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教科書編者、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教師應加強對學生閱讀方法的指導、引領和點撥,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與思考。在閱讀教學中,教師將教學任務以閱讀問題的形式出示給學生,讓學生在問題的引領下自主學習、合作交流,通過閱讀來理解內容、學習寫法、感悟情感,從而提高學生聽、說、讀、寫、思的能力,并在閱讀中學習語文知識,培養(yǎng)閱讀能力,獲得情感體驗。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問題設計??能力培養(yǎng)
“閱讀教學問題化”就是教師基于《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中的學段閱讀教學目標,先結合單元閱讀教學目標(語文要素)、課文內容和學情特點,確定本課的教學目標和教學重難點?再根據課后思考題或課前導讀精心設計幾個問題,引導學生把課文當作閱讀材料,針對閱讀問題通過自主、合作、探究的閱讀實踐去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最后組織學生進行全班展示交流,師生共同評價,教師精講點撥,使學生尋求更好的問題答案。
語文課標明確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閱讀教學應引導學生鉆研文本,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因此,教師在閱讀教學中,要徹底改變“教師講、學生聽,教師問、學生答”的教學方式,做到以生為本,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為學生好學而設計,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真正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將課堂大部分時間還給學生,鼓勵學生自主閱讀、自由表達。
在閱讀教學時,教師可以結合學生實際,在課前給學生布置適當的前置性作業(yè),課上進行檢查交流和評價?也可以在課上先讓學生根據出示的問題自學,然后再組織學生展示、交流、質疑、解疑。建議教師要用問題組織教學,淡化內容分析,變“只口說”為“重手寫”,做到說寫并重,真正實現“一課一得”。
閱讀教學要重視激發(fā)學生廣泛的閱讀興趣,擴大閱讀面,增加閱讀量,提高閱讀品味。統(tǒng)編教材非常重視學生課外閱讀,倡導將課外閱讀引入課內。語文課標也提倡“少做題,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讀整本的書”。
“授人以魚,不如授之以漁?!遍喿x教學貴在傳授方法,發(fā)展學生語文思維,提高語言運用能力,努力做到讀寫結合,有問有答,有說有寫,一課一得,有舍有得。筆者主張教師是課堂教學的組織者、參與者、合作者、引導者,要調動和鼓勵學生樂學、好學、會學、學會。在閱讀教學時,學生能自主解決的問題,教師不必再教,學生自主學習解決不了的問題,先由學生小組合作研究,如果還解決不了,教師這時必須要講,并且要講明白,講透徹。
筆者在執(zhí)教統(tǒng)編教材小學語文六年級上冊第12課《橋》這篇課文時,為了有效落實單元“語文要素”——“讀小說時,關注情節(jié)、環(huán)境,感受人物形象”,首先結合課后思考題確定了兩個主要教學目標:一是“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注意讀好短句,初步領悟課文的表達特點”?二是“讀小說時要關注情節(jié)、環(huán)境,抓住課文中動作、語言、神態(tài)等描寫,感受老支書人物形象,并找出課文中對雨、洪水和橋的描寫,了解環(huán)境描寫對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
課前,筆者基于教學目標和學情特點,通過“導學案”給學生布置了預學作業(yè),教師在上課前對學生預學情況進行了檢查,以便“先學后教,以學定教”。課上,為了使教學目標有效達成,筆者用“問題化教學”,著重指導學生通過閱讀課文,采取自主和合作交流相結合的方式,去尋求問題答案,并要求學生將問題答案盡量找準找全,防止出現知識碎片化。筆者主要精心設計兩個問題:一是“瀏覽課文,思考:課文講了一個怎樣的故事?主要人物是誰?哪個情節(jié)給你留下深刻印象?”二是“默讀課文,可采取勾畫和批注的形式,用喜歡的符號先分別勾畫出課文中描寫老支書動作、語言、神態(tài)的句子,結合相關的情節(jié)說說小說寫了一位怎樣的老支書?再分別標出課文中對雨、洪水和橋描寫的句子,說說這些環(huán)境描寫對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睂W生自主學習和合作交流后,筆者組織學生進行全班展示交流并評價點撥:老支書“有威信、臨危不懼、沉著鎮(zhèn)靜、心系群眾、率先垂范、鐵面無私、不徇私情,舍己為人、先人后己……”環(huán)境描寫營造出危急的形勢,襯托出老支書忠于職守、心系群眾、不徇私情、先人后己的優(yōu)秀共產黨員形象。在交流中,筆者適機指導學生識字寫字,結合語境對詞語進行理解,還結合課文的表達特點對學生進行了“短句”的朗讀指導。課后,筆者又布置學生閱讀作者談歌的其他小說作品,進一步感受小說中人物形象,并結合小說情節(jié)的發(fā)展進行續(xù)寫:老支書和兒子犧牲后,村民看到老太太來祭奠時,會怎么做呢?他們會說些什么呢?請學生展開想象續(xù)寫下來。
總之,為了有效落實“閱讀教學問題化”,倡導教師按照“先學后教,以學定教”的生本理念設計教學。根據課標、教材和文體特點,以生為本,努力做到“為學生好學而設計”。按照“老師真教,學生真學”的真語文理念,在閱讀教學中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采取自主學習和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落實“語文要素”,使學生在閱讀中既學習語文知識,又提高閱讀能力,還受到情感熏陶和思想教育,真正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使“一課一得”落到實處,促使教學目標有效達成,促進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不斷提高。
參考文獻{1}劉寶玲.讓閱讀真正走進課堂,走向學生——淺談對小學高年級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J].知識經濟,?2013(6):158-158.
{2}韋力華.淺談小學六年級語文閱讀教學中需要注意的幾個問題[J].語文課內外,?2019,?000(013):62.
楊樹文 秦皇島經濟技術開發(fā)區(qū)教育局教研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