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佳佳
摘 要: 初中生英語語言知識仍比較薄弱,大量的教學內(nèi)容還是圍繞單詞、句型等基本語法內(nèi)容開展,這些內(nèi)容如果沒有學生的有效預習就難以順利展開教學。文章闡述了指導學生英語預習的有關方法。
關鍵詞: 英語預習 教師指導 策略方法
一堂高效率的英語課需要的不僅僅是教師課前充分的準備,還需要學生課前的認真預習。教師針對不同類型課文有效設計課前預習學案:預習詞匯、預習課文、預習疑難點、預習聽力和口語、預習語法、預習閱讀文章和寫作。方法是解決問題的重要策略,一個人掌握了學習的方法,就如同掌握了打開知識寶庫的“金鑰匙”,就能獨立地向新認識領域進軍,也才有可能攀上知識的頂峰。然而,許多英語教師把自己的注意力集中在課堂教學上,對學生缺乏有效的預習指導和訓練。因此,要強化課前預習的效果,教師尤其要重視新課預習方法的指導。
一、指導學生會“讀”
讀書是英語預習的第一步,它包括讀單詞、讀句型、讀課文。課前預習,要指導學生認真“讀”。教師課前讓學生在家使用錄音機反復跟聽磁帶并模仿著讀,試把每個音都發(fā)得標準、到位。學生在跟讀課文的過程中既初步感知語言,訓練語感,又為有效學習新課做好鋪墊。特別是對低起點甚至零起點的學生來說,聽錄音尤為重要,它能使學生減輕學英語的畏懼心理,減少朗讀中的失誤,嘗到朗讀的快樂。到了九年級不要因為忙于句型、語法的學習而忽視聽錄音的重要性,聽錄音的習慣要始終伴隨英語學習。
讀單詞切記要讀準,從初一起教師就應培養(yǎng)學生根據(jù)音標或讀音規(guī)則認讀單詞的好習慣,不要老是一個字母一個字母地拼讀單詞,那樣會逐漸失去學習英語的興趣。為此,要教學生音標,并反復練習。讀句型就是將本單元重點句子大聲朗讀數(shù)十遍,朗朗上口,即使在不清楚意思的情況下也要堅持讀,書讀百遍,其意自見,讀著讀著,學生就會發(fā)現(xiàn)已經(jīng)懂得這些句子。讀課文可以朗讀和默讀,通過朗讀或默讀,學生對全文意思有大概的了解,讀后還可以跟著磁帶讀,這樣可以糾正學生的重音和語調(diào)。
明代著名學者朱熹說:“讀書有三到,謂眼到、口到、心到?!鳖A習中應把握這“三到”,這“三到”之中,關鍵是“心到”。預習中,教師應要求學生在朗讀對話、背誦詞匯時,做到眼看、口念、心想,加之手畫,這樣既有助于發(fā)揮多種器官并用的作用,又可保證精力集中,從而有效地提高預習質(zhì)量,保證預習達到好的效果。
二、指導學生會“注”
批注是好學生經(jīng)常使用的方法之一。在英語課文中免不了會出現(xiàn)一些疑點,出現(xiàn)這種問題,鼓勵學生不要害怕,充分利用手中的筆桿子。當遇到不認識的單詞或陌生的短語時,學生可以用熒光筆涂上;當遇到有疑問的句子時,學生可以給一些句子擴上“( )”;若對整篇文章的理解有困惑,學生可以在段落之前標上“?”,到上課的時候,這些學生的聽課效率就比沒有預習的學生高。
三、指導學生會“問”
新課程標準要求教師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所以,要指導學生在預習中猜測詞匯的意思、句型的運用。在文章中,對一些疑難的詞匯和句型進行思考和質(zhì)疑。同時,試著大膽地找出以前所學知識,分析現(xiàn)在的問題。這樣學生在上課時就能做到有目的地、有重點地聽老師分析講解。對于提問和解答課后練習,我往往要求學生在預習本上形成書面內(nèi)容,以便將那些重要的共性的問題放在課堂中交流解決,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提出問題看似簡單,其實很難。學生在預習過程中遇到很棘手的問題時,可以積極主動地請求老師的幫助,請求教師系統(tǒng)地講解某個詞、某個句型的廣泛用法,因為有些知識在課堂上是講不到的,教師要積極鼓勵學生養(yǎng)成好“問”的習慣。
四、指導學生會“查”
查資料是學習英語的得力助手。在預習單詞時,學生可以借助詞典幫助糾正發(fā)音。在預習課文時,學生可以使用工具書、網(wǎng)絡,查找、搜集有關資料、圖片,待課堂上師生共同交流,這樣提高了學生動手的能力,把英語課的內(nèi)容延伸到課外,做到了資源共享。同時擴大了學生的知識面,培養(yǎng)了學生查找資料、整合資料的能力。
其中,字典是最好的老師。預習時對于不認識的單詞,要通過查字典在單詞旁注上音標、含義,然后跟著錄音拼讀至初步掌握為止,在課堂上老師講解時就印象深刻了,同時也能盡快掌握單詞或知識點。教師要培養(yǎng)學生使用工具書的良好習慣。
五、指導學生會“練”
有的學生認為練習是上完課后的事情,其實這是錯誤的理解。為了更好地檢驗自己的預習效果,學生完全可以做一些配套的相關練習,比如,學生可以做一些填詞題、英漢互譯題,或改寫人稱練習等,這樣可進一步加深對預習內(nèi)容的理解。
方法是解決問題的重要策略,一個人掌握了學習的方法,就如同掌握了打開知識寶庫的“金鑰匙”。雖然教給了學生預習方法,但許多學生在課外預習新課文,交上的作業(yè)質(zhì)量卻不盡如人意,為了使自主預習不流于形式,真正讓學生掌握預習方法,具有自學的本領,教師要重視方法的指導。在課前,引領學生進行詞匯、句型及3a課文預習。課堂上,教師為學生列出可操作的預習提綱,一步一步地引導。這樣有了搭好的學習階梯,學生在明確的要求中懂得如何做好預習,從而掌握一些方法。在指導課上,老師的指導必須細致且循序漸進。
教師必須制定一套對學生預習作業(yè)進行反饋評價的策略,以此保護學生對預習作業(yè)的熱情與積極性。反之,若教師對學生的預習作業(yè)不聞不問,僅憑自己在上課時對學生的印象做到心中有數(shù),沒有及時反饋給學生,長此以往,學生就會覺得做和不做沒有什么區(qū)別,漸漸地就會變得懈怠起來,使得預習作業(yè)失去它原有的意義。
總之,有效的預習指導能促使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對學生的自主學習和主動探究具有積極的作用,為學生的終身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傅曉青.預習在英語課中的實施策略研究[J].英語廣場,2015,(8).
[2]王金榮.淺析預習在初中英語教學中的作用[J].英語教師,201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