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磊
摘 要:音樂是一門高雅的學科,神奇的音符可以直接穿透學生的內心,使之在內心深處開出熱愛生活熱愛音樂的美麗花朵。由此可以看出,音樂這門學科承擔著培養(yǎng)學生審美情趣的功能,小學音樂教師也需要通過實際行動來落實這一點。筆者在此基礎上,對如何落實審美教育這一問題展開了深入研究,并且提出了創(chuàng)設美的意境、挖掘美的內涵和促進美的應用三種有效的教學策略,在本文中進行了詳細的闡述。
關鍵詞:審美教育;音樂教學;小學
音樂教學活動是小學教師培養(yǎng)學生審美能力的一個重要渠道,但教師要想有著好的審美教育效果,他們就必須要對自己教學的各環(huán)節(jié)展開深入研究,并在此基礎上逐漸地融入審美教育。不僅如此,在研究審美教育有效策略的時候,小學音樂教師還需要考慮到學生的自身情況,這樣才能夠選擇出學生所能夠接受的教學策略,進而使其有效發(fā)揮作用。接下來筆者就在本文中提出了三種教學策略,旨在和各位小學音樂教師進行探討。
一、結合教學內容,創(chuàng)設美的意境
審美教育中,小學音樂教師最需要做到的就是抓住學生的情感,但要想做到這一點,教師傳統(tǒng)的講解式教學方法就是不可取的,其只能夠讓學生覺得音樂知識的學習是枯燥的,是乏味的。因而此時小學音樂教師就需要及時改善自己的教學方法,通過為學生進行美的意境的創(chuàng)設,可以刺激學生的感官,使他們的情感得以共鳴。在此過程中,教師要注意的是,他們在創(chuàng)設情境的時候必須要結合自己的教學內容,這樣才能夠發(fā)揮情境的作用。例如:《東海漁歌》這一單元的內容中有一首歌曲是需要學生進行學習的,那就是《趕海的小姑娘》,其歌曲中所蘊含著歡快活潑的情緒能夠感染學生,讓學生感受到大海的美麗,進而產生熱愛生活和熱愛自然的情感。為了在課堂教學的一開始就順利地將這種美傳遞給學生,筆者首先就利用多媒體向學生展示了有關大海以及趕海的視頻,并且將該首歌曲播放出來。這樣的話,學生就能夠在視覺和聽覺的雙重刺激中瞬間置身于歌曲所描述的場景中,并且產生與歌曲創(chuàng)作者一樣的情感共鳴。筆者的審美教育有一個良好的開端,也因此為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情趣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二、精心設計問題,挖掘美的內涵
小學音樂教師要想對學生的審美情趣進行培養(yǎng),他們還需要讓學生明白美的內涵。不同的學生對美有著不同的理解,因而小學音樂教師在課堂上要做的就是讓他們將自己內心的想法表達出來,并在此基礎上對他們進行引導。那么教師具體該如何操作呢?他們此時就可以進行問題的精心設計,因為問題是引發(fā)學生思維的導火索,學生在問題的驅使下就能夠大膽地表現(xiàn)出自己的想法。此時教師還可以為學生引入競爭機制,進而讓學生的態(tài)度更加積極。例如:《歡騰的節(jié)日》這一單元中涉及到了少數(shù)民族的傳統(tǒng)節(jié)日,如傣族的潑水節(jié),彝族、白族等民族的火把節(jié)。要知道,傳統(tǒng)節(jié)日在經過了歷史的洗禮之后仍然能夠流傳下來,說明其中蘊含著豐富的內涵,筆者要做的就是引導學生將這些內涵挖掘出來。因而筆者為學生設計的問題如下所示:1、你們喜歡哪個傳統(tǒng)節(jié)日?2、為什么會喜歡呢?3、該節(jié)日有著哪些意義呢?接下來學生就可以在問題的引導下暢所欲言。此時筆者為了激發(fā)學生的動力,就將喜歡潑水節(jié)和喜歡火把節(jié)的學生分成兩個小組,讓他們之間保持著競爭關系。兩個小組的成員按照順序依次向對方介紹自己喜歡的節(jié)日,哪個小組的成員最先接不住,哪個小組就算失敗。這樣的話,學生就能夠深刻地挖掘出美的內涵。
三、組織實踐活動,促進美的應用
小學音樂教師在培養(yǎng)學生審美情趣的過程中最關鍵的一步就是促使學生學以致用。也就是說,學生需要將音樂課堂上所學到的審美知識體現(xiàn)在自己的實際行動中去。這樣的話,小學音樂教師的審美教育才算有意義。此時教師要做的就是為學生提供應用的機會,他們需要為學生組織豐富多彩的實踐活動,讓學生在參與中將所學的知識進行合理有效的運用。這樣的話,學生的審美情趣也能夠得到有效的培養(yǎng)。例如:在學習了《我們的田野》這一單元的歌曲之后,學生不僅收獲了音樂,還產生了對家鄉(xiāng)和祖國山河的熱愛之情。接下來筆者就會幫助學生將熱愛之情體現(xiàn)在自己的實際行動中,為此筆者為學生組織了一個“我為祖國和家鄉(xiāng)做貢獻”的實踐活動。在該實踐活動中,每一名學生都需要做一件有意義的事情來體現(xiàn)自己對祖國和家鄉(xiāng)的熱愛。不僅如此,筆者還需要學生講解為何自己所做的事情有意義。接下來筆者就會讓學生進行投票,超過15票的學生就能夠順利過關,否則他們就需要重新尋找一件有意義的事情。在此過程中,學生的審美情趣就能夠得到培養(yǎng)。
總而言之,審美是人的生命情感的釋放,當學生擁有了高雅和健康的審美情趣之后,他們未來的學習和生活就能夠有一個好的發(fā)展。因而在小學音樂的教學中,教師需要將審美教育貫徹落實到自己的日常教學中去。這樣的話,教師就能夠讓學生在音樂的渲染中洗滌心靈,并且讓他們有著健康的審美情趣和高尚的道德情操,進而將之體現(xiàn)在自己的日常行動中去。
參考文獻:
[1]許碧嫻.談如何在小學音樂教學中實施審美教育[J].華夏教師,2018(26):65-66.
[2]張振華.小學音樂審美教育研究[J].當代教研論叢,2018(05):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