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欽梅
摘要: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具有培養(yǎng)學生高尚情操,提高思想覺悟和社會主義道德品質的現實意義,因此,小學語文教師應在教學中挖掘德育因素,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注重教學過程和養(yǎng)成學生習慣,以達到對學生進行德育熏陶,提高學生思想品質教育得目的。
關鍵詞: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德育滲透
中圖分類號:G623.2 ? ? 文獻標識碼:B ? ?文章編號:1672-1578(2020)23-0061-01
隨著教育水平的不斷提高,教育改革也在不斷完善。尤其是我國在實施素質教育以來,德育教育一直處于重要地位。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除了需要向學生傳授知識外,還應該結合實際的教學內容和學生的具體情況,在教學中對德育工作進行有效的滲透。以達到培養(yǎng)學生高尚情操,提高思想覺悟和社會主義道德品質的目的,讓學生在學習語文知識的同時,也能得到道德品質方面的發(fā)展與成長。
1.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的必要性
《語文新課程標準》明確指出:“語文應該注重培養(yǎng)和提升學生的品德修養(yǎng)和審美情趣……最終實現全面發(fā)展?!笨梢?,德育是當今學校教育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尤其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它的作用更是不容小覷。首先,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是德育教育自身發(fā)展的必要性。德育工作是做人的思想的工作,是塑造人的靈魂的工作,培養(yǎng)學生做人比培養(yǎng)學生學會做學問顯得更加重要。其次,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是實施生活化德育的必要要求。語文教育來源于生活,我們只有緊密結合學生的現實生活來開展教學活動,才能讓學生在他們自己所需要的情景活動中去經歷,去感悟,去構建自己的價值理想,去提升自己的文化素養(yǎng)和生命質量;再次,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是小學語文學科課程發(fā)展的需要,小學語文教材中具有豐富的文化內涵,對于培養(yǎng)學生的思想道德品質和科學文化素養(yǎng),弘揚祖國的優(yōu)秀文化和吸收人類的進步文化具有得天獨厚的天地。因此,作為基礎學科的小學語文只有重視德育教育,才能真正體現小學語文自身教育的發(fā)展核心價值觀。
2.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的策略
2.1 在導入新課時巧妙滲透德育教育。精彩的導語是一扇迷幻的門吸引著學生遨游知識的迷宮。因此,激發(fā)學生興趣,創(chuàng)設情竟,導入新課,是上好一堂語文課的關鍵所在。我教語文課時,總是以學生為教學的主人,針對學生的年齡特點、興趣和接受能力而設計課堂導語。潛心設計課前導語,“先聲奪人”,喚起學生的無限興趣,喚起學生強烈的求知欲。我在講授《桂林山水》一課時,設計了一段開頭語。中國是東方之珠,它地大物博、雄偉壯觀的萬里長城世界聞名。波濤洶涌的黃河引人注目。而在我們南方廣西,卻有一個山水甲天下的地方,它就是我們廣西的桂林。(板書:桂林山水)這段導語我是采用直接導入的形式,不但激起了學生的情感,而且提示了文章的主題內容。例如我在教學《飛向月球》時是這樣導入的:同學們都聽說過嫦娥奔月的故事,在這個神話故事中,月亮里有廣寒宮,有桂樹,有玉兔,還有漂亮的嫦娥仙子。那么作為天體的月球上面究竟有些什么?它是什么樣的呢?大家想知道嗎?今天這堂課,老師就和你們一起跟宇航員叔叔飛向月球去看一看好嗎?“飛向月球”對于學生來說說是新鮮事物,這樣的設計正是抓住學生喜歡獵奇的心理,引導學生主動閱讀理解內容,了解航天員飛向月球的經過,懂得現代宇航事業(yè)的發(fā)展情況,激發(fā)學生熱愛科學、探索宇宙奧秘的興趣。
2.2 在課堂提問中適時滲透德育教育。課堂教學的主要目的是使學生獲取知識、形成技能、訓練思維,而課堂提問是實現這一目標的主要手段。教學中的“問”,可謂啟發(fā)性的集中表現,如果運用得當,那么對于鞏固學生知識,啟迪學生思維、開發(fā)學生潛能、培養(yǎng)學生素質、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都有重要的作用。我在教學《我愛這土地》時,出示課題,引導學生讀題。問:作者深愛這土地,說明了什么?他為什么要深愛這土地?不用多說,學生肯定被作者的愛國主義情感打動。接著時代背景的介紹,問:1937年至1945年在我們的國土上發(fā)生了一件什么事?日本侵略者在我們的家園都干了些什么?從學生的神情上便能感受到他們對侵略者的憎恨,學生的愛國情感進一步得到加深。
2.3 在作文教學中相機滲透德育教育。作文教學實施德育是學校整體改革的組成部分。由于作文素材來源于生活,比如,家鄉(xiāng)小吃、家鄉(xiāng)特產、家鄉(xiāng)的風俗以及鄉(xiāng)土文化等都是學生寫作的鮮活素材,因此,作文教學必須同學生生活、家鄉(xiāng)風貌、家鄉(xiāng)盛產等緊密結合,才能贏得更多的寫作素材。比如,欽州市欽北區(qū)新棠鎮(zhèn)盛產黑葉荔枝,是廣西荔枝第一鎮(zhèn)。為此,我在指導學生寫《我愛我的家鄉(xiāng)》時,先到果園中拍攝了“果農勞作”、“荔枝開花”、“荔枝結果”、“荔果成熟”、“果農摘果”等照片制作成教學課件,指導學生寫作。在輔導中,我通過創(chuàng)設情境,對話交流,回顧學法,同桌評議分享的教學方式,激發(fā)了學生說的愿望,寫的興趣。在習作中,同學們都能寫出愛家鄉(xiāng)的具體內容,有條理地寫出了家鄉(xiāng)的“美”,表達出自己對家鄉(xiāng)的真摯情感。
總之,作為一名語文教師,我們應著眼于學生的未來,用素質教育的要求,加強思想道德品質的滲透,要在實踐中不斷地探索、研究和積累,強化學生的思想道德教育,使學生逐步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讓德育教育與作文教學融為一體,將寓德于教落到實處,真正達到“春風化雨,潤物無聲”的境界,為培養(yǎng)適應城市化背景下的社會建設所需要的人才而努力。
參考文獻:
[1] 繆璐.讓小學語文課堂灑滿德育的陽光[J].太原:小學生(教學實踐),2014(12).
[2] 陳秀麗.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德育滲透的問題與對策研究[J].長春:文存閱刊,2018(6).
[3] 熊躍貴.讓德育之花綻放在小學語文課堂[J].太原:新課程(小學),2017(12).