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鳳娛
【摘 要】:目的:探究在小兒手足口病中選擇雙黃連口服液作為治療藥物的應用價值。方法:本文選擇對120例手足口病患兒實施分析,其入院時間均集中在2018年11月至2019年12月期間。所有患兒依據分組規(guī)則被依次納入兩組組別內,各60例。對所有患兒的臨床癥狀進行分析,明確疾病診斷后施行傳統(tǒng)治療。對照組在進行傳統(tǒng)治療的同時使用維生素,與之相對應的,觀察組應用雙黃連口服液。將口腔潰瘍愈合、退熱等方面的所用時間指標進行統(tǒng)計分析,對比兩組患兒在臨床治療效果方面的差異呈現。結果:觀察組口腔潰瘍愈合所需要的時間以及退熱時間少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總有效率96.67%,和對照組的76.67%相比更高(P<0.05)。結論:在小兒手足口病治療中予以雙黃連口服液,可幫助患兒加速恢復身體健康,在臨床中推廣應用的可行性較大。
【關鍵詞】:雙黃連口服液;手足口病;應用
【中圖分類號】R512【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3783(2020)07-21--01
手足口病是一種常見的急性傳染病,發(fā)病較快,病情比較嚴重,此病在兒童中十分常見,讓不少父母憂心忡忡。數據顯示,從2015年以來,在中國兒童法定報告中,手足口病的患病率在所有傳染病類型中位居首位[1]。本文的分析對象為手足口病患兒,共有120例,旨在為臨床中治療小兒手足口病提供有效的參考方案。分析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120例小兒手足口病患兒作為本次實驗的分析對象,均于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期間入我院實施診治。對所有患兒的臨床資料施行回顧性分析,并征求倫理委員會的審批,以雙盲法的分組模式將所有患兒以此歸納于兩組,每組各有人數60例。對照組,男39例,女21例;年齡最小7個月,年齡最大6歲,中位年齡(3.11±0.14)歲;最小病程9小時,最大病程47小時,中位病程(28.35±20.42)小時。觀察組,男性37例,女性23例;年齡最小6個月,年齡最大5.8歲,中位年齡(3.13±0.12)歲;最小病程8小時,最大病程48小時,中位病程(28.42±20.54)小時。分析所有患兒的臨床表現,均存在一定程度的發(fā)熱、硬腭、潰瘍和咽部水泡等臨床癥狀。納入標準:綜合研究所有患兒的臨床體征及各項檢查結果,與小兒手足口病的診斷標準保持一致。在知情且同意的原則之下,研究人員將本次實驗的目的、意義、過程及注意事項等詳細告知患兒家屬,患兒家屬均對本次的參與表示同意,且自愿。排除標準:(1)心臟脾腎等臟器存在系統(tǒng)性疾病;(2)精神系統(tǒng)存在意識或認知障礙;(3)對本實驗中應用的藥物患有過敏史或禁忌癥;(4)基礎資料不全或存在虛假。應用統(tǒng)計學軟件的分析模型對兩組患兒基線資料中囊括的各類數據指標,在性別等一般資料的統(tǒng)計分析上差異不明顯(P>0.05),可在臨床中分析和對比。
1.2 方法
所有患兒入院完善相關檢查后,憑借臨床經驗對患兒進行基礎性治療,其手段囊括補液支持、保持水電解質平衡和進行退熱處理等。對照組患兒在此基礎上,還同時應用維生素治療;其中,維生素主要包括B6、C兩種類型的使用,劑量分別為100mg和500mg,均給予患兒靜脈使用。觀察組予以哈黑龍江省林寶藥業(yè)有限責任公司生產的雙黃連口服液(國藥準字Z23020924)治療,年齡不足1歲、1-3歲、4-7歲的患兒分別為予以4ml/次、10ml/次、20ml/次,均為每天三次口服治療。所有患兒均進行為期5天的藥物治療。
1.3 觀察指標
分析兩組患兒治療過程中的相關指標呈現,主要包括口腔潰瘍愈合、退熱等方面的時間指標與疾病治療效果的療效指標[2];療效判定:皮疹或皰疹等體征癥狀不復存在,且患兒的體溫與飲食等指標均與正常兒童無異的為治愈;癥狀體征緩解70~80%,體溫恢復為效果顯著;體征或癥狀緩解40~69%為有效;未達到以上任何一種指標的患兒為無效。
1.4 統(tǒng)計學分析
本文所使用的統(tǒng)計學軟件為SPSS20.0,將所得數據置于其中實施指標分析;其中,涉及的計量資料可應用T檢驗分析,其表達方式為X±S;關聯的計數資料處理可選擇卡方檢驗,%是其表達方式;P<0.05為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口腔潰瘍愈合所需時間與退熱時間
觀察組口腔潰瘍愈合所需要的時間以及退熱時間少于對照組(P<0.05)。見表1:
2.2 總有效率
觀察組總有效率96.67%,高于對照組的76.67%(P<0.05)。見表2:
3 討論
手足口病是一種以兒童為主的急性傳染病,在口腔與手部等發(fā)病,存在皮疹或潰瘍的表現,對機體健康有直接影響,還會讓家長擔心不已。致力于手足口病領域的研究專家表明,<5歲的兒童或是手足口病的主要侵害對象,加之部分兒童在患上此類疾病的同時,合并其他并發(fā)癥,倘若病情沒有得到重視與有效治療,會導致病情加重,對患兒的生命安全構成威脅[3]。手足口病屬于一種傳染病,在治療過程中,不僅需要控制感染,還應該有效改善疼痛,以此改善總體治療效果。另外,手足口病患輕度患兒的治療較好,重癥患兒有較大危害,很容易產生一定的不適感,如頭痛以及嗜睡等,甚至會導致呼吸困難以及脈搏淺速等表現,因此,在臨床治療用藥方面需對安全性充分考慮的同時,還應該注重顯效速度的重視。手足口病在現代中醫(yī)認為屬于瘟病范疇,其主要因濕熱邪毒侵襲患兒口鼻皮膚,直至心脾引發(fā)的。雙黃連口服液作為一種常用藥物,其成分中的金銀花有清熱解毒之效,并兼具宣肺解表的作用,連翹有清熱解毒之效,黃芩有瀉火解毒的作用,同時兼具清熱燥濕的效果,此藥兼具清熱解毒與利尿涼血等眾多藥理作用。經過長期的臨床使用證明,雙黃連口服液對病毒有直接的消滅作用,且能夠有效抑制吸附于細胞表明的病毒生長,可應用于多種抗病毒感染的治療中[4]。本研究顯示,觀察組口腔潰瘍愈合所需時間、退熱時間、總有效率等指標都優(yōu)于對照組??紤]雙黃連口服液的使用,能在促進臨床癥狀好轉和恢復患兒身體健康方面,發(fā)揮積極作用,值得在臨床中擴大使用范圍。
參考文獻
[1] 徐澤合,時青.雙黃連口服液(兒童型)聯合干擾素α1b治療小兒手足口病的臨床觀察[J].中國藥物評價,2018,35(4):292-294.
[2] 王海濤.雙黃連口服液(兒童型)聯合利巴韋林治療手足口病臨床效果觀察[J].中國藥物評價,2017,34(4):275-277.
[3] 陳蘇湞.腸道病毒EV71型手足口病普通型療效觀察[J].中外醫(yī)學研究,2017,15(34):140-141.
[4] 劉罕.阿奇霉素序貫療法聯合雙黃連口服液治療小兒支原體肺炎的臨床研究[J].中國臨床藥理學雜志,2019,35(18):1996-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