本節(jié)的重點句式,比如,Where is the ……?以及重點詞匯,比如,turn left/right;on the left/right。為了提升學生的英語學習參與度,教師要求學生盡可能地說英語,注重描述位置的準確性,也要注意認真傾聽表達者的發(fā)言。”教師考慮到后進生的具體學習情況,對本班的幾名后進生進行耐心指導,提升此部分學生的英語學習熱情。教師運用文字的形式,展示其中一組學生的游戲情境。他們的挑戰(zhàn)的項目是蒙眼畫圓。學生A說:“Put your hands on the desk. ”學生B說:“OK!”學生A說:“Move your hand to the right!Can you touch a glass bottle? ”學生B說:“I touched a glass bottle!”學生A說:“Open the bottle!Use the paper inside and draw a circle!”教師運用兩兩配合的方式,開展英語游戲教學,讓學生儲備的英語知識得以激活,讓他們綜合運用英語知識的能力得以增強,從而獲得良好的英語游戲教學效果。
三、巧用分享會,輔助學生掌握英語學習法
小學英語教師可以運用閱讀分享會的形式,讓學生交流在英語學習中的心得,或是介紹相關(guān)的英語閱讀方法,從而在調(diào)動學生英語學習興趣的同時,拓展他們的英語學習視野,掌握相關(guān)的英語閱讀學習方法,提升整體的英語教學質(zhì)量。
例如,教師舉辦了以“閱讀助我成長”為主題的閱讀分享會,并在此過程中,讓學生分享英語學習內(nèi)容,獲得良好分享英語學習效果。教師創(chuàng)設如下規(guī)則:學生可以分享閱讀學習方法或是分享在英語學習的過程中的所獲。與此同時,教師會進行針對性的解答。教師會在課下,了解學生的英語學習狀況,并針對性地提出對應性的策略,提升學生的英語閱讀積極性。學生C曾分享:“Nature has no up and downs,the earth would not be fruitful achievements .”假如自然界沒有風風雨雨,而地球上就會缺少相應的春華秋實。但是,我有一個問題,在英語閱讀的過程中,我總是只閱讀一部分,而不能閱讀整個內(nèi)容,一遇到陌生詞匯,我就打退堂鼓!”學生D建議:“針對這種情況,你可以跳過這個陌生詞匯,并積極地勾畫出此陌生詞匯、前后的重點詞語,根據(jù)勾畫的重點詞語以及此詞匯所在的前后語境進行判斷,從而提升對陌生詞匯詞義的揣測能力。這個過程特別有趣!”教師運用分享會的形式,開展此部分內(nèi)容,既讓學生獲得英語閱讀學習的成就感,也讓他們在交流的過程中,促進英語學習能力的增強,獲得良好的英語教學效果。
總而言之,在提升小學英語教學有效性的過程中,教師應注重三個立足點,立足于學生的學習狀況,立足于教學內(nèi)容,立足于現(xiàn)階段的教學趨發(fā)展勢。并在此過程中,選擇學生最為接近的英語教學模式,激發(fā)他們的英語學習能動性,提升小學生的英語學習能力。
參考文獻:
[1]張強光.淺談小學英語教學的真實性和有效性[J].學周刊.2016(19)
[2]劉靜.探討小學英語教學提高有效性的三個策略[J].中國校外教育.201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