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徽
摘要: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發(fā)展與國民經濟水平的不斷提高,互聯網技術作為信息時代的主要產物,為人們的日常生活提供了便利,它對我國教育事業(yè)發(fā)展做出的貢獻也是不容忽視的,語文是小學階段重要的語言學科,信息化教學法的應用能夠提高小學語文整體教學質量。本文著重探究將信息化教學法融入小學二年級語文教學的具體方法及策略。
關鍵詞:二年級;語文教學;信息化;策略方法
引言: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逐漸深入,小學語文教學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為了優(yōu)化語文課程的整體教學效果,小學語文教師以及相關的教育研究人員正在不斷研究新型的、高效的教學方式,信息化技術與小學二年級語文課堂的融合,能夠有效解決傳統語文教學模式中存在的弊端與不足,它能夠有效推動二年級語文教學的發(fā)展。
一、二年級學生語文教學信息化的意義
(一)激發(fā)學生興趣,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
傳統教學模式下的二年級語文教學效果不是很好,因為傳統教學模式過于單一,學生在上課時只能被動地接收知識,學習積極性無法被調動,教師在教授學習內容的過程中學生的注意力無法集中,學習效果差,部分學生甚至不愿意配合教師的教學計劃,與課堂完全脫節(jié),教學質量也會因此下降。信息化技術能夠帶給學生全新的體驗,因為信息化教學法與傳統教學法存在許多的差異,新鮮感會使同學們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帶給同學們前所未有的新奇體驗,學生不再需要像往常一樣被動地接收知識,他們可以更加主動地學習,通過自主探索感受語文學習的樂趣,有利于改善課堂氣氛,教學情境的創(chuàng)設也更加容易。
(二)提供海量內容,改善教學資源匱乏現狀
以往二年級學生學習語文課程時能夠借助的教學資源只有課本,教學資源十分匱乏,學生在學習過程會逐漸喪失學習興趣與學習積極性,教師講課時使用的輔助教參也是圍繞教材以及課本內的參考資料定制的,教學資源的類型以及數量都非常少,這就導致教師在授課時無法拓展知識層面,無法開展生動形象的教學,因為教學資源實在太過匱乏,失去學習興趣的學生心思自然無法停留在課堂上,雖然身體依舊留在課堂上,但是精神早已神游到了九霄云外。在信息化教學模式的幫助下,師生可以非常方便地獲取海量資源,借助任何信息設備都能夠直接使用這些資源,教學自然而然變得更加高效。
(三)構建生動情境,提高學生綜合素養(yǎng)
教學情境的構建是信息化教學法的另一大作用,二年級的學生思想非常簡單,而語文課程涉及到的部分知識抽象性很強,傳統教學模式中他們無法透徹理解這些抽象內容,而教學情境的構建可以講這些知識更加直觀地展示給同學們,保證教學效果不被影響,部分能力較強的同學還可以嘗試在良好的教學情境中突破自我,使語文綜合學習能力得到提升。傳統語文課堂中教學情境的構建非常困難,因為可供教師支配的教學用具只有一塊黑板,教師很難營造出良好的學習氛圍,而信息化技術可以將書本上的文字轉變?yōu)閳D片、視頻甚至動畫等形式,教學情境的創(chuàng)設變得非常簡單,孩子們很容易被這些新鮮元素吸引,對于教學過程中一些難度較高的抽象內容的理解也會變得更加透徹,同時,在良好的教學情境中孩子們不僅可以學習知識,還可以體驗情感,能夠幫助他們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他們的綜合素養(yǎng)也能被提高。
二、構建和諧氛圍,激發(fā)學生興趣
(一)構建和諧氛圍,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
