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小學階段的教學屬于基礎時期,對于學生們未來的成長具有十分深遠的影響,將德育理念與小學教育相結(jié)合,這既是教學任務的要求,也是教育改革的必然。本文將從小學教學出發(fā),進一步探究小學德育理念的踐行方法。
關鍵詞:德育理念;小學教育;以身作則;價值引導
隨著素質(zhì)教育觀的不斷推進和深入,各個學段、學科的教師都已經(jīng)深刻地意識到了素質(zhì)教育的重要性,與此同時,德育建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也受到了廣泛重視。小學教育是學生全面化接觸集體生活的基礎時期,學生們難免會有一些不太適應的階段,再加上小學生們的年齡普遍較小,心理比較敏感,更需要教師能夠多加注意,用更加科學的方法進行引導。接下來筆者將從“以身作則”、“立足實際”以及“拓展教學”展開敘述,分析德育理念應該如何滲透小學日常教學。
一、以身作則,為學生樹立榜樣
教師對于小學生們來說,既是師長,也是成長路上的重要引領者。學生本身就具有較高的向師性,教師的日常行為和思維態(tài)度都會對學生們或多或少地產(chǎn)生影響。因此教師在展開小學教學時,一定要從自身出發(fā),為學生們樹立起一個值得學習的好榜樣,這不僅會更好地引導學生們認識是非,也能使教學更具說服力。
筆者在教學時會有意識地注意自己日常和學生交談時的言辭,比如在學生幫我分發(fā)作業(yè)、從辦公室拿資料時,筆者都會向?qū)W生們道謝;在每次上完課后,筆者也會主動將自己上課時留下的廢物扔進垃圾桶,并在整理好桌面后再離開;每次遇到學生打招呼時,筆者也都會停下來向?qū)W生點頭、微笑示意等等,這些細節(jié)就是為了在潛移默化中引導學生們成為一名講禮貌、知禮儀的好少年。之前筆者在教學時,發(fā)現(xiàn)有的學生時間意識不強,總是壓著上課鈴聲進教室,甚至有個別學生總是在鈴聲響完后才急匆匆地跑進來,并且大多數(shù)學生也都是在老師提示后才會主動翻開書學習,自覺性較低。
為了解決這一問題,筆者就決定先從自己出發(fā),為學生們樹立一個榜樣。從那之后,筆者每次上課時都會提前兩分鐘到達教室,并翻閱自己最近閱讀的一本書或是教學材料,筆者也會和學生們趁著有空聊聊天,引導學生們分享下自己的學習和生活狀態(tài)。學生在看到老師提前到教室后,也就不好意思再遲到,因此遲到的事情很少再發(fā)生,學生進入學習狀態(tài)的整體情況都好了很多。
二、立足實際,與學生平等相處
一個良好的師生關系會使得教學效率更高,并且德育理念也要求教師能夠切實做到“以生為本”。想要達到這一目標,就需要教師們能夠正確對待學生,用客觀公正的態(tài)度關愛所有學生,放下自己的心理包袱,與學生們開展深入的交談。只要學生們能夠感受到尊重與關愛,那他們也會放下隔閡,與教師敞開心扉。
傳統(tǒng)教學的思維上常將學生按照成績分為“優(yōu)等生”、“差生”,并且很多教師會在下意識間忽視所謂“差生”的感受,筆者認為這樣只會越教越差,不僅無法修復和學生的關系,也會使學生兩極分化更為嚴重。筆者在教學時也發(fā)現(xiàn),其實學習稍有薄弱的孩子們并不是不努力,只是不知道努力的方向。為了提高所有學生的文化素養(yǎng)和學習能力,筆者與每個孩子都進行了深入的交談,引導他們找到了適合自己的學習節(jié)奏和目標,并向所有學習薄弱的學生們表達了信心,對他們同樣抱有期待,這樣學生們的自信心和好勝心就會被慢慢激發(fā)出來,也就有了學習的動力。在溝通中,學生們也都感受到了關愛,有什么問題也都比較喜歡和筆者交流,彼此間形成了較好的信任感和依賴感。
三、拓展教學,加強價值觀引導
教師的作用不只是為學生們傳授文化知識,也要加強對學生們的三觀引導,為學生們傳播正確的價值觀、世界觀,培育學生們形成一顆向善、向美的內(nèi)心。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之余,也要積極拓展,為學生們分享一些課堂之外的知識,真正做到推動學生全面、多元化發(fā)展。
比如筆者在母親節(jié)時,為學生們分享了幾則有關媽媽的感人故事,并引導學生們依次說出自己的感受,隨后筆者也為學生們布置了一個小任務:放學回家后為媽媽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情,并看著媽媽的眼睛說一聲“我愛你”。在第二天上課時,我隨機抽選學生進行了分享,講述自己昨天為母親做了些什么。有的學生說自己為媽媽按摩了;有的學生說自己幫忙做飯、洗碗;還有的學生說自己幫媽媽洗腳等等。學生們在分享故事時,也都對媽媽表示了感恩,在幫助媽媽做家務的同時,也更加感受到了家人的辛苦。通過課堂教學的延伸,學生們更加深刻地認識到了感恩的重要性,也更好地突出了德育教學。
總而言之,德育理念所含內(nèi)容十分豐富,但是萬變不離其宗,德育的核心就是以學生為根本,促進學生的身心全面健康發(fā)展。小學德育引導是一個需要長期堅守的任務,也需要每位教師和學生的共同努力,踐行德育的方法有很多,只要符合其大方向的指導,教師也可以擴展思路,積極創(chuàng)新,立足學生們的長遠未來展開德育引導,為學生們的未來成長打好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王忠鳳,王立秋.論小學教學中德育教育的滲透[J].科普童話,2018(42):139.
[2]陳明珠.核心素養(yǎng)下的小學德育策略探討[J].吉林教育,2019(48):51-52.
[3]張利娟. 淺談小學教學中德育教育的滲透[J]. 新課程研究(下旬刊), 2008(12):26-26.
[4]張利娟. 淺談小學教學中德育教育的滲透[J]. 新課程研究:教師教育, 2008, 000(012):26.
廣東省深圳市龍崗區(qū)坪地街道中心小學?賴冬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