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娟
摘要:在應試教育背景下,學生的閱讀與寫作逐漸和人文生活脫節(jié),更多的是以固定思想為主的“無氧”學習狀態(tài),即在閱讀中習慣去捕捉文章的重點知識與主要考察點,在寫作中內容空洞、辭藻華麗、拼湊字數(shù)。“從積累到傾吐”是作文教學的重要原則,學生只有在閱讀中積累豐富的素材,才能在寫作中高質高效的“傾吐”。語文教學中閱讀與寫作是互為依托的,為此,教師應遵循統(tǒng)一性、及時性、雙向性原則,構建以讀促寫教學模式,從而使學生在讀寫結合的學習思維中深化閱讀感悟、提升寫作能力。
關鍵詞:小學語文;讀寫結合;寫作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20)-25-044
閱讀是學生進行知識輸入的主要途徑,寫作則是將知識進行整合輸出的一種方式,兩者是相輔相成、互相為用的,將讀寫結合可以使學生將閱讀中積累的知識素材在寫作中靈活運用,并且在寫作過程中進一步加深對閱讀素材思想情感的理解。目前,小學生在語文寫作中常出現(xiàn)內容空洞、結構混亂、缺少素材、情感匱乏等問題,導致這些現(xiàn)象的主要原因便是學生沒有將閱讀中獲取的信息運用在寫作當中,以至于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受到思維局限,整體呈現(xiàn)出缺乏寫作興趣、語言輸出能力薄弱的現(xiàn)象。為此,教師應借助讀寫結合的積極作用,構建“讀寫共生”的寫作教學模式,促使學生在主觀上建立讀寫銜接的學習意識。
一、結合閱讀素材進行仿寫,培養(yǎng)基礎寫作技巧
縱觀教學實踐,大部分小學生在語文寫作中存在結構意識不強、文章情感不飽滿、內容千篇一律的問題,這便是因為他們日常積累的寫作素材不足,且未能掌握正確的寫作技巧,整體呈現(xiàn)出語言能力欠佳的寫作特點。小學語文寫作教學包含的基礎寫作技能為修辭手法、布局結構與語言風格,基于讀寫結合策略,教師可讓學生結合閱讀素材進行仿寫,通過仿句、仿段、仿篇三種方式循序漸進地掌握基礎寫作技巧,進而逐漸增強寫作能力。
例如:在閱讀《富饒的西沙群島》這篇文章時,筆者首先讓學生根據(jù)課文內容,仿寫以比喻和擬人為修辭手法的排比句式“有的…有的…”,通過仿句來幫助學生積累語言素材,增強語言表達的靈動感。接下來,讓學生仿寫文章的結構和寫法,這篇文章運用“總述——分述——總結”的寫作結構將西沙群島進行由近及遠的描寫,學生也需按照這種結構仿寫一篇描寫景色的文章,并注重開頭結尾的相互呼應,凸顯文章的邏輯性和結構性。
二、根據(jù)文本內容展開續(xù)寫,開發(fā)想象鼓勵創(chuàng)作
小學生處于想象創(chuàng)造力蓬勃發(fā)展的關鍵時期,教師需要以學生心理特點為出發(fā)點,運用寫作教學開發(fā)學生的想象力與創(chuàng)作能力,使他們能夠寫出更別具一格、意蘊深遠的文章。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根據(jù)文本內容展開續(xù)寫,即結合文章耐人尋味的結尾內容進行拓展補充,這個過程中要注重原文的邏輯思想,而后利用想象力和創(chuàng)新思維譜寫續(xù)章。通過續(xù)寫訓練,學生不僅可以對閱讀素材形成更深刻的解讀,還能寫出個性、寫出新意。
例如:在閱讀《窮人》這篇課文時,課文敘述了鄰居病死后主人公夫婦收留了她的兩個孩子,這對原本窮苦的家庭來說更是雪上加霜,雖然文章已經(jīng)表明結局,但學生可通過續(xù)寫想象后續(xù)發(fā)生的故事,創(chuàng)作奇遇故事來改變這一結局。又如:在學習《少年閏土》這課時,讓學生發(fā)揮想象力,創(chuàng)作描寫“我”與閏土分別的情景,結合課文中人物的語言、神態(tài)、動作等特點,寫出童年伙伴離別時的場景。
三、閱讀文章后寫作讀后感,體會情感加深感悟
語言建構與運用能力薄弱、在寫作中缺乏情感內涵是小學生在語文寫作中最顯著的問題,教師需要針對這些問題進行有效指導,以幫助學生逐步脫離寫作的困境。寫作讀后感是語文寫作訓練的一種常見方式,讀后感中應包含閱讀總結、故事賞析與情感抒發(fā)三部分,體現(xiàn)出讀寫結合的相得益彰。教師讓學生在閱讀課外圖書后寫作讀后感,引導他們將產(chǎn)生的情感體會利用文字描述出來,這有利于學生加深閱讀感悟、提升寫作素養(yǎng)。
《格列佛游記》以童話奇遇故事映射出當時社會的腐敗和罪惡,以虛幻的構想寫出了離奇的故事情節(jié),隱喻的諷刺了殖民斗爭的殘酷暴戾,表達了作者贊頌殖民地人民反抗精神的思想情感。在寫作讀后感時,學生先將閱讀中印象深刻的故事情節(jié)進行分析思考,結合故事中的人物形象與行為闡述自己的觀點,然后寫出通過閱讀認識到哪些成長道理,最后進行情感升華,將心得體會延伸到現(xiàn)實生活中進行深刻感悟。
在傳統(tǒng)小學語文課堂中,閱讀與寫作教學處于分割獨立的狀態(tài),并且閱讀教學地位顯然高于寫作教學,這使得學生在鑒賞與表達能力上較為薄弱,并致使他們逐漸形成對待閱讀興趣寥寥、對待寫作缺乏動力的態(tài)度。閱讀是吸收信息的過程,寫作是傾吐語言的途徑,只有在閱讀中積累更豐富的語言素材與更深刻的語言理解,才能在寫作中更準確地表達所思所想。為此,小學語文教師可運用讀寫結合策略開展寫作教學,利用仿寫、續(xù)寫、讀后感等方式提高學生在寫作中的基礎技能、結構意識、創(chuàng)作能力與思想感悟。
參考文獻
[1]黎林英.小學語文教學讀寫結合策略[J].課外語文,2018(30):57.
[2]黃永麗.新課改下小學語文讀寫結合模式的運用探索[J].課外語文,2018(30):106+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