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蘭祥
摘要:在經濟科技快速發(fā)展的現代社會,對人才的要求越來越高,靈活和創(chuàng)新已經成為最基本的條件。而任何事情都不是能一蹴而就的,想要在長大后成為優(yōu)秀的人才,就需要從小開始培養(yǎng)。初中階段作為學生形成人格的重要階段,在這個階段對學生的思維方式和學習方式進行培養(yǎng)是事半功倍的。此外,數學是公認的訓練腦力的學科,數學好的學生經常被認為智商高,本文將進行探究型教學方式的研究,以此推動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關鍵詞:數學教學;探究模式;初中學生
數學科目在每個階段都是主要學科,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教師在學生學習中永遠處在關鍵位置,教師的教學方式有時候能決定學生的學習成果。我們有必要對教師的教學方式進行研究,探索最有效的教學方式,形成最有利于學生全面發(fā)展的教學體系。本文將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研究和闡述。
一、教學方式初研究
教師們通過一系列的理論基礎和實踐經驗形成的教學流程就是教學方式,它是指教師如何將知識傳授給學生的過程。教師上課講話的方式、知識點的講解順序、采用的互動方式都屬于教學方式的范疇。盡管現有理論都是一樣的,但是因為每個人閱讀同樣的內容之后都會形成不同的結論,都會與不同的想法和見解,因此雖然大方向上老師們的目的和方法是一樣的,但是細分開來,每一個部分都是不一樣的,不同的老師有不同的教學方式。
無論什么樣的教學方式,都應該把學生作為課堂的中心和主人。教學的一切活動都是圍繞學生展開的。探索研究的教學方式就是要讓學生們學會善于思考,主動探索新知識,發(fā)現新問題。探索研究在日常生活中是經常存在的,比如對太陽東升西落感到疑惑而去查閱資料進行學習,比如觀察螞蟻對螞蟻的生活方式感興趣而去詢問長輩等,其實我們探索是我們從小就有的本能。探索就是去解開心中的疑惑,去尋找事情的真相和本源,研究就是通過一系列實踐和行動達到自己想要的結果。那么如何將這種本能帶入到學習中就是我們要研究的問題。
學生們的好奇心一直存在,然而可能會因為探索的過程很艱辛或者多次探索不得結果而逐漸降低對事物和知識的好奇心?;蛘呤侵黄娴娜トプ非蠛唵蔚臇|西,解決簡單的問題,這對學生的綜合發(fā)展是非常不利的。尤其每個階段的數學對剛開始學習的學生來說都是有一定難度的。這就需要教師的正確引導和帶領。讓學生綜合發(fā)展,不偏科、不掉隊。
綜上所述,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主動解決問題,激發(fā)學生的主動性,主動去探索、研究、討論進而解決問題就是探究式教學。這種教學方式可以增強學生的成就感,開發(fā)學生的思維,讓學生在探索的過程中夯實基礎知識,一步一個踏實的腳印往前。
二、探索研究型課程的理論介紹
新課程改革要求讓學生做課堂的主人,教師作為引導者,將課堂交給學生發(fā)揮和表現。探究性的教學方式也不例外,要將學生放在主體位置。從教材內容來看,知識點的安排都是由簡到難,層層遞進的。前面的都是后面的基礎,要學好后邊的知識是以學好前面的知識為基礎的。任何方式的教學方式都涉及到教學想法、教學方式依據、學習方式等各方面的理論。與本文介紹的課程有關的理論有三個。
第一個理論認為,學生是否能學好知識的關鍵因素在于學生能否用自己的能力和思維方式將老師講解的東西用自己的方式表達出來。作者認為每個人的思考方式和角度都是不同的。受各種因素的影響,每個人的學習方式也是不同的。因此,老師雖然在教學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但是教學結果并非老師通過不斷改善教學方式等就可以單方面決定的。主要還是要看學生的學習能力。
第二個理論認為,人們天生是有好奇心的,而且而好奇心并不會隨著年齡的增長消失。同時因為天生的好奇心,人們也伴隨著有了研究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帶入到學習中也是這樣,學生們天生對知識有好奇心,同時學生也有一定程度的研究知識點的能力。這些都是天生的。而數學作為關鍵學科,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們的邏輯思維和創(chuàng)造思維。這些都需要學生對數學保持好奇心,主動去探索。
第三個理論強調以人為本的中心思想,重視人這個主體的主觀的發(fā)揮。與第一個理論一樣認為學生是課堂上的主體,是學習過程中的主要方面。同時,學生本質上是人,除了知識的學習,學生還要注意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培養(yǎng)。此外學生還應該將學到的東西進行運用,實現自我價值。這個理論對學生的期望很高,希望學生可以在學習中全方面發(fā)展。
三、探索研究型課程的實踐
上文對本文要進行研究的教學方式從理論方面進行了深入的介紹。接下來將對此種教學方式的具體實施進行舉例。
在進行一元一次方程的教學中,上課時教師先將“一元一次方程”寫在黑板上,然后提問學生“看到這個題目能想起之前學習的什么課程”。學生們回答“方程”,接著教師提問學生“什么是方程”,學生回答“含有未知數的等式是方程”。然后教師在黑板上寫下四道式子“6+49=55、7x+35=48、9x^2+54=32、5x+9y=42”抽同學回答那些是方程。學生回答“后三個都是方程”。然后教師再讓學生從書上找到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并進行朗讀和思考。詢問學生“元指的是什么、次指的是什么”。在學生們進行小組討論后抽同學回答,有學生回答“元指的是未知數,次指得是未知數的次數”。老師再問“所以一元一次方程指的是什么樣的方程”。學生們層次不齊的回答“有一個未知數而且未知數的次數是一的方程”。然后再染同學們看一下之前的四道式子,從中找到一元一次方程。學生們回答說“第二個”。然后再提問同學為什么剩下的不是。同學們回答“第一個式子中沒有未知數、第三個式子中未知數的次數不是一、第四個式子中有兩個未知數”。
在這樣的教學方式下,老師只是引導者和提問者的角色,基本上整個過程都是學生在自己表達,自己思考。 可以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四、結束語
這篇文章從理論開始介紹,將探索研究型教學方式深層次的理念介紹給大家。讓教師們在紀念性實踐的時候有明確的方向;其次,這篇文章還列舉了詳細的例子,讓教師們有所參考。總而言之,探索研究型的教學方式非常適合初中數學的教學,對學生們綜合素質的發(fā)展非常有利。
參考文獻
[1]舒堅守.初中數學探究式教學策略初探[J].學周刊,2017(09).
[2]范月琴.新課改下初中數學教學策略分析[J].讀寫算,2020(36).
[3]上官慶黨.初中數學課堂中閱讀教學策略探究[J].新智慧,2020(31).
湖北省鐘祥市石牌鎮(zhèn)初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