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陽
【摘要】教育公平問題一直困擾著千百年來的社會教育發(fā)展,由于教育資源的不平衡,教育公平問題十分嚴重。而如今借助互聯(lián)網信息技術以及積極的教育政策,未來教育將會更加公平,未來教育將會向更加智能的方向發(fā)展。互聯(lián)網技術、人工智能技術、大數據技術等的不斷發(fā)展,將會為智能教育的起飛插上翅膀,技術和內容的聯(lián)動更新式教育將成為可能?;诖?,主要對基于互聯(lián)網下農村教育的發(fā)展方向做進一步研究。
【關鍵詞】互聯(lián)網 農村教育 教育公平 發(fā)展方向
要想知道農村教育未來教育發(fā)展的方向,首先要明白中國教育現在存在的最大問題。劉強東在《開講啦》曾說了這樣一個故事:有一次,他給人民大學捐了1000多萬,他對人大那邊負責這件事情的人說,這錢重點是要給那些家里窮的,經濟比較困難的學生??墒沁^了一兩年,人大的那個負責人跑過來焦急地對他說,這個助學金不好發(fā),就連申請的人都非常少。這讓劉強東感到很詫異,因為當年他上人大的時候,班里就只有兩個貧困生救助的名額,而班里70%的學生來自于農村,大家都會去搶這個救助金的名額,按道理說,這個助學金應該是很容易發(fā)的才對。可是人大的負責人對他說,現在跟你們那時候完全不一樣,能夠上人大的,來自農村里面的學生可能連30%都沒有。劉強東感慨不已,他說:雖然過去那個時代很苦很窮,但是農村和城市的差距并不是很大,城市里的教育也只是比農村教育早5年或6年。但是30年過后,農村和城市的教育差距越來越大。
前些年,我看到這樣一組數據:在貴州一些二、三線城市比較好的中學,10個讀高中的學生就有3個中途輟學,而剩下的7個學生在高中畢業(yè)后最終選擇去讀大學的卻只有3個。而他們整個學校本科升學率也只有10%左右,也就是說十個學生里只有一個學生能讀上本科。而在一線城市,一所普通高校的本科升學率就相對高出很多??梢姡袊逃l(fā)展不均衡的問題依舊十分嚴重?!霸俑F不能窮教育”,而今教育發(fā)展如此不平衡的原因是什么呢?針對這一問題進行分析并提出解決策略。
1.地區(qū)經濟發(fā)達程度直接決定教育水平。地區(qū)經濟收入直接決定了地區(qū)給予教育投資的力度,這也就直接導致了教育發(fā)展的不均衡。經濟落后的中西部城市對于教育的投入,往往落后于發(fā)達城市,由此循環(huán)發(fā)展,必然導致“窮地教育越窮,富地教育越富”。
2.家庭經濟影響對教育的投入,家庭環(huán)境影響家庭教育。知乎平臺上一個叫Umika Chan的清華學生,說他剛入清華的時候,第一節(jié)課老師讓他們每個人填了一張問卷。上面有兩個問題:“你父母親的職業(yè)?”和“你上大學以前到過最遠的地方是哪里?”后來那個老師公布了調查問卷的結果,他說他每年都會在清華做這個問卷調查,得到的結果大同小異。調查結果顯示,能夠上清華的學生,絕大部分父母都擁有雄厚的經濟實力和較高的社會地位,他們能給孩子帶來最好的教育資源。那個老師對他們說:在座的各位能考上清華,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你們的家庭,你的父母。
3.教師薪資影響老師留存。在一些二、三線城市的重點高中老師的基礎工資普遍低于一線城市一所普通高中老師的基礎工資。在這樣的背景下,許多有能力的老師因為薪資待遇的原因,選擇前往競爭力更強、更有價值的大城市去工作。這導致農村與小城市教育資源的流失,而教育資源匱乏自然影響學生受到的教育程度,以及教學深度。
面對如此多的教育問題,我們是否有辦法解決教育發(fā)展問題呢?國家一直在對教育進行改革,如教師福利待遇改革、課程內容改革、教育方式改革……但是,這些改革需要經過漫長的時間才能取得成效。而如今能解決眼前教育不平衡的方式,我認為只有一個,即教育資源整合,這同時也是短暫的未來教育可行的方式。利用互聯(lián)網將優(yōu)秀老師的課程進行整合,讓學生自行去選擇適合自己的老師與課程。哪怕是在遙遠的山區(qū)的孩子也能享受本城市最好的教師講課,而這帶來的是教育資源的相對平衡。
未來教育方式將會在科技創(chuàng)新的基礎上得到更好的發(fā)展,而且未來教育也會向著更加公平的方向發(fā)展。教育公平問題一直困擾著千百年來的社會教育發(fā)展,由于教育資源的不平衡,教育公平問題十分嚴重,所以通過互聯(lián)網信技術以及積極的教育政策,未來教育將會更加公平。未來教育將會向更加智能的方向發(fā)展?;ヂ?lián)網技術、人工智能技術、大數據技術等的不斷發(fā)展,將會為智能教育的起飛插上翅膀,技術和內容的聯(lián)動更新式教育將成為可能,一定朝著更加以人為本的方向發(fā)展,消除不平衡,更加智能、優(yōu)質的教育將得以實現。
我們不愿看到多年后只有大城市的孩子才有出息,我們希望大家在同一片藍天下享受的平等不僅僅只有空氣,應該還有同樣通往未來的道路。然而我們做的還遠遠不夠,這條道路依舊任重道遠,需要的不僅僅是一個組織,一個機構,還需要更多的人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