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鶴
【摘? 要】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合理地使用插圖,能夠使課本上的內(nèi)容不再抽象,使小學生的注意力得到有效的集中。因此,小學語文教師利用插圖進行教學是非常有必要的。本文就如何合理地利用插圖來優(yōu)化小學語文課堂教學進行相關分析和探討。
【關鍵詞】小學語文;插圖;課堂教學
中圖分類號:G623.2? ? ?文獻標識碼:A? ? ? 文章編號:0493-2099(2020)24-0040-02
【Abstract】 The rational use of illustrations in the teaching of Chinese in primary schools can make the content of textbooks no longer abstract, so that the attention of pupils can be effectively concentrated. Therefore, it is very necessary for primary school Chinese teachers to use illustrations for teaching. This article analyzes and discusses how to use illustrations to optimize the classroom teaching of Chinese in elementary schools.
【Keywords】 Chinese in primary school;Illustration; Classroom teaching
小學語文教材具有抽象性,傳統(tǒng)模式下的教學是教師以文字的方式進行直接傳授。單純的文字教學使學生在學習時略顯枯燥,很難在課堂中集中注意力。隨著時代的進步,新課程的優(yōu)化,插圖被廣泛地應用到小學語文教材中。插圖的使用使小學語文教材更加生動有趣,可以幫助學生更直觀地了解課文中所學習的內(nèi)容。因此,合理地利用插圖,可以優(yōu)化小學語文課堂教學。
一、將插圖運用到小學語文教學中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因為小學語文課本內(nèi)容有很多抽象的文章,所以導致小學生對這些有難度的課文理解得不夠深入,而將插圖合理利用到小學語文課堂中,可以更好地幫助小學生理解一些難度過高的課文。教師應就小學生年齡段的發(fā)展特點制定出符合小學生世界觀的插圖,激發(fā)其想象力與創(chuàng)造力,為后期的寫作提供合理的素材。
(一)使學生認識并能合理運用插圖
小學語文教科書為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通常每篇課文都會采用插圖來幫助學生理解文中的內(nèi)容,增加課文的有趣性。這些插畫大多采用深受小學生喜歡的卡通人物,但有時這些卡通人物畫得太過喜感,影響了小學生理解課文內(nèi)容的真正內(nèi)涵。不合理地運用插圖,使插圖過于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而導致學生忽視對課文內(nèi)容的重要性。因此,教師應合理地運用插圖,幫助學生更好地學習語文。在小學這個年齡段的學生,動手能力極強,具有豐富的想象力與創(chuàng)造力,對新鮮事物具有較強的好奇心,對色彩豐富及生動的圖片敏感率非常高。就拿每學期新發(fā)的教材來說,小學生不會去看文字,都習慣先看課本插圖來了解這學期要學習的內(nèi)容,由此可見學生對一篇課文的了解,是先去了解它的插圖內(nèi)容。因此,教師可以抓住這個特點,將插圖合理地應用到教學中。例如,在學習《日月潭》一課中,學生定會好奇日月潭是什么樣的,那教師便可通過教材上日月潭的美麗景象、關于日月潭的傳說和日月潭相關的材料將這篇課文引用到課堂。又如在學習《小蝌蚪找媽媽》這一課時,教師可以先讓學生觀察插畫,再提出疑問:“到底誰才是小蝌蚪真正的媽媽?小蝌蚪在找媽媽的過程中都遇到了誰?”帶著問題去閱讀課文,使學生對課文內(nèi)容產(chǎn)生期待,激發(fā)學生的想象力與創(chuàng)造力,由此做到有效閱讀。插圖對小學語文課堂的閱讀有很大的作用,培養(yǎng)了學生對語文的學習興趣,提高了學生學習語文的能力,實現(xiàn)了語文學習的目標。
(二)插圖的使用能提高小學生看圖說話能力
