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曉東
摘 要:在新課程由理論向?qū)嵺`轉(zhuǎn)變的過程中,行動研究、案例研究、敘事研究等研究方式逐步進入了中小學教師的視角。廣大教師應(yīng)掌握研究方法,提高研究水平,需要從放下身姿平等對話、沉下心來靜心讀書、拿起筆來錄下精彩等三個方面來加強修煉。
關(guān)鍵詞:研究素養(yǎng);研究能力;修煉
中圖分類號:G63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992-7711(2020)15-005-1
張肇豐說過:“實際上現(xiàn)在中小幼教育科研的主要形式還是經(jīng)驗總結(jié),所謂質(zhì)的研究以及實證研究的比重都很小,許多教師在掌握研究方法和提高研究水平方面存在著困惑?!惫P者在為廣大教師服務(wù)的過程中深切感受到,要提高廣大中小學教師的研究水平,順利跨過實施研究的第一道門檻,老師們離不開以下三重修煉:
一、放下身段,平等對話,主動融入學校及學科群體的教研文化
實踐中我們發(fā)現(xiàn)一些高學歷教師和小有成就的教師在研究能力的提升上徘徊不前,找不到再發(fā)展的路徑,視野狹小、思路閉塞。分析發(fā)現(xiàn),這些教師往往注重個人研究時的單打獨斗,而忽視團隊的作用。其實,教師的真研究是從自我反思開始,任何一位教師教研水平與能力的長進都離不開同伴互助和專家引領(lǐng)。老教師也好,高學歷教師也罷,“稻穗越實頭越低”。任何一位教師要想讓自己的研究水平提升再提升,不僅需要反思自己教育教學行為的主位研究,也需要分享別人的教育教學得失以改進自身行為的客位研究,這就離不開交流合作,離不開合作與探究、分享與欣賞的文化氛圍。這種研究文化,要求每一個教師以平等謙和的姿態(tài)與同仁交流,以敞開心扉、實話實說的坦誠與同仁對話,以真心為同伴成功拍手叫好的胸襟與同仁分享。如果他人在你的幫助下取得進步,你也會成為他成長中不可缺少的伙伴,也才能在他的心中得到應(yīng)有的尊重和地位,對自身而言也算是一種德性的提升。
因此,教師要提升研究能力,必須轉(zhuǎn)變生活與工作方式,用溝通、交流與合作來代替以往的孤獨、抵觸與保守,依靠團隊合作、實現(xiàn)抱團發(fā)展,這樣才能讓自己的研究思路多維,研究視野開闊,研究成果頻現(xiàn)。
二、沉下心來靜心讀書,讓自己的研究合規(guī)中矩
教師要出研究成果首先必須沉下心來讀書,靜心吸納。這種吸納不是以往的剪刀加糨糊,也不是現(xiàn)在的依靠鼠標復制再粘貼,更不是巧妙的模仿與套用。它沒有任何捷徑可走,只有沉下心來認真讀書,不斷積累,才能在無形中提升自己的研究力。當下不少教師由于少了讀書的積累,讓自己在研究道路上徘徊不前,甚至到了“山重水復疑無路”的境地,主要表現(xiàn)有三:一是模仿著做研究。如有的教師文章前必有摘要,而文章正文部分卻只有2000字左右;有的教師在自己的文章前竟寫了十來個關(guān)鍵詞,細細分析有的并不關(guān)鍵。二是跟風做研究。如看到報刊上頻繁出現(xiàn)創(chuàng)新的詞句,他就寫教學中必須創(chuàng)新;報刊上流行以人為本,他就寫教學中必須以學生為本;報刊上流行新課程理念,他就寫教學如何體現(xiàn)新課程……。這類研究圍繞著報刊的流行詞而寫,在方向上雖具有時代亮點,但由于不是從自身教育教學中急需解決的問題出發(fā),所謂的研究成果只是順時而文的應(yīng)景之作,并不能真正改進自己的實踐行為。三是跟著感覺走,以自我感覺為標準。如有的教師發(fā)現(xiàn)改進師生關(guān)系有助于拉近師生間距離,增強學生的親師性,提高學生的學業(yè)成績,于是就研究如何利用學生情感實施有效教學。
上述三種普遍存在的所謂研究告訴我們,教師走向真研究離不開讀書后的理論武裝,只有讀書才能讓我們智若泉涌,讓我們的研究在“山重水復疑無路后”又能“柳暗花明又一村”。
三、拿起筆來錄下精彩,從撰寫教學案例開始邁向成功
寫作是人的精神活動之一,最能反映一個人的思維品質(zhì)和認知水準。教師在工作學習過程中可以寫的東西很多,最能提升自己研究能力的恐怕要數(shù)撰寫教學案例了。因為教師既是實踐者又是研究者,自身的行為就蘊育著實踐智慧要求,好的教學案例是教師自己生動的教育故事與獨到的實踐智慧的融合,它既有趣又有理,事到理到、事理交融,這對教師厘清工作思路、總結(jié)工作成敗得失進而提升研究能力有著重大的“催化”作用。但實踐中對學校布置教師寫教育教學案例的要求,不少教師還存在著抵觸情緒,不能很好地把學校的要求轉(zhuǎn)化為自己成長的路徑,這樣的教師主要有三類:第一類教師:工作做的很好,但就是不會寫。第二類教師:只愿說,但卻不會寫,一寫就理不清頭緒。第三類教師:我的那些教育故事背后的道理書中都有,別人早寫了,我還要重復寫干嘛?這實際上還是怵于寫。因為他人總結(jié)的教育規(guī)律并不一定就是自己的,從自己的故事中感受教學經(jīng)驗才是引發(fā)自己思考、促使自己拔節(jié)成長的開始。寫教學案例既可以驗證已有的教育道理和教育規(guī)律,又能鍛煉自己的寫作水平、提升自己的研究能力。如同武術(shù)比賽不一定非有什么新套路,但是卻促進武術(shù)事業(yè)發(fā)展所必須的一樣。撰寫自己的教育故事,能夠讓自己的思維更敏捷、思路更獨到、視野更開闊、體會更深刻,此時自己的研究能力也在無形中提升,也才會“無心插柳柳成陰”的自然生長。
常言道,“只說不寫是假把式,只做不寫是傻把式,又說又寫才是真把式”,教師的專業(yè)成長必須實現(xiàn)做與說、寫的統(tǒng)一。有人說,教師的研究是“學校視野、個人意義”。如果是這樣的話,我們平時生活中就應(yīng)該來點自我超越:少一點迎來送往、多一點燈下苦讀,少一些觥籌交錯、多一點燈下書寫,讓自己在同仁觀點的碰撞中激發(fā)研究的意識,在讀書明理的過程中沐浴理論的光輝,在撰寫自己故事的過程中修煉自己的思想觀點,在超越自我的過程中走向成功。
(作者單位:南通西藏民族中學,江蘇 南通226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