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娣靜
摘 要:隨著我國經濟的高速發(fā)展,交通運輸量也快速增長,伴隨的車輛的超載、重載現象越來越嚴重,瀝青混合料的破壞也越來越多。我國瀝青混合料的設計采用的是馬歇爾法,從配合比設計方法來看,室內擊實與現場碾壓,是完全不同的兩種碾壓方式。鑒于此,本文在嘗試用更貼近現場碾壓方式的GTM(旋轉壓實剪切法)法來設計瀝青混合料配合比,并與同材料的馬歇爾設計方法的混合料參數做比對,從中探究各自的優(yōu)劣性。
關鍵詞:GTM法;高速;路面;應用
1 項目概況
項目所在區(qū)自然區(qū)劃為Ⅱ4區(qū),屬暖溫帶半濕潤大陸性氣候。四季分明,春季干旱多風,夏季濕潤多雨,秋季溫和干燥,冬季寒冷,雪量較多而多強風。
2 配合比設計
2.1 配合比材料組成
(1)粗集料,潔凈、干燥、表面粗糙、棱角分明、無水銹,無軟石,有足夠的強度、耐磨性的石灰?guī)r。產地井陘。(2)細集料,產地井陘,采用石灰?guī)r加工的機制砂,潔凈、堅硬、干燥、無風化、無雜質,亞甲藍值符合規(guī)范要求。產地井陘。(3)填料,采用石灰?guī)r石料磨細的礦粉,干燥,潔凈、無雜質、無團粒結塊,嚴禁采用回收粉代替礦粉。產地平山礦粉廠。(4)改性瀝青,SBS ?I-D改性瀝青。產地河北倫特石油化工有限公司。
2.2 配合比最佳油石比的確定
配合比設計采用三階段設計,即目標配合比設計、生產配合比設計、生產配合比驗證階段(試驗段試鋪),確定AC-20型瀝青混合料的礦料級配及最佳油石比,作為最終生產配合比所采用數據。
本項目試件成型條件選用:試驗壓強0.7 MPa,機器角1.6°,成型溫度165℃~175℃,控制方式為極限平衡狀態(tài)。
選擇油石比3.8%、4.1%、4.4%、4.7%、5.0%按以上條件成型試件,按JTG E20-2011《公路工程瀝青及瀝青混合料試驗規(guī)程》(T0705-2011)(表干法)測定試件毛體積相對密度。
GTM試件參數試驗結果見下表:
由上表可以看出,表征瀝青混合料是否會出現塑性變形的指標GSI(穩(wěn)定度)隨油石比的增加而增加,當油石比為4.4%時,GSI=1.04,當油石比大于4.4%后,GSI大幅增大,曲線呈急劇增加趨勢,表明混合料中瀝青已過量,試件的塑性變形過大,反映瀝青混合料剪切強度指標的GSF(旋轉剪切系數)隨油石比的變化情況來看,油石比等于4.4%時,GSF值最大,綜合考慮GTM試驗結果并參考體積參數的大小及變化趨勢,將AC-20瀝青混合料設計油石比確定為4.4%,最佳瀝青用量為4.2%。
2.3 配合比結果檢驗
(1)馬歇爾試驗驗證,按照GTM試驗確定的設計油石比,成型標準馬歇爾試件,進行馬歇爾試驗,檢驗各項技術指標。結果表明,所檢指標符合《公路瀝青路面施工技術規(guī)范》(JTG F40-2004)的技術要求。
(2)高溫穩(wěn)定性試驗(車轍試驗),試驗溫度60°,輪壓0.7 MPa,結果表明,按GTM法設計的瀝青混合料動穩(wěn)定度符合《項目專用文件、設計圖紙》的技術要求。
(3)水穩(wěn)定性檢驗,AC-20瀝青混合料抗水損壞性能符合《項目專用文件、設計圖紙》中濕潤區(qū)的要求。
(4)低溫抗裂性能試驗,試驗溫度為-10℃,控溫精度為±0.1℃,加載速率50 mm/min,結果符合技術要求。
(5)滲水檢驗,試驗系數結果符合《項目專用文件、作業(yè)指導書》中要求。
3 配合比驗證
選取長度300 m段落做試驗段,按照配合比確定的參數進行試拌試鋪。
4 結束語
GTM設計法揉搓壓實成型試件,使瀝青混合料內部結構更密實嵌擠,礦料間隙率減小,GTM設計法能更好的模擬路面成型過程及受力狀態(tài),從而能有效減少路面車轍,雍包,泛油病害的產生。但因GTM試驗設備價格高昂,因此短期內沒有大面積應用,使用經驗不充足,在今后的施工過程中,還有待于進一步的研究探索。
參考文獻:
[1]交通部公路科學研究所.《公路工程集料試驗規(guī)程》JTG E42-2005[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5.08.
[2]交通部公路科學研究所.《公路瀝青路面施工技術規(guī)范》JTG F40-2004[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