插圖以色彩鮮艷及內(nèi)容豐富的特點受到小學生的青睞。因此,根據(jù)小學生的年齡特點,將語文教學與插圖相結合,誕生了看圖說話這個新環(huán)節(jié)。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看圖說話是語文課堂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其主要鍛煉學生的想象力創(chuàng)造力。因此,教師要從小學生對插圖的好奇心與想象力入手,讓學生自己觀察插圖的內(nèi)容,對學生的疑問實施合理有效的引導,讓學生之間互相交流,使其在交流中對課文有一個初步的了解,使學生身臨其境地學習,提高學生看圖說話的能力,為后期的寫作教學打下良好的基礎??梢姡磮D說話可以幫助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提高學生的觀察力,通過觀察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
小學教材中的插圖可以幫助學生提高看圖說話的能力,教材中的插圖是培養(yǎng)學生看圖說話的重要載體。如在學習《狐貍和烏鴉》一課中,教師主要是通過讓學生看插圖來了解文章所敘述的特征,通過看插圖認識到狐貍的毛發(fā)是黃色的,烏鴉的毛發(fā)是黑色的,葡萄的顏色是紫色的等一些較為直觀的特征。教師也可引導小學生進行小組討論來培養(yǎng)看圖說話的能力。看圖說話也可以提高小學生的口語能力,使其能表達自己的觀點,并將這種口語表達能力良好地應用到生活中,增強學生的禮貌性,讓學生能夠尊重別人并做到認真傾聽別人的問題。
(三)通過插圖的使用加深學生對文章內(nèi)容的理解
在傳統(tǒng)的語文教學中,教師作為主要的傳授者,采用站在講臺上直授的方式教學,這種學習方式枯燥無味,使小學生失去對語文學習的興趣。隨著時代的進步,語文教材也優(yōu)化了許多內(nèi)容,結合文章內(nèi)容將插圖運用到小學語文教材中。這一改革,得到許多教師與學生的認可。因此,教師可根據(jù)教學目標及文章插圖來設計合理有效的教學方法。如在學習《四季的腳步》一課中,對這些景類插圖,教師可以提問學生:“課文有哪些景物?每個季節(jié)都有什么特點?每個季節(jié)都代表什么顏色?”引導學生學會運用時間、由遠及近、由大到小、由部分到整體等結構來觀察課文,學會將這些結構運到到寫作中。對另一類寫人物的插圖如在《手捧空花盆的孩子》一文中,教師可以讓學生觀察插圖上有幾個人物?主要人物是誰?插圖中人物前期和后期的心理變化?手捧空花盆的孩子衣著及外貌特點是什么?將學生對圖片的觀察引用到課文,不僅加深了學生對文章內(nèi)容的理解,也培養(yǎng)了學生的觀察能力。
教師也可以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通過游戲法將插圖合理地運用到文章中,根據(jù)文章的描寫,利用文章的特點來進行游戲。例如,在學習《秋天的圖畫》一課時,教師出示一張紅色的梨、藍色的蘋果、以及綠色的麥浪的圖片,讓學生與“梨樹掛起金黃的燈籠,蘋果露出紅紅的臉頰,稻海翻起金色的波浪”這句課文進行對比,找出”蘋果”“梨”“麥浪”屬于秋天的真正色彩。利用插圖進行主動化的學習,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改變教師推動學習的學習模式,提高了學生的積極性,使課堂學習氣氛更加清新、有趣。
二、通過插圖的使用激發(fā)小學生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
小學生對語文的學習興趣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插圖的正確使用可以激發(fā)學生的想象力與創(chuàng)造力。由于小學生更喜歡一些生動有趣色彩豐富的事物,教師可以根據(jù)這個特點,合理應用插圖,以達到激發(fā)小學生想象力與創(chuàng)造力的效果。例如,在學習《烏鴉喝水》這一課時,教師可以提出問題:“烏鴉是什么顏色?烏鴉用什么來喝水?烏鴉喝到水了嗎?”讓學生帶著問題欣賞插話,再帶著問題去讀課文。再利用這一課進行課堂延伸,提問學生:“當烏鴉喝完水后會去做什么?”有的學生回答,”烏鴉喝完水后會教其他小伙伴用這個方法喝水”,有的卻認為,“烏鴉喝完水后就去摘果子吃了”,還有認為,“烏鴉喝完水后,擔心媽媽口渴,利用這個辦法,讓他的媽媽也喝到了水”??梢?,這個問題的開展,激發(fā)了學生心中的疑慮,使其對小學語文的學習產(chǎn)生更濃厚的興趣。
綜上所述,在小學語文教材中插圖,是一種非常有效的科技資源,插圖的合理利用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想象能力,調動學生積極性,加深學生對文章的理解。教師可以通過語文中的插圖,快速將學生導入課堂中,使學生對語文課堂充滿興趣,也使教師的教學與傳統(tǒng)型教學相比更加輕松,從而工作效率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注:本文為2019年度甘肅省“十三五”教育科學規(guī)劃一般自籌課題“部編版小學低段語文教材插圖的利用策略研究”(課題立項號:GS[2019]GHB0825)的階段性成果。
參考文獻:
[1]石慧.語文版小學教材插圖研究[D].沈陽師范大學,2018.
(責任編輯? 袁? 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