二年級學生的年齡普遍較小,此時如果機械化地灌輸語文知識,他們的吸收效果肯定不高,所以小學語文教師如果能夠改變傳統教學觀念,以學生的興趣為出發(fā)點進行教學,構建和諧的教學情境,就能有效改善教學質量。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合理運用信息化技術進行教學,確保新技術能夠在語文課堂中充分發(fā)揮優(yōu)勢,教師在制作教學課件時可以加入一些兒童喜歡的元素,使孩子們在課堂上能夠長時間保持注意力的集中,學習興趣也能被最大限度地激發(fā),當孩子們產生了學習興趣,他們就愿意自主探索未知的語文世界,自主探索能力與語文綜合學習能力就能得到培養(yǎng)。例如,教師在教學《田家四季歌》這篇文章時,為了讓孩子們更容易理解文章內容,可以在課件中加入一些不同季節(jié)的田地照片,讓孩子們能夠用眼睛直觀地看到語文知識,當小朋友們對這篇文章的大致內容有一定的了解之后,教師可以繼續(xù)向他們提問:同學們有沒有體驗過田園生活呢?有沒有同學愿意與大家分享自己腦海中不同季節(jié)的田地景象?這樣一來,課堂氣氛逐漸變得活躍起來,同學們爭先恐后與大家分享自己的觀點,在和諧的氣氛中產生了強烈的學習興趣,信息化教學法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成效。
(二)結合生活實際,合理篩選教學資源
二年級小朋友善于從生活中發(fā)現語文知識,而且二年級語文課本中許多課文內容都與人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網絡就像是一個巨大的信息庫,里面雖然有許多有用的教學資源,但是無用的教學資源比比皆是,如果教師在互聯網上選擇的教學資源不合理或者選到了質量較差的教學資源,反而會導致教學效果下降,甚至會誤導學生,使得孩子們在選擇學習方向時出現偏差。再者,教師在篩選教學資源的時候會發(fā)現有些學習資源質量極高,非常適合當代學生的學習特點,但是可能會超出學生的認知,小朋友尚不具備理解這些高質量教學資源的能力,依舊不能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因此,老師選擇教學資源時不僅要考慮當代二年級學生的學習特點,還需要結合生活實際,選取真正適合二年級孩子們的教學資源。例如,教師在教學課文《小蝌蚪找媽媽》時,單憑課本孩子們肯定無法理解蝌蚪變?yōu)榍嗤艿恼麄€過程,此時如果教師還是固執(zhí)地應用課本教學或者從網絡上找到相應的拓展資料進行教學,教學效果都不可能如預期所想,因為蝌蚪與青蛙的差別太大了,孩子們看著這些復雜的資料難免會陷入疑惑,此時,教師需要在網絡上找到蝌蚪變?yōu)榍嗤艿耐暾曨l,將其加入到教學課件中,視頻能夠完整地描述成蝌蚪進化成青蛙的整個過程,小朋友們的疑惑自然而然得到解決,教學效果也能得到優(yōu)化。
(三)合理運用信息化手段,拓展教學方法
信息化技術在小學二年級語文教學中的應用必定會使教學方法得到拓展,老師需要合理運用信息化技術,用更加多元化的教學方法吸引學生,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例如,教師在教學《坐井觀天》這一則寓言故事時,可以借助多媒體將課堂歸還給學生,讓孩子們成為課堂主體,老師只需要制作出精美的課件引導學生進行學習,在正式教授課文內容之前,老師可以先通過多媒體展示給同學們一張圖片:一只坐在井底的青蛙正在洋洋自得,此時教師可以提出一個問題:同學們發(fā)現這個青蛙看到的世界與我們看到的世界有什么不同?讓同學們自主探索其中的不同,如果孩子們通過自己的探索明白了這則寓言故事的含義,他們就會品嘗到成功的喜悅,信息化教學也就取得了應有的成效。
結束語
信息化技術的應用是小學教育發(fā)展的必然趨勢,教師應當改變傳統教學觀念,嘗試去接收這一新型的教學形式,加深對它的了解之后將其合理地運用到小學二年級語文教學當中,使得教學方法變得多元化,學生的學習興趣能被激發(fā),學習積極性也能被調動,整體教學質量就能夠得到提升。
參考文獻:
[1]祁芳紅.教育信息化在小學語文中的應用研究[J].學周刊,2019(35):146.
[2]周大萍. 淺談小學語文信息化教學的重要意義[C]. 廣東晨越教育發(fā)展有限公司.2019年教育現代化教學管理座談會論文匯編(一).廣東晨越教育發(fā)展有限公司:廣東晨越教育發(fā)展有限公司,2019:490-492.
[3]稅平. 信息化教育對小學語文教學帶來的變化研究[C]. 中國智慧工程研究會智能學習與創(chuàng)新研究工作委員會.2019教育信息化與教育技術創(chuàng)新學術研討會(貴陽會場)論文集.中國智慧工程研究會智能學習與創(chuàng)新研究工作委員會:重慶市鼎耘文化傳播有限公司,2019:726-728.
[4]楊俊慧.信息技術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應用策略分析[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8,15(04):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