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桂峰
摘 要:要想使教學效果獲得提升,教學模式必須符合學生的年齡特征和興趣愛好,而不是讓學生去適應課堂。初中科學作為一門幫助學生認識自然,培養(yǎng)科學精神的重要課堂,初中科學教師在教學中,必須秉承以生為本的教學理念,圍繞初中生的年齡特點、興趣愛好以及知識儲備等實際情況來研究和制定教學策略,以促使學生的科學綜合素養(yǎng)獲得顯著提高。
關鍵詞:初中科學;以生為本;策略
新課程改革中關于以生為本教學理念的論述,使得當前大多數(shù)學科教學不論是教學目標,還是教學內容和方法都有了很大的轉變。大多數(shù)教師已經(jīng)認識到不能再一味地以應付考試為目的,而應該以學生的長遠發(fā)展為終極目標,在教學中,應該一切圍繞著學生的喜好和個人需求來確定教學目標,制定教學方法。因此,初中科學教師在制定教學目標和教學方法時,要始終堅持以生為本的教學理念。只有這樣,才能促使學生的思維能力、動手操作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等獲得發(fā)展。
一、督促做好課前預習
做好課前預習是初中科學教師一直所強調的。做好課前預習,能夠讓學生提前熟知即將要學到的新課知識,教師在講課時,就可以不必再面面俱到,從而節(jié)約下大量的時間著重針對教材中的重要知識點進行精講細練。學生也能夠就書中的知識點發(fā)表自己的觀點,如此一來,通過師生之間的互動交流,能夠達到教學相長的效果,從而使得課堂的教學效率獲得顯著提高。不僅如此,通過做好課前預習,學生能夠獲得大量自主學習的鍛煉機會,能夠促使自身的自主學習能力獲得一定程度的提高。
例如,在學習《日食和月食》這部分內容時,我就督促學生做好課前預習。課下,我讓學生做好課前預習,把課文中主要涉及的知識點制作成思維導圖。其次,用圖表畫出日食和月食發(fā)生的示意圖。這樣一來,學生通過課前預習,對新課內容有了深刻理解。在課堂上,我把主要精力放在對日食和月食形成過程的驗證實驗探究中,使得課堂的教學效率明顯提高了。
二、課堂做好科學實驗
科學知識是從大量的實驗研究中概括和總結出來的,科學課程的學習離不開大量的實驗操作。因此,初中科學教師在教學中,不能僅僅照本宣科地講述書中即有的結論性知識,而應該將得出結論所涉及的科學實驗搬到課堂上。這樣不僅為枯燥的科學教學變得新穎、有趣,而且還能夠讓學生從科學實驗中獲得大量的感性素材,充實學生對科學知識的認識,并促使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實踐能力都獲得提升。
例如,在學習《地球的形狀和內部結構》這部分內容時,我就在課堂上組織學生進行了科學實驗。初中學生大多都知道地球是圓形的,但是,他們獲得信息的渠道大多來源于網(wǎng)路中關于衛(wèi)星拍攝到的地球圖片,并沒有通過具體的實踐去驗證這一觀點。因此,在課堂上,我就讓學生思考:“應該通過怎樣的實驗來證明地球是圓形的”這一觀點。課上,學生由結論出發(fā),采用倒推的方式來驗證結論是否與現(xiàn)象相符合。實驗過程:尋找一個球形物體(籃球),用直尺在籃球上畫一條線,然后讓鉛筆模擬帆船遠去的實驗,然后對照李白的詩句:“孤帆遠影碧空盡”,看一看現(xiàn)象與結論是否符合,從而得出結論的正確性。通過這樣的科學實驗,學生認識到用科學實驗來驗證已知結論的正確性,形成了嚴謹?shù)闹螌W態(tài)度,并促使自身的觀察能力和實踐能力得到了提高。
三、組織開展合作學習
俗話說:“三個臭皮匠賽過諸葛亮”。三五個學生組成一組,對新課知識進行自主探究,既能夠有效地發(fā)現(xiàn)問題,又能夠互相之間就問題進行溝通,集思廣益,順利地解答問題。而如果學生只會獨自學習,在遇到困難時就會缺少幫助,導致問題難以順利解答。因此,初中科學教師在教學中,應積極組織學生進行合作學習,尤其是針對重點問題的討論和科學實驗的開展,這樣能夠切實提高學生的溝通能力和合作意識,并有效拓展學生的思維。
例如,在學習《細菌和真菌的繁殖》這部分內容時,我就通過組織學生開展合作探究來進行課堂教學。課上,我設計了三個教學活動,分別為:1、觀察菌落。2、思考如何培養(yǎng)細菌和真菌。3、探究細菌和真菌的繁殖條件。在活動進行中,我組織學生開展了合作學習,讓學生通過一系列的合作探究來自主學習了本節(jié)課的內容。以活動3為例。我首先提出問題:人為什么經(jīng)常要洗手?洗手前和洗手后手上的細菌數(shù)量是否相同?然后,讓學生根據(jù)這一問題來猜想問題答案,并制定相應的探究計劃來驗證自己的猜想。最后,根據(jù)實驗結果得出正確結論。在此過程中,各小組成員在組織開展了熱烈的討論,使得學生的思維得到了拓展,使得學生的假設能力、推理能力和分析能力獲得了顯著提高。
總而言之,要想學好初中科學這門課程,只是依靠死記硬背是不行的。初中科學教師在教學中,必須堅持以生為本的教學理念,想方設法地調動學生學習的主體性,讓學生參與到教學活動的各個環(huán)節(jié)中,通過一系列的自主學習和合作探究來對知識進行學習,從而促使學生的科學綜合素養(yǎng)獲得提高,進而使得初中科學的教學效果獲得顯著提升。
參考文獻:
[1]陳運迪.初中科學課堂的有效性教學[J].新課程學習:中,2013(02).
[2]余勇.如何提高初中科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J].課程教育研究:新教師教學,